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世界(三)(1 / 1)

加入书签

新世界(三)

日头渐渐升高,气温渐热,易三郎按前世的时间观念,估摸着得是上午十点多了,按当前时间来算,也应当是辰时正左右了。

仰着头在心里建设了许久的三郎,收拾一番乱七八糟的心绪,转头躲着太阳往前走几步。又抬头看着天空那一朵棉花糖似的白云,最终满腹杂思化作无声长叹。

转头找了找,没看到莫六的身影,但他知道莫六应该就在附近,轻轻叫了一声

“六叔——”

“三郎唤我?”一声平和的嗓音在身后响起。虽然见识过好几次了,但易三郎还是有些惊讶莫六的藏身功夫,完全找不到一点影踪,但是只要呼唤,他一定会出现。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实在太弱鸡了。

三郎转身看着无声无息出现的莫六,还别说,这莫六沉闷安静,但这相貌还真是不错,二十八九岁、应该不到三十岁的样子,白面微须,鼻梁挺直,眉毛如剑,目若星辰。一身青色的平袖圆领襕衫,腰间一条黑色革带,左手提着宝剑。明明是个冷峻英挺的好男儿,惟有头顶与襕衫同色的软幞头让易三郎觉得有些刺目。

“六叔,我想见识一下武功,可不可以请几位护卫稍作施展,只是不知这要求是否冒犯,若有忌讳或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莫六略作思索,缓声道:“见识武功……可让各护卫各展所长,演练一番,不露核心功诀即可。随我去演武场。”

演武场在侯府前院的东边,易三郎跟随莫六走着走着,突然心里就有些奇怪的感觉,但又不知道具体什么地方奇怪。

大约走了一刻多,年幼体弱的身体冒出汗来,呼吸也急促起来的时候,他有些回过味来,这侯府大的有些超乎想象了。就算是他年幼,步子小速度慢,可这么长时间走下来,估摸着少说得有一里地了吧。虽然他没太注意侯府占地面积,但这么多天来也不是白过的。

如果他对的度量认知没有紊乱的话,这个世界的长度衡量中的单位“尺”应该是与华夏汉朝接近,一尺约为二十三厘米,一丈是两米三,二百二十丈合为一里,是五百零六米,接近华夏度量的一里。但是,在他隐约的记忆中,侯府布局方正,而正门所在的南院墙绝对没有一里长,甚至应该半里都不到,以这种古典风格的建筑来说,长宽绝对不会相差过大。

方才所在的花园在侯府后院前段与正堂间的东面,演武场在前院的东边,同在侯府东边,估摸着距离应该是在府宅南北长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感觉上应该不会差太远才对。可这至少走了一里多了,那这府宅的南北长度与东西长度就不那么和谐了,堂堂帝国顶尖勋爵的宅邸,据说还是御赐,总不会布局这么不合理吧。

时刻关注三郎的莫六见身旁稚童喘息粗重,本就缓慢的脚步再度放缓,抬手牵住他的小手,一股真气如清风流转大大缓解了瘦小孩童的疲累,就这么轻轻牵着那个小人慢悠悠地往前走去。

易三郎忽然觉得似有凉爽的微风拂过,燥热消去,心有思索间全然不觉自家六叔做了什么,只觉六叔牵着自己,倒是省力轻松得多。微微晃动六叔的大手道:

“六叔,咱家府宅占地几何?”

莫六心忖小三郎是走的累了,聊点话题也好,转移注意力,不会觉得那么累,回道:

“这侯府是你阿爹十一年前封侯时获赐,听说是一百六十年前明京城改造时,由宗正寺与户部联合敕造,纵横皆有八十余丈。”

果然,纵横才八十余丈,三郎连忙跟问:

“八十余丈?我们方才都走过不止三个八十余丈了吧,这是何故?”

莫六闻言心中诧异,这三郎灵慧魄觉醒,果然不凡,感知敏锐远超常人。倒也没有再多想,赞赏地看向三郎道:

“府中布有方术阵法,可以适当扩大空间。明京虽广,但京中户口众多,土地珍贵,只能以取巧之法增广面积,毕竟府中也有口近千。说起来,普通人受阵法蒙蔽,可是注意不到这其中的差异。三郎心思敏锐,感知不凡哦!”

呵呵!适当扩大空间?这个适当是放大了至少五六倍,这也叫“适当”?

取巧之法?说的可真轻巧啊,把三万多平米的土地放大成十几万接近二十万平米,这怕不是须弥洞府一类的仙家神通了吧?

不是说好了这是武侠世界吗?这和说好的不一样啊。那天半道上打那么激烈,怎么好像没看到有什么法术类的玩意啊!我错过了??

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吧?生存难度指数几何上升啊!易三郎有些无能狂怒了,气恼地抬手把头上的总角挠得凌乱歪斜。

“三郎怎么了?”莫六实在是不了解小孩子的脾性了,明明刚才还好好的,怎的忽然就自烦自恼了,这孩子的灵慧魄觉醒过程中不会出问题了吧?

