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江南士绅!那藏银上亿的银矿!(2 / 2)

加入书签

    哪怕是这间府邸的主人,大明王朝的朝廷命官,面对这位江南士绅的代表,都要客客气气地让出位置。

    江南士绅,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士族,而是一整个群体。

    这些江南的士族大族,通过科举制度不断将族内杰出子弟输送到朝堂之中,让其在朝堂之上为自己代言,而地方上则是存在着盘根错节、犹如老树根一般的利益输送网络,牢牢的控制乡野府县一方,犹如一颗颗吸食在这个王朝身上的毒瘤,不断的吞噬着这个大明王朝的气运。

    他们不只是想方设法地侵占田地,更是将触角伸向了百姓的一切,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包括吃的穿的用的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全都这些江南士绅的掌控之中。

    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来自于大明王朝对读书人的优待,来自于朝廷给予这些读书人的功名!

    所以,上次汤昊和小皇帝想要动一动读书人的功名,不出意料地遭到了满朝缙绅的激烈反对,甚至不惜舍弃了那五十六名官员,舍弃了工部尚书曾鉴,也绝不能让大明皇帝随意革除读书人功名。

    所以,这个庞然大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在左右着大明王朝的朝政局势。

    就比如说现在,今日廷议上面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入了这些人的耳朵里面。

    天色一黑,江南士族各方代表,就在某人的提议之下,聚集到了这座府邸之中。

    这座府邸,并不奢华,寒酸到甚至配不上他主人的身份。

    因为他主人不是别人,名叫徐文熺,荫封锦衣卫千户,领着一份便宜俸禄。

    而这徐文熺,正是前任首辅徐溥之孙,正儿八经的江南士绅代表人物。

    不过此刻徐文熺看着主位上这人,满脸都是恭敬之色,不敢有丝毫逾越不满。

    无他,此人叫做杨天柱,相比于徐文熺,杨天柱有着更为牛逼的出身,他是杨士奇后人,就是那位三杨贤相之首的杨士奇!

    杨天柱只是个贡生,不是贡士。

    朝廷科举定制,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这贡生分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杨天柱就是恩贡特例,因为他有一个牛逼的祖宗,以“先贤”后裔进入国子监进学修德。

    而贡士不同于贡生,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也就是说,进士比贡士高一级,比举人差不多高两级,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跟举人平级,可以直接参加会试大考。

    但是,杨天柱本人无心仕途,反倒是尤擅钻营,广交好友,吟诗作赋,隐隐成了江南士绅在京师之中的代表人物。

    瞧见人到的差不多了,杨天柱就率先开了口。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等竟是不知,那倭国竟然还有一座藏银上亿的巨型银矿?”

    藏银上亿!

    这轻飘飘的四个字,瞬间吹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房。

    他们一个个眼睛泛红,犹如饥饿的狼群的一般,恨不得现在就派人过去打探一番!

    “但是,问题在于,这足利义维的话有多少可信度,还不得而知!”

    徐文熺沉声提醒道:“有没有可能,这是那中山侯汤昊故意散播出来的假消息呢?就是为了给他出兵倭国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促使朝臣同意此事!”

    这个假设,很是合理。

    众人听了都点了点头。

    毕竟江南的士族大族都会出海,都清楚海上贸易的那惊人利润。

    特别是来自江浙的士族,这些人最多的就是走南洋、倭国、朝鲜这三条线路,很清楚海贸的利润非常的高。

    但是他们跟这些该死的倭人做了这么久的生意,竟然对石见银矿一事毫不知情,这就很是让人愤怒了。

    这就好比,你以为自己是在跟一群苦哈哈的蛮夷做生意,心里面充满了优越感。

    可是冷不丁突然一个消息传来,你眼中那苦哈哈的蛮夷,家里面竟然有着一座巨大银矿,这谁能够忍得了啊?

    高贵的士绅们,只是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叛,遭到了冒犯!

    伱们这些卑贱蛮夷怎么可以比我们还要富有?

    这等天赐之物,理应是我们的才对!

    “是真是假,并不重要!”

    杨天柱捋了捋长须,神情淡然地开了口。

    “那汤昊想要出兵倭国,就让他出兵就是了。”

    “正好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安插人手,找几个信得过的人,跟随船队前去倭国,查证一下这石见银矿的消息是否属实!”

    “这一点很有必要,毕竟,万一要是真的呢?”

    杨天柱双眼闪烁着精光,里面满是贪婪之色。

    “如果这石见银矿当真藏银上亿,那倭国除了这石见银矿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银矿呢?又或者说其他的金矿、铜矿?”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众人顿时就沸腾了起来。

    对啊,万一石见银矿要是真的,那谁能够保证会不会有其他的矿脉?

    倭国那些杂碎蛮夷,他们怎么配拥有?

    杨天柱红着眼睛开了口。

    “诸位回去之后,动用一下你们自身的人脉关系,多多安插一些我们自己的人手,跟着此次船队前去倭国!”

    “一面之词不可信,但若是意见相同,那这消息基本上就是事实了!”

    “如此天赐之物,理应归我们所有,不是倭国这些蛮夷可以觊觎的!”

    话音一落,立刻便有人附和。

    “杨兄所言极是!”

    “那些倭国蛮夷也配?”

    “必须要办法抢在手中!”

    “这个提议不错,我这就回去和我家族兄说明情况。”

    “其实也容易,大家让朝堂之上的代言人连夜拟定名单,递交给内阁便是。”

    杨天柱轻笑道:“内阁那边,大致也能明白我们的意思。”

    “只是可惜,那李东阳被小皇帝给打怕了,竟然一直告病在家,真是个废物!”

    提及李东阳,众人神情各异,脸色都不太好看。

    李东阳是湖广乡党魁首,先前与江南士绅多有合作,一起双赢。

    奈何因为那中山侯的横空出世,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这位内阁大学士,以致于湖广乡党现在处境极其凄惨,就连李东阳这位湖广党魁也只能告病躲在家中,可谓是令人扼腕。

    “嗯,就这么定了,让朝廷这边先派人去探探路,我们就慢慢耐心的等一等。”

    “不过该做的准备,也可以提前做好,一旦消息被证实为真,那我们就要开始行动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已经商定了明天共同推动朝廷向倭国派遣船队探路的事情来。

    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了,宛如一场“小廷议”,却能极大地影响朝政大局。

    谁让他们手里面握着大明王朝的经济命脉呢?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