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策略(1 / 1)

加入书签

孙庆闻言点点头,确实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些都是什么人呀,居然能做到这种程度。

几人看到孙庆点头都一脸满意和高兴,这才是一个人正常的表现嘛。

只见周知府正言道:“孙庆,这些都是机密,希望你能帮我们保守这个秘密”。

孙庆说道:“您放心,孙庆不是乱嚼舌根的人”。

看到孙庆许诺,众人这才开始继续讨论。

只见周知府说道:“我近来得到消息,蛮族打算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冲破我荣国北部防线,必将兵力集中于蛮族南部,而青山镇位于西北部,不会在短期内对蛮族造成威胁,所以蛮族必将会把驻扎于青山镇的兵力调走,所以这是我们的机会,而从十年前我们便逐渐将部分兵力抽调至大青山背面山谷,若是翻山而过,从此处长驱直入,必将是一股奇兵,一方面可以切断蛮族六国的粮草,然后从北部发兵,两面夹击,必将使蛮族六国腹背受敌,可以直接伤其元气”。

孙庆在旁边听的都热血沸腾,此计确实是一个好计,但仍有不少问题,首先这些兵力只能出奇制胜,若是拖延,待得对方反应过来,那孤身在异域,必将将局势反过来,使得己方陷入蛮族的包围之中。

就在孙庆思考的时候,周知府接着说道:“而此计必须要掌握一个计策,那就是快,只有足够快,才能在蛮族反应过来之前给其当头一击,而且还要保障人员的数量,所以这次的战略一定要是机动和质量都要达到要求”。

周知府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所以此次行动共计两千人马,配以良驹,其中一千人负责在敌后断其粮草和进行骚扰,另外一千人则需要出奇制胜地在敌后正面战场给其以出其不意,结合正面的配合,必将取得决定性胜利”。

孙庆听完,瞬间觉得此计真的无可挑剔,唯一的不确定性就是一定要保证人员的质量过硬才可以。而此时的他真的是佩服这几人的隐忍和能力。

以他多年的战争推演经验,此次行动一定会使北方蛮族六国一蹶不振,那样荣国又将恢复往日荣光。

在参加完这个战前设计后,孙庆和赵先生一起离开了镇守府。

在路上,赵先生问孙庆道:“你觉得此计如何”?

孙庆将自己之前的顾虑告诉赵先生。

只见赵先生抚着胡子笑着说道:“哈哈,这点倒是不用担心,我等四人筹谋此事十年,就为了今日这一次行动,可以说平日对人员的训练都是按照这个安排进行的,可以说这些人单兵作战,一个人可以顶三十人,再加上从南方运来的战马,对于山路攀爬都没问题,何况是在区区草原之中”。

孙庆心想,这样的战斗能力与前世的特种兵倒是很相似,至此才彻底放下心来。

由于北方前线还没有传来蛮族的部队消息,所以青山镇的行动依旧还是在准备过程中,在这些天里,这四人经常聚首在一起,针对部队在后方的各种细节都进行了商议,最终确定无疑后都开始各司其职开始忙碌起来。

而就在漫长的等待中,一匹快马终于出现在了青山镇的地平线上。

而已经急不可耐的众人,一声令下,隐藏在深山中的部队终于悄悄开拔,投入到了敌后的突袭中去了。

而就在这样的日子里,由于没有蛮族入侵,青山镇的人气又开始慢慢恢复,有点回到往日的繁荣景象中去。

孙庆又恢复了往日白天上课下午书库的生活节奏,偶尔和刘家福三人在镇上游玩一番,好不轻松惬意。

但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一则重磅消息开始在整个荣国境内传播。

一年一度的荣国诗会即将在两个月后正式展开,荣国诗会堪称是除了科举和恩科之外荣国选拔人才的最好的方式,而诗会和科举和恩科不同。

科举和恩科均采用封闭考试,旁人根本无法得知其中文采如何,而诗会却是一个开放的选拔,完全的公开公正,可谓是一个全民参与、普天同庆的项目。

所以每当诗会开始之前,都会在各地展开选拔赛,只有排名靠前的一些人才有机会能够抵达最终的殿试,而每次诗会,最让人期待的便是殿试上的绝句频出,而每当这种时候,各地的书商,都能从中获利颇多。

当孙庆看到青山镇人为了诗会各种装扮,就像过年一样时,确实很惊讶,他没想到,荣国的人对于这个诗会这么看重。

他转念又想起来答应那白衣姑娘昭阳的请求,一时心潮澎湃,诗会开始那自己离再次见到昭阳姑娘越来越近了。

孙庆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旦答应了别人的事,那就一定会拼尽全力去完成,所以他只有推掉自己所有的事情,将自己关在书库中。

开始了自己绞尽脑汁的思考,在这样一个全国性的赛事中,任何一场比赛都可能会出奇奇怪怪的题目,所以临场发挥能力必须要强,所以自己必须在比赛之前将自己所知道的诗句都记录下来,然后分好类,这样才能在赛场上临危不乱,应对自如。

而且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在软笔字的写作上实在是没眼看,万一到时候需要用笔去将诗句写下来,那自己岂不是在这一方面就会陷入劣势,所以静下心来的孙庆总结了一下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练习好字体,另外一方面,需要将诗句整理下来。

而就在孙庆闭关的时候,前半个月安装的水车终于是赶在春灌结束之前浇灌完了所有的地,可以看到一片片的麦田被水浸湿,而青山镇的百姓因为无法下地,也都清闲了下来,每日就在街头巷尾聊闲天。

这一幕被刚从书库里出来的孙庆中看到,不由感叹道:“这才是乡村生活嘛”。

日子一天天过去,孙庆仍旧在孜孜不倦的练习着软笔字,可不论他如何写,他的软笔字就是不见长进,这天,万般无奈的孙庆只好拿着自己写的字去请赵先生帮忙。

他来到私塾门口,犹豫了半天终于敲响了赵先生家的门。

不一会儿,赵先生打开门,看到门口的孙庆很是惊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