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陈帝国》第六节 来去匆匆(2 / 2)

加入书签

新来的太监传唱着严律在屋外求见。

严律找自己又为何事?

那个宇文素又想说些什么替父亲求情?

其实就算宇文素不出来请求做和亲公主,自己也不会杀掉宇文楼。

毕竟她的家族中,已经死了太多不应该死去的人。

宇文楼可是自己的亲伯伯,如果杀了他,岂不是背上家族屠夫的名头。

不过严律的出现倒是帮她挡了挡王璟。

于是她让王璟领着荀羽在书房等候。

这个倒霉的太监西总管,只能带着口谕在书房伺候荀羽,直到女皇到来。

宇文曼并不打算很快过去,她决定天亮后,赶在早朝之前再见见荀羽,这样也不会给他大把的时间来游说自己。

“今天朕累了,翼王的事,朕自会妥善处理!”

宇文曼对着屋外喊话,此刻的女皇也不想再见到严律。

严律候在屋外喊到“女皇,是一个叫阿耀的男子,想要...见您!”

宇文曼恍然大悟,当她重新做回女皇,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居然疏忽了勇敢的阿耀。

“快请他进来!”

女皇一面下令,一面抓起刚换下的外套披在身上。

便装刚套在身上,阿耀就已经进来了,身边还多了一个不请自来的禁军统领。

原来天黑以后宫门关闭,准备进来的阿耀被拦在了外面。

阿耀决定偷偷翻墙进来,刚好被巡逻的禁军统领墨应元抓了个正着。

若不是在他身上搜出了女皇给的令牌,早就被当作刺客就地正法。

皇帝的通行令牌,历来只有最亲近和信任的人才会拥有。

看着眼前的毛头小子,墨应元有些犯难。

他自知身为墨家的人,女皇肯定不想在深夜见他,于是只能求助严公公带个路,来解决这件棘手的事情。

女皇对严公公使了个眼色,严公公立即心领神会。

“请墨统领在外候着!”

(看来女皇果然不信任自己)

墨应元努力控制着失落的情绪,避免过于明显的表现影响了女皇。

可是他又不敢丢下自己的职责,行礼后跟严律一起退到了门外。

他认为这样既不会影响女皇心情,如果有意外时,又能第一时间冲进房间护驾。

墨应元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姓墨。

虽然凭借和墨夫人不亲不远的血缘关系,得到了禁军统领的头衔。

但是他并不想和墨家一起为非作歹。

只想凭着一身武艺,在皇宫中做一个履职尽责的好男儿,为那些和他一样的亲戚们做个榜样。

“阿耀真的要走?”

“天亮就出发!”

“再待一阵子好吗?这几天确实没有时间!”

宇文曼想到天亮必须去见荀羽,那样就没有时间来送别阿耀。

“没关系,又不是生离死别。”

阿耀微笑着晃了晃宇文曼亲自给他的通行令牌。

阿耀继续笑着说道“我还以为做了女皇只是每天游山玩水,如今才知道,女皇也不能偷懒呀!”

他多想将自己对她的感情说出来,多想带她远走高飞。

可是在他们面前隔着一个从百姓到皇帝的距离。

而且...而且还有一个与她同生共死的国姓爷。

自己甚至...一丁点机会都没有。

宇文曼本想再做挽留,只是看见阿耀脸上去意已决,被迫点头表示同意。

“但是...”宇文曼想起了过去的承诺“朕...我...”

她不想与这个男子这么生疏“我还欠你一顿大餐呢!”

“没关系!”

阿耀突然大笑起来。

“成为女皇的贵客后,这些日子过得很好。”

随后他拍了拍自己肚子。

“这肚子都快赶上孕妇了。”

说到这里,两人不约而同都笑出了声。

“墨应元!”

女皇高喊着禁军统领的名字。

“末将在!!!”

墨应元听见女皇的召唤后,飞速走了过去。

宇文曼说道“你立即安排人马护送阿耀回家!”

“末将听令!!!”

墨应元回答得斩钉截铁。

“不用了!”阿耀摆摆手“我喜欢自由自在。”

“而且...”阿耀心中激起一圈暗淡“我只是回到盘龙村和大家告别,之后打算游历四海。”

阿耀见宇文曼没有反应,于是拱手告辞。

“请等等...”

就在他刚要跨出门槛时,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严公公,朕有诏书一份交给阿耀!快!!!”

严律不敢怠慢,一边命人准备笔纸,一边亲自磨墨,只等女皇准备说些什么。

宇文曼执笔如飞...

等她再次站在阿耀面前时,手中是一份写好的诏书和父皇曾经用过的宝剑。

“拿上这份诏书交给盘龙村当地的县官。”她没有让严律传唱诏书,而是直接递给阿耀“让他们立即停止采集所谓的龙血,让所有人把力气用在耕作上,填饱大家的肚子。”

“还有...”宇文曼又将宝剑拿给阿耀“拿上这把宝剑,就让它陪你闯荡天涯吧!”

阿耀只看上一眼,就知道这把宝剑来历绝不简单“宝剑我不能要,既然决定闯荡天涯,我自有防身的办法。”

“这是父皇当年的宝剑!”宇文曼抚摸着剑鞘“以后它就是阿耀的尚方宝剑,帮我最后一个忙。闯荡天下时只要碰上贪官恶吏,就替天下挥剑除之!”

“好!”

阿耀接过宝剑不再推辞,将诏书收入怀中,宝剑斜跨于背,远远看起来,还真像一个闯天涯的侠客。

墨应元负责护送侠客阿耀出宫,免得又被某些不长眼的护卫给截了。

宇文曼对着背影默默挥手,随后返回卧榻。

尽管内心波澜起伏,但是她必须、立即睡觉,不然明早昏昏欲睡的样子又要饱受群臣的诟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