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武道新知识:穴窍(1 / 2)

加入书签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从一开始就拿到步步都是绝世品级的武学典籍吧,难道就因为拿到的这本武学只是后天绝世,先天普通,就不炼了么?

而事实上,后天绝世级都是极其稀少的好不!

虽然它肯定还是比先天绝世级乃至宗师绝世级多得多。

但这并不会影响其珍贵性。

毕竟一旦根基不稳,比如开脉数量、质量不够,那后面再努力也是枉然;这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

所以在武道时期,只有大宗门如玄门,是步步有绝世经典的;而中等宗门一般是有前两步(后天、先天)的绝世经典;而后天境的绝世经典即使是小宗门也是有可能有的……

事实上,当时大中小三档宗门的划分就是这么划的。

而大宗门和中等宗门中的强弱、底蕴深浅也还有更细的划分,比如说中等宗门,它有的的两步绝世功法之间是不是匹配、能否衔接?这就是底蕴的深浅,有和有多少的问题,很明显数量越多越容易匹配……

而大宗门里也是一样,三步经典都有,并不代表这三步就能衔接得起来;

就像玄门,不仅是大宗门这么简单,他们一向自称超级大宗门,其实他们的祖师堂里面除了后天、先天、宗师、大宗师,甚至包括武道时代被废弃的大能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仙尊境界。

人家也都是步步有绝世,层层都能衔接的上,最后万法同归,从而证道称尊,这才是超级大宗门的底蕴。

只不过现在后两步的仙尊、大能没有用了,甚至第四步大宗师绝世经典也没有用了,但就算只看前三步,人家也是步步绝世数十种,任门人选择,这就是大宗门的底蕴。

至于为什么每个境界之间的功法需要衔接,这就涉及到那个让杨东望懵逼的东西:穴窍了。

经脉和穴窍是两个,既相关但作用却又完全不同的东西。

杨东望以前自以为的那些武道知识,和后来朝廷公布的后天功法里,都只涉及到十二正经及八脉奇经;

都认为气海是能量之源;经脉是能量输送的通道;其实这么说也没有错。

但错就错在他们仅把通道当作了公路、铁路;却忘了高速路上还有加油站、服务站;铁路上也有各式的火车站……

难道它们就没有用么?

所以只是没想到,而一旦有人提醒,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

杨东望从几部经典,尤其是精修筑基的九阴/道经中,知道了:

单就炼精化气而言,武者需要关心的经脉一共是十四经:即武者躯体中,五脏六腑周围的12条“正经”经络,是为十二正经(而实际上,由于它们是左右对称的,共有24条,十二对,只是由于习惯,称十二条而已)。

另外,武者身体正面有“任脉”,背面有“督脉”;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阳脉之海”。

它们均是一条特殊经络,纵贯武者全身,起着沟通十二正经联系,同时又对十二正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而奇经除任督之外的另外六脉,虽然在后天境不需要、作用也不明显,但也都是各有奇效。

尤其是九阴/道经里提及:开脉一定、也只能在后天境才能进行,更准确的说是十二正经必须在气海开辟前进行;奇经八脉一定要在先天境之前进行;这是因为气海和灵气的特殊性能。

气海极其特殊,十二正经里自衍的内气(此时为后天前期)一旦冲击、开辟气海成功(后天中期),这些内气进入气海,而经气海转化的内气一旦回流进入十二正经,就会立马固化已开的经脉及里面的穴窍。

而同样一旦先天灵气入体,也会第一时间固化已开的奇脉、穴窍,当然十二正经及里面的穴窍也会再次固化。

所谓固化是指已经打通的经脉、穴窍被加固;而没开通的经脉、穴窍则会被彻底堵死,再也没有补救的机会了。

所以武道时期都称开脉境为武道之基。

恩,朝廷的武道白皮书也是这么说的,虽然他们并没有讲清楚原因,但至少他们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不得不说,集体的力量就是强!

幸好我是经脉全通……

不放心的杨东望再次仔细对比着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描述及里面穴窍的位置,证实了自己果然是经脉、穴窍俱通畅的,这令他尤为庆幸。

只能再一次在心里高呼大地母气,yyds!

尤其是对经脉、穴窍的了解越深,他就越觉得基础的重要性。

比如,这些个在后天境没什么用的奇经六脉(除任督);但若有人真的就以为它们没啥用,在后天境时为省时间赶进度没去打通的话。

那他以后再想在先天境、乃至宗师境也能出类拔萃,基本上就没可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