第44章 李大身世(1 / 1)
李自成越听越是心惊,他看李大越来越熟悉。他曾经有个哥哥,也叫作李大,当时虎背熊腰,意气风发,在另一家地主家做长工,一年能挣不少钱。哥哥李大每次过年回来,都会带回家几斤大肉,几百斤麦子!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刻,如今这个李大,背部佝偻,满面皱纹,头上还有好几条刀疤!稀疏的头发没几根,而且双鬓斑白!根据他的记忆,也就三十岁出头。
李自成思索了一会:“你住那个寨子叫啥寨子,你爹叫啥名字?你那个弟弟叫啥名字?”
李大有些不耐烦地问:“你有完没完,你不知道等死最难受,一刀下去,啥都去求了!寨子叫李继迁寨,爹爹不知道叫啥,听娘说叫守忠,那个弟弟叫二愣子!”
李自成终于确定这就是这就是自己的大哥,李大!
李自成突然一把抓住了李大:“大哥,我就是是黄来儿啊!你认不出来我了吗?”
李大揉揉眼:“认不出来了,老二黄来儿给张大户家放羊也就七八岁,到现在二十多年了吧!你不会瞎胡认亲戚吧!别看你是大帅,可我在部队也是百夫长!我不乱认,反正我就要死了!想收买我,贿赂我,没门!”
李自成道:“大哥,我身上哪里有啥胎记你知道不?我知道你身上哪里有胎记?”
李大说:“黄牙儿脚掌上有四五颗猴子,屁股上有个胎记,屁股上的胎记估计没了!”
李自成脱下来左脚,李大一看真是五颗痣。李大盯着他看:“你真是黄牙儿,你找到我哪里有胎记?”
李自成道:“大哥,你大腿根有胎记?”红娘子一看,赶紧退走了!李大解开麻绳,脱下补丁摞补丁的裤子。正好,两个大腿根处都有胎记!真相完全大白!
李大道:“黄牙儿,你接下来有啥打算啊?”
李自成道:“大哥,我想夺取淮安,搜刮钱粮然后去掠夺扬州,然后再看看是否有机会掠夺南京,掠夺之后去海外发展!”
李大叹了口气:“老二啊,你如今眼界高,这点我比不了,你可知道攻打淮安多么幸运吗?正好有一个女子诱骗了刘将军,然后将情报消息给你们。如果不是那个细作,攻打淮安不容易啊!即时打下来,也需要要死多少弟兄们啊!而且这是士兵们为了一锭锭银子也是豁出去了,这一点最可怕!至于去扬州,去南京,你们自己决定吧!我虽然是恁哥,对这些大方针战略也不懂!”听到这里,李自成和满屋子将领也算松了一口气!生怕李大出来指手画脚!
李自成问李大:“大哥,那个淮安城谁名声最大?”
李大说:“漕运总督路振飞大人,是他想到了布置陷阱等一系列计划的甚至这次的犒赏白银,也是这位路振飞大人想到的!”
李自成道:“大哥,你也是城中当兵的,你有啥想法?”
李大说:“如果等我清醒过来,我肯定想着落袋为安,而且最主要是想着如何收场,战胜可能性不大,大家都在麻痹自己,如果宣扬他们可以带着银子离开,那会比较好!难点在于如果有人杀了几个人,他们的战功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杀敌,对这些人,想要瓦解士气比较难!”
李自成又问其他人:“牛军师,李军师,二位先生有何良策!”
这时候牛金星说了起来:“我们可以给他们分田?”
李岩道:“大帅,淮安城中,这些士兵得了田也保不住。我们自己在淮安也找不到田,我有一计:借鸡生蛋。我建议给他们两条建议:如果想要落袋为安的,那就马上带着手中的银锭退走!如果想要继续发大财的,那就加入我军,他们现有的军功我们也承认,至于以后的军功,需要他们杀淮安城防军,政策一样,分到银锭后想走的也可以走!不影响他们落袋为安!”
宋献策道:“此计甚妙!这就需要大帅的大哥费一下心,对于那些陕西,西北,河南来的流民军要多加拉拢!”
李大道:“这没问题,让我干啥都可以!这些丘八也不存在保家卫国,都是为了银子,只要能够兑现,一定会为了钱卖命的!只要跟着我们,就能发财!将来我们还要开拓海外,每人分地一百亩!但是,二弟,我要说一点,淮安城内可不要滥杀无辜,如果我们得到足够的钱粮,也没必要得罪更多人,以免盯上我们的大人物太多!对于凤阳城那些富户,你杀了他们,把地给了贫民。等你们一走,地还会被夺走!所以抢夺走一些钱粮等就行了,至于其他的,尽量不要杀人!这些达官贵人都是盘根错节!”
牛金星道:“让那些士兵得到如此多的银锭,可惜了!”
其他将领也是一阵心疼!
--------------------------
此刻,路振飞看着越来越少的城防军,虽然他们作战勇猛,但是数量较少,只有两万人!难敌如今李自成的数万大军!
银锭带来的刺激也逐渐消退,很多战士尽管杀了不止一人,但是他们根本没办法杀退如同潮水一般的李贼!
突然李自成等出现了。李大给淮安守军劝降:“城防军的兄弟们不要再打了,你们看到没,银锭不是那么好拿的,入袋为安最好啊!我也是陕西米脂县的,义军首领就是我弟弟,我已经劝过他,让兄弟们拿着银子走,不要为难他们!我弟弟有六万大军,如今两万城防军不到一万了,还是退走吧!拿着银子回去藏起来!别露富!如果想要发财的,可以继续给这我弟弟闯王李自成,他仁义无双,义薄云天,不会亏待自家兄弟!总督大人,您是一个好官,您带一些亲卫离开淮安吧!我们义军不杀好官!专杀贪官污吏,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我也给弟弟说了,不要让士兵动百姓的一针一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