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腥膻之薮!户部都察院集体出动!(2 / 2)

加入书签

    一四三.四二.一六八.二零九

    所以,也就是说,只要去了盐运司,就肯定会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不然将会寸步难行,而且第二点则是明确指出,极难升迁。

    “到时候,朕这个皇帝背黑锅,你们这些贪官污吏也别想好到哪儿去,一个个全都准备遗臭万年吧!”

    所以没什么好说的,动刀子就是了。

    没办法,小皇帝的话,太过诛心了些。

    这都转运盐使司,设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从四品。副使一人,从五品。判官无定员,从六品。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从八品。

    大明盐运司完了,而且他要是不及时想办法解决,他这个户部尚书也要完!

    大明立国初期,这盐运司官员,那可是是人人竞争全都渴望的实权职位。

    “所以,运司才会污浊不堪,加上考成畸重,运使等官内无权柄,外无官声,又有重责在肩,其职位自然会被多数士人所厌弃。”

    “说什么盐政败坏,说什么盐场产力不足,睁开你们的狗眼看清楚,盐场为什么生产不出食盐!”

    朝廷在选拔运司官员之时,唯视贤能廉洁与否,不甚重品秩资序,“考最”“循良”“廉介”几乎成为官员得以出任运使等职位的固定标准,大明初年的运司也是贤臣、循吏辈出,风气一片大好。

    “总宪!”

    韩文身子一颤,立刻跪地请罪。

    “刘健!”

    只是,这越看到后面,三位大佬的脸色就越是难看。

    张敷华闻言暗自叹了口气,他这个总宪还没做几天,却要为前任背锅,实在是让人无奈。

    此刻连朱厚照都觉得脸红发烫,于是将矛头对准了弘治朝这些忠良贤臣们!

    中山侯自行处理?

    那个天杀的莽夫还会怎么处理?

    “怎么?一个个去了盐场之后,全都被银子堵住了罪,开不了口说不了话了什么?”

    小皇帝冷笑道:“你们都没有错,错的是中山侯,错的是朕这个大明皇帝!”

    “盐运司已经烂透了,烂到骨子里了,要是再继续沿用旧制,再象征性地抓几个贪官污吏打杀就是了,那朝廷恢复纳粮开中还有什么意义?大明朝廷迟早因为你们这些贪官污吏被踹了窝子,被异族蛮夷给窃取了江山!”

    马文升与刘健不同,他是个干吏,自然明白小皇帝此刻心中所想。

    看着密奏的落款,中山侯汤昊,韩文就明白了一件事情。

    “韩文,朕给你最后一次机会!”

    老首辅刘健神情黯然,并不是因为被小皇帝骂了,而是因为他是个循吏,出了事情第一时间想的,不是革故鼎新,而是稳住朝局。

    你们不是说什么“百姓富裕”吗?

    “中山侯不去查,就不会知道运司糜烂至此,朕也不会着手清查此事,大家全都相安无事地,继续勾结谋利对吧?”

    运司衙门品秩较高、编制众多,是因为负责生产、囤积食盐的运司成为明廷榷盐获利体制的核心机构,盐利可是大明财政的支柱之一,而盐务又复杂异常,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局面。

    各地的都转运盐使司衙门在品级上虽较三司稍低,但仍能与之分庭抗礼,形成了“四司”并立,各有专职的格局,运司的地位丝毫不在藩臬衙门之下。

    “你这个户部大司农究竟是干什么吃的?”

    但是,现在这个脓疮,直接被这中山侯汤昊给挑破了。

    长芦盐场可就在渤海之滨,就在京师门口,就在大明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这些盐场灶户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偏偏这大明王朝的帝王将相、朝堂公卿还有脸面叫嚣着什么“弘治中兴”,什么“君圣臣贤”,什么“百姓富裕”……

    “大明士人有好名、重名的风气,甚至于求名邀誉,于是运司成为士人避之不及之地,出现了“自好者不乐居”的现象,甚至引嫌避谤,认为运司官职“易为污染”。”

    “伱们三位也都看看!”

    这密奏里面的内容,足以让整个大明盐运司万劫不复!

    没有什么家国大义,也没有什么圣贤文章,有的只是一个盐场灶户平凡而又绝望的一天。

    而密奏里面的内容,可谓是触目惊心,让人绝望!

    韩文根本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捡起了密奏,急忙翻阅之后,一颗心也沉进了谷底。

    所以,皇帝陛下不用急着生气,咱们只要抓出那些“贪墨之徒”就行了,不必大张旗鼓,不必兴师动众,多大点事儿嘛!

    然而朱厚照听到这句话后,却是第一次当众对老首辅发了火!

    “你要不要听听你自己在说什么?”

    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地煮一天盐,还要饱受着烟熏火燎的摧残,最终只能赚个十文钱,哪怕天天如此,也根本不够交那盐税的!

    “朝廷为了保证盐税收入便设盐法道,令御史等官员监管盐务,运司衙门“奉巡盐御史或盐法道臣之政令”,这些盐道御史又是干什么吃的?”

    他们也终于明白,小皇帝这一次,为何会如此震怒了!

    “老臣恳请陛下降旨,召运司五品以上官员回京述职,另命都察院追查以往十年间的运司官员与盐道御史,一应人员全部停职接受审查,肃清运司之弊!”

    然后,奏章里面,又详细计算了一下灶户这辛劳一天的所得,煮三个时辰一锅盐可以得四斤盐,卖出去最高却只有二十文,除掉煮盐所用的柴火钱五文,除掉官差衙役的抽成五文,他们还可以剩下十文钱,再除掉准备的吃食成本,一锅盐最多可以赚五文,两锅盐就是十文钱……

    此话一出,群臣全都齐刷刷地跪倒在了地上,额头上直冒冷汗。

    即便如此,小皇帝还在厉声呵斥,甚至都动了念头,准备将这韩文及他这些党羽全部下狱!

    没办法,太气人了啊!

    那些盐场灶户再怎么说,也是大明百姓,也是他朱厚照的子民啊!

    作为天下臣民的君父,朱厚照自问自己不是好皇帝,可即位至今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吧?

    现在好了,野人一封密奏,直接把他朱厚照这个大明皇帝的脸都抽肿了,甚至还带上了他亲爹弘治皇帝!

    或者说,汤昊这个野人就是故意的,抽的就是弘治皇帝和满朝缙绅的脸!

    “张总宪,真要说起来,户部这边的职责反倒事小,你都察院的失责才是事大!”

    而且这大过年的,休沐都还没结束呢,你们要不要这样不当人啊?

    “韩文,你这个户部尚书真是好的很呐!”

    张敷华也向小皇帝行礼,随后匆匆跟了上去。

    这一次,皇帝陛下给了户部和都察院一个机会,一个出手补救的机会。

    但前提是,中山侯那个莽夫,还没有动手血洗长芦运司!

    所以,现在他们是在跟汤昊抢时间啊!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