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子轻羽(1 / 2)

加入书签

魏王无道,诸侯群起而伐之,举兵百万,历时三载,魏灭夏生。

夏元历,初年。

夏王朝建立,分封九州,赐名九国。

风、羌、赵、殇、燕、楚、云、芜、韩。赏伐魏之战中战功最为彪炳之人,入主九国,封诸侯。

然,其中风、羌、赵、殇,封土最大,乃四大强国。余下五国封土减半,实为小国。

大夏历,五二一年。

夏王朝以历经五百载,国力渐转衰败。同年夏幽皇,夏亚继位。

大夏历,五三一年。

夏幽皇夏亚继位十年,令国力衰败的夏王朝进一步耗损,此刻的夏王朝宛如空中阁楼,只需一场强风便可瞬间倾倒。九国见此,纷纷独立。

大夏历,六七七年。

夏王朝历经六百载,虽名存,却实亡。同年,夏诏皇,夏起,欲召九大诸侯进都,想从掌天下之权,然除风国外无一诸侯响应。

大夏历,六七八年。

夏皇召九诸侯进都次年,羌以莫须有之罪名,联合燕、楚、芜,共四国伐风。

双方各自陈兵数十万与洛江之畔交战,此战历时月余,因事先谋划欲与夏王朝共同罚敌,却因夏诏皇夏起临阵退缩,而导致风国大败,国力折损大半,最终割地赔款,以平此战。

大夏历,六七九年。

小国楚,在次以莫须有之罪伐风,集兵三十万开赴楚风边境,风国见此集合五十万大军,双方交战于边境线上。然最终却因风国内部大臣叛变,导致五十万大军败三十万大军。进而风国国力进一步耗损。

大夏历,六八一年。

小国燕,学楚之法,以莫须有之名伐风,集兵二十万开赴燕风边境,风国集兵四十万,在败。至此,原以虎狼之国称雄的风国无一人在敢言战,大国之名成为笑柄。

大夏历,六八四年。

风国,风帝都。

大日升至半空,温暖的阳光洒落而下,照耀在下方的一座荷塘之中。

此时莲花盛开正好,万千蜻蜓飞绕荷塘上空点水嬉戏,逗弄水中锦鲤。水中锦鲤摇动,色彩艳丽,争食鱼饵。

一尾锦鲤肥硕,游荡于清水中对于洒落而下的鱼饵视之不见,虽肥硕艳丽却游动无力,如同人至老年濒临垂死一般。

缓缓游荡到荷叶下,锦鲤安静的等在此处。上方荷花绽放,可为整池之最,大而艳美,数十只蜻蜓盘旋来去,风景独佳。

一只蜻蜓于空中飞舞双翅一震,向着水面飞去,尾部轻点水面就要飞起。但此刻隐藏在荷叶下的锦鲤突然暴起,张开大口,一口将蜻蜓吞下。

此刻的锦鲤在无老年垂死之态,游动有力。

一把鱼饵洒落而下,恰巧洒落在锦鲤身边,望着那味美诱人的鱼饵,锦鲤却视而不见,摇动着身躯向着池边游去,那里一只五彩斑斓的鸟儿正在池边低头饮水。

望着锦鲤舍去鱼饵游向池边,岸边一名男子微微一笑。

男子生的极为俊美,此刻身着一身白衣,仿佛如同九天之上嫡落的仙人一般。尤其是那一双眼眸,灿烂若星辰却又深邃如黑谭,截然相反却又异常和谐。原本男子便天生笑面,此刻微微一笑,笑容如同花朵般绽放,甚是好看。

然而可惜,男子坐于轮椅之上双腿皆废,此生都无法在站立而起,如同鸟儿折翅注定了这一生在无缘高空。

男子复姓东方名轻羽,父母起名时,寓意孩子会如一根轻羽一般,微风轻吹便可乘着风儿,飘向四野八荒,自由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

轻羽今年二十整,八岁便父母双亡,此后独自流浪帝都街头,九岁被抓去给府尹千金冲喜,入赘令尹府。十岁时因犯错,被妻子风凰生生抽去腿上双筋,至此落下终生残疾。

此刻,坐于木制轮椅之上,望着满池荷花怒放,轻羽面容带笑,撒下一把把鱼饵,喂食锦鲤。

“公子,风小姐来了,带来一人,乃是十三公子之一的上官有宏。”

身后一名头发花白,面色却是红润的老仆看着轻羽,轻生开口。

老仆十分神秘,终年身着黑衣,身世住所一无所知,只知是东方轻羽在他十一岁时从外面领回来的,此后老仆便只侍奉轻羽一人。

脸上的微笑不减,轻羽笑着抚平腿上的纯白衣衫,笑着道。

“十三公子?就是那个人人传颂身俱济世救国之才的十三人,如此的话,倒还真是应该见一见。”

“对了,影如何了,风暴将至,我不想连起于何地都一无所知。”

轻轻的推着轮椅向着池边的一处凉亭走去,老仆面色平淡,轻生道。

“公子放心,影正在着手调查,这一两日内就会将事情经过交予公子。”

轻轻点头,轻羽不在开口,转而望向一侧,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

那里一男一女正在并肩走来,男子俊朗不凡,手持一把白玉折扇,摇动间风采自显。身旁的女子要比男子显得更加风采迷人,一身大红纱裙,配上那精致的鹅蛋脸,如同行走在林间的蝴蝶,翩翩而舞。

此刻两人行走在花丛小道中有说有笑,相谈甚欢。男子说话风趣幽默,不时逗的女子娇笑,每次女子害羞都会假意轻打一下男子手臂,那娇嗔的模样勾动人心。

望着这一幕,东方轻羽身后的老仆长了长嘴,犹豫了一下后,轻生开口。

“公子。”

脸上的笑意始终不散如同花朵般散开,轻羽轻轻的摇了摇头,笑着道。

“无碍,没事的。”

看着凉亭中坐于轮椅上笑望自己的‘夫君’,风凰面容一僵,随后转身,笑着对身边的上官有宏开口,笑道。

“上官公子,前面的景致就较为一般了,你我还是原路返回,我带你去往另一处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