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圣约翰级铁甲舰(1 / 1)
严格来说,“勇士”号及其姊妹舰是典型的过渡型战舰。
既有高大林立可供悬挂船帆使用的桅杆,又有象征着蒸汽时代的科技力量的蒸汽机烟囱,因此兼具风帆时代和蒸汽时代的特征。
该级舰主要武器为68磅前装滑膛炮,尽管其理论射程达到了3200码,但还是装备了4门口径为4.75英寸的阿姆斯特朗40磅加农炮,射程为3800码。
舰上的所有火炮皆可发射实心弹和开花弹,68磅炮还可发射注有熔铁的空心弹,该炮弹经由舰上的锅炉加热而成。
为了统一口径,1863年时40磅炮全部被替换。
紧接着在1864年至1867年间,“勇士”号上的68磅炮全部替换成可以发射空心装药炮弹的8英寸前装线膛炮。
该炮可以击穿9.6英寸的熟铁装甲,也就是说,换炮后的“勇士”号可以击穿自己的装甲。
“勇士”号的装甲由14毫米铁质船壳加200毫米橡木,然后内部再加上一层锻铁装甲铆接而来。
和法国的“光荣”号不同的是,“勇士”号首次做到了真正的“铁质船壳”。
“勇士”号曾计划换装新式7英寸阿姆斯特朗炮替换全部旧式68磅炮。
该新式7英寸炮射程可达4000码,但是测试时却出现穿甲能力极其糟糕,最终迫使军方终止了这一换装计划。
其实在1863年,新式7英寸炮首次在实际使用中因装填失误而发生炸膛事故,造成炮手重伤,后因尽量避免类似的悲剧再一次的发生,该炮在实际中大大减少了发射药,这一原因使该炮穿甲能力降低。
总的来说,林加德设计了一歀结合光荣号和勇士号各种有点的蒸汽铁甲船。
第一级被命名为‘圣约翰级’,准备建造两艘,第一艘叫音速号;第二艘叫冲锋号。
这要是来个前世的人,不得喊一句旋风冲锋龙卷风?
林加德都准备给自己起个艺名,就叫——星马豪,然后给马克取名叫星马烈?
——————————
长达100米的战舰,这个世界不是没有,但凤毛麟角。
林加德要建造百米级的铁甲舰,消息一出,在圣约翰掀起轩然大波。
也正是因为舆论的争议,林加德对设计做出了一定的更改。
要是按照他之前的想法,希望能够完全采用锻铁建造船体,使得排水量达到9000吨级。
但没办法,这样的造价太高,且技术不成熟,至少圣约翰的造船厂不敢接这个单子。
最后只好折中,采用了木船包铁皮的方案,这样一来排水量骤降,虽然依旧很大,但远不如真正的铁甲舰。
其它方面并未采用任何划时代的技术,确实第一型成功融合了已有技术的划时代战舰,包括蒸汽动力、大口径后膛炮、水密隔舱、螺旋桨推进和舷侧装甲带等。
圣约翰级铁甲舰全长达到108米,排水量5284吨,吃水7.2m深,横向分为81个水密隔舱,其船底还有两条舭龙骨用于减低较长舰体带来的不稳定性。
这也是圣约翰造船厂第一次运用该技术,但过长的舰体依旧使得圣约翰级的转向十分不灵便。
勇士级采用了风帆和蒸汽混合动力,受蒸汽机锅炉效率和燃煤储藏的影响,蒸汽动力更多时候是作为战时的辅助动力来源,其远洋航行的主要动力来源依然是采用风帆。
圣约翰级在舰内装备有一台两缸单胀式蒸汽引擎,由10台锅炉提供提供蒸汽,驱动一具直径7.5m的螺旋桨运转,其输出功率达到3267马力,是当时动力最为强劲的战舰。
理论上,圣约翰级可以依靠蒸汽动力达到了15.3节的最高航速,其储存的燃煤足够其在11节下航行大约1800海里。
圣约翰级同时也装备了足够的风帆动力,其三根桅杆除底部外同样采用锻铁建造,装备有全套帆装索具。
在使用风帆动力时,圣约翰级蒸汽机的烟道可以收缩,螺旋桨也可以被吊离海面以减小阻力。
此时依靠风帆圣约翰级可以达到蒸汽动力大体相当的13节航速,在同时使用两种动力时,理论上可以达到了17节的高航速。
武器方面,圣约翰级布置依旧沿用了风帆护卫舰的模式,原先设计搭载40门68磅前装滑膛炮,除两门搭载于上层甲板艏艉以提供艏艉火力外,其余38门均搭载于火炮甲板舷侧,通过舷侧舱壁的炮门向外射击。
因此与圣约翰级同类的布置形式也可以被称为舷侧炮门铁甲舰。
但建着建着,林加德又觉得这炮不够大,更改为26门68磅炮,10门110磅后装线膛炮,另有4门40磅后装线膛炮作为礼炮。
圣约翰级装备的68磅炮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前装滑膛炮,炮身由铸铁铸造,炮身自重约4.8吨,口径8.1寸,
使用68磅实心弹时有效射程大约2900m,仰角为12°。
同时该炮还能发射爆破弹、榴霰弹、霰弹等多种弹药。
其中,圣约翰级的68磅炮还能发射一种熔铁燃烧弹,这种炮弹平时为带有一个圆孔的空心圆球弹,在战前通过圆孔向内浇入熔化的铁水,在几分钟后凝固的表面就会封住圆孔。
这种炮弹会在发射后接触目标时爆裂,在测试中表现出对传统木制帆船的巨大破坏力,且其造成的火焰很难通过当时传统的灭火方式扑灭。
届时还会在舰内搭载了一个被称为熔炉的装置,采用焦炭作为燃料,可以在一小时内熔化约320kg的生铁用以填充这类弹药。
但这类装置同样容易在舰内造成火灾,所以使用的时候要极为小心。
船上的后膛火炮,采用螺栓形式炮闩,通过一根插入的气密导管点燃发射药。
这两款后膛炮均被寄予厚望,但在实弹测试中,发现其穿甲效能还要略弱于68磅炮,而由于后装药机构可靠性很差,林加德不得不降低该型火炮发射时的装药量,更进一步削减了该炮的威力。
但其40磅炮的表现则较为良好,操作简单且射击精度也较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