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狡诈如狐(2 / 2)

加入书签

说完,撇了眼刚才给自己挖坑的水溶。

而石仲魁说话时,绝大部分大臣都在看着他,当然也能注意到他的目光。

有人很快就脸带微笑,甚至有人差点直接笑出声。

水溶刚才问的话,明着是问石仲魁为何知道草原上出事了,暗地里却明显带着找茬的意思。

现在石仲魁找足了理由为自己证明,老子就是能管,等于打了水溶一巴掌。

而且帮皇后分担宫外之事,皇后就有更多时间教导和养育皇子。

水溶要是敢说个‘不’字,铁定有人参他心怀不轨。

更别说今天的殿中侍御史站出来帮石仲魁说话,傻子都知道督察院肯定有一伙人会帮他。

被一群御史盯上了,水溶今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皇帝心里虽然非常愿意看到朝臣怼水溶等四个外姓郡王,但明面上还得维护水溶等人的面子。

“爱卿忠心可嘉,所奏朕恩准了,着礼部主客司、鸿胪寺加深于高丽之间的往来。”

说完看着石仲魁道,“爱卿若无其他事,尽可向皇后汇报此事。”

石仲魁嘴角微微一笑,立马答应,后退三步转身就走。

等他走了好一会,皇帝才反应了过来,刚才还说着要封石仲魁为紫薇舍人的事。

现在他都走了,再提的话,那些反对的朝臣的火力就全对向了自己。

暗骂一句石仲魁滑头,但一想到石仲魁急匆匆的去见皇后,好像也不比封他为紫薇舍人差。

上面有太上皇压着,朝廷上又有很多靠向太上皇的朝臣,所以皇帝和皇后的关系那叫一个好。

甚至有点一个坑里战友的意思在。

若是石仲魁能帮着皇后,那对皇后管理后宫绝对是好事。

加上石仲魁之前提起自己是詹事府左庶子的话,也让皇帝隐隐起了,让他教导皇子的心思。

这家伙学问上肯定没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石仲魁足够机敏,更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

这种大臣去教导皇子,教出来的弟子生不出一身正气,但肯定不会傻乎乎的被人利用。

当然,若是换成太上皇没在,皇帝保管不会起这心思。

但这些年皇帝在重压之下,确实有过万一哪天自己病故,留下幼子无法应对朝局,甚至被太上皇换成其他皇子登基的忧虑。

不过一想到石仲魁提醒说,草原上有大变故的事,皇帝又把这心思暂时压下。

忙命人去查探不说,就连绣衣卫也出动好几队人手快马出关。

石仲魁去见皇后,当然有太监盯着,随后这事就传遍了整个后宫。

贾元春知道后,那叫一个惊喜和担忧。

喜的是一旦自己这位妹夫得了皇后的赏识,今后自己在后宫的日子也能好过很多。

忧的是万一妹夫直接靠拢皇后,那自己就等于失去一个助力。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皇后要赏石仲魁,这家伙居然不领情不说,还数落了皇后一番。听说气的皇后当时脸色都有些发白。

可被骂了之后,皇后还得起身行礼认错。

因为石仲魁说的不是别的事,而是提皇帝如此勤政,后宫嫔妃加起来也已经有三十多个,可皇后居然上个月还给皇帝挑了两个才人。

真说起来石仲魁未免有吹毛求疵的意思,不给皇帝挑女人,又有人会说皇后善妒。

现在给皇帝挑了,而且只是才人的话,一两年能见到皇帝一面都算运气好了。

可石仲魁就是抓着这点来骂皇后,有人不免笑他这是邀名,为自己求取好名声。

但士林和言官绝不会这么说,这些靠着骂人来升官的官员,只会站在他身后不停上书找存在感。

而言官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士林。

因为在骂人和找茬这一项上,人家是专业户。

你学问再好,骂不过人家,也就没了说话的机会。

然后就会被代表。

石仲魁这么做的意思很简单,他是真怕皇帝封自己为紫薇舍人。

所谓伴君如伴虎,不是说着玩的。

更怕皇帝让自己教导皇子。或者说某一个他最喜欢的皇子。

从风险上考虑,如果自己郁郁不得志,那肯定是拼一把。

但自己的情况却恰恰相反,那肯定求稳了。

下朝之后的皇帝,听说皇后被自己最看重的臣子给骂了,忙赶去坤宁宫。

但到了后,却见皇后并无多少怒意,甚至反而让人觉皇后在后悔和惋惜。

皇帝好奇一问,就听皇后说道,“陛下,臣妾应该是着了六元公的道,被他给蒙骗,以致被人骂人还有苦难言。”

夏守忠下意识就抬头看向皇后,自己之前可没少吃石仲魁的亏。

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连皇