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一章 武道科研路(1 / 2)

加入书签

正在思考杨东望的提议是否可行、能有多大利益的武直委众人倒是没想到,局外人的刘市长会说出这番话……

而杨东望虽然刚才肯定是没这个想法的,他也只是即兴发挥,不是老谋深算。

但被人家刘市长这么一说,似乎隐隐约约感觉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提议了。。不过,当下还是赶紧谦虚道:“额,这个我可不敢当,再说,祖宗什么的那都是过去的,哪能和未来搞在一起!”

“为什么不能,佛门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武道为什么不行!

要我说,我们的传统得改改,哪能只想着思古,更要扬今啊!

看看人家诺贝尔,就只奖励还活着的!我觉得这才合理。”杨东望倒是没想到刘市长这么坚决,不像是随口一说的意思。

再看他的神情,杨东望蓦然惊醒,这事儿,他自己无疑收获最大;但要是真成了,江城无疑也是大赚……不过,这就不符合朝廷的利益了……”

只看,明白过来的李、王、孟三人默不吭声就知道了……而且从内心杨东望也不想去要这个名,那是当世圣人,不说必须是朝廷的宗师、顶尖宗师才能有的地位。

而现在看来,也就只有萧部长才能德才相配!更关键的是,真要被顶上圣人的位置,那就要名副其实。

他自己清楚,他是一个私心很重的人,虽然出于爱国、初兴、或者其他目的,他能做到不过于藏私;但真要他大公无私,他肯定做不到。

那这样,以后只会名不副实,甚至成为沽名钓誉之辈,这就不是他所要的了!

所以与其以后被名声所累,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这个名声!

而且,这个社会会道德绑架的人太多了,他可不想以后被……

“刘市长说笑了,我何德何能与萧部长相提并论,更当不起诸多流派的共祖!

再说,就算以后拜了这两位武道共祖,每一脉也都会有自己的始祖……说到底,共祖也只是个名誉祖师罢了……

我们是半道出家,但据我所知,特事部里有的是原先的武林世家、门派存在。难道说他们以后拜了二祖就都是一个门派了?”

孟世民主任见杨东望现在还没起这个心思,心里悬起的石头暂时是落了地,马上说道:“杨院长说的是……就像您说的,就算这事儿真成了……我们也绝对不会以此名义去掺和别人家的事,萧部长就更不会……

只是想让大家以后了解铭记、朝廷在武道初期的贡献,这是爱国主义教育,但也仅是教育。”孟主任的担忧就在于,其实也是说到底,刘市长的说法很有说服力,要是杨东望下午说的那些理论真的可行,那他对武道的贡献就太大了……

但他不入帝都,不入武直委嫡系,终归只能算是地方势力。

要是以后杨东望的提议真的实行,而他又占了一席,以他表现出的实力和比萧部长还年轻、自由的优势;

那以后华夏的武道中心、圣地就不是帝都唯一了,这终究是于国不利的……

见杨东望自己都不感兴趣,刘市长自然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其实他之所以这么提,江城的发展只占了极小的部分,这倒是和杨东望理解的有出入。

毕竟现在的大汉官制,他刘启元不可能在江城待一辈子的,而即使杨东望有这个心思,也不是这几年就能达成的,所以这件事对他来说,于他在江城任上是没大多影响的。

刘启元之所以想把杨东望推上去,更多的是出于为自己的后人考虑,在当初他力挺杨东望争取西南片区武学院,国家队名额时,杨东望就答应过他,以后会收下他的小孙子。

虽然现在由于年龄还小,但既然双方已经口头达成一致了,这事儿就是板上钉钉的……那么杨东望这一脉越显贵,他的孙子以后也会受益不是?

名门出身,无论在哪个时候都是一种资源……

拜师之事到此就结束了,江家人虽然付出了一座可能价值数亿甚至数十亿的庄园;但也收获了宝贵的武道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进入武道圈、顶级武道圈的资格,而且杨东望这个师父在武道上的地位也有些超出他们的预料……

虽然最后的时候好像没有挣赢,但就从朝廷来人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婉转回旋就知道,杨东望是有这个实力的,没成无外乎其他方面的因素。

这一点,作为一个还算成功的商人,江少泉还是隐约明白的……所以总的来说,他们是赚大了……

毕竟谁都清楚,将来的世界,一定是一个科、武并存的新世界,而更讲究个人的武道,无疑更能吸引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