“哦!无事,只是头皮发痒。”三郎暗自反省,不够稳健啊,那话怎么说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自己的境界差得太远了……

“六叔,这京城到底有多大?有多少人口啊?”这是转移注意力啊。这个问题他问过青禾,可惜啊,青禾也不太不清楚。

莫六心中稍安,蹲下身,轻轻把三郎头发梳拢,把总角扶正,微笑道:

“明京城于一百六十年前睿惠帝时,重新规划改造,新城布局周正,纵横为三十三里,除皇城、宫城外,凡一百零八坊,另有四大学宫,三大贸市,两场台,一守藏。人口的具体数字我不知道,但是近年来,应当是过三百万了吧!”

嘶!纵横三十三里,是华夏古代历史上最繁盛时的大唐长安城三倍多;三百万人口跟二战前后繁华排名世界前五的大上海差不多了。能支撑这么大的城市,哪怕是都城,这个世界的发展先进程度不可小觑啊。

反正都聊到这儿了,加上莫六叔远远比青禾或者那些常常见到的仆从见识广博得多,就继续聊聊呗。

“六叔,那景国有多大,又有多少人口啊?”

莫六身子僵了一下,好歹也是个大高手,快速控制住身体,几乎无法让人察觉到。心里有些赧然,少时在学堂背诵过的常识,历经十几年,早忘记了当年的具体数据,只有个大概的记忆,再说了十几年间变迁呢,他一个专心武道的高手,哪会去时时关注这些……

“咳——我景国地域辽阔,东西最广超过一万里,南疆经陆续扩张,特别是你阿爹七年前曾拓土六百里,又筑城镇南关以守边,如今大景南北最长处当有一万两千余里。至于人口嘛,国朝向来鼓励生育和融野于国,户部每年统计户口,数目都在增长,最新的具体数字我也未曾记住,大约有七八万万口矣。”

六叔其实有点尴尬,州郡县分布什么的都不敢多说,生怕说错了,人口更是浮动太大,上下一亿的幅度……

易三郎再次咋舌,这国土面积跟华夏差不多了,人口还是前些年一些所谓专家认为最适合华夏国土的数字。

眼看着演武场在望,三郎心中一动,继续问:

“那大景有多少人习武呢?”

莫六突然觉得有点燥热,汗都要从额头冒出来了,但因为揣测三郎是对武道起了兴致又懵懂无知,只好硬着头皮凭印象推测回答:

“习武人口难以统计,我也不知。然而,我诸夏崇文尚武,广兴教学。凡适龄儿童,无论男女都要上学开蒙,开蒙自有武科,开蒙武科只是锻炼强健身体,但蒙学后去学堂进学,就可以修习基本武学知识,学堂结业晋入学院,选择武道,根据天赋和兴趣志向修习各家流派的武道。这是最正统广泛的武道途径,此外有少数家族或宗派传承武道。”

“综合来说,每个国人都能习武,但能有成者就少很多,以同一代人来说,了解基本武道知识并选择筑基练武的应该是不到一半,其中能修炼出名堂入境不超过三分之一……”

莫六有点不确信,犹豫了一下:“甚至可能更少……入境武者中能走在后天境圆满道路上的大约十之一二吧,这些后天后期武者能更进一步踏足先天者估计十人中能有一人,先天能入宗师者可说是百里有一已是天幸,宗师能统合所学成就自我为大宗师就更是百里无一……三郎,到演武场了,待我吩咐一声。”

大约莫六不善言辞,又或者是习武之人的数目这个问题太难搞,而他又已经说了好几回不知道、不记得的话,实在尴尬得抹不开面了,进了演武场的矮墙便不再继续介绍这个问题。

易三郎自己默默片面粗糙地计算了一番,以景国人口七八亿来算,真正练过武功的三亿半左右,入境应该是指后天境有一亿多,后天后期或者叫后天圆满的有一两千万,先天的就有一百多万,宗师约一万多人,大宗师一百多人,后面的境界没有再说,但可能还有,若也按百分之一的比例计算,大宗师以上境界的人数是个位数……

但这种计算模式显然是有缺陷的,莫六说的是同一代人的粗略比例,易三郎是用总人口数来套这个比例。不同时代的人会在一定时间长度内累积,不同年龄段的杰出人材是会站在同一个舞台展露风采的。但就算是如此,也略略展露了武者世界广大磅礴。

易三郎那日所见石阿牛是宗师,但似乎比较特殊,破坏力惊人。刘全和莫六的境界未知,但似乎并不惧石阿牛。连阿四大概率是先天,携带弩枪,威慑力很强。当时光顾惊讶了,现在才粗略了解武者境界等级分别,但对于各个境界的能力还没什么认知。

如今,到了这演武场,倒要看看各境界的武者到底有些什么样的能力,又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莫六招来一个名叫成材的汉子,吩咐了几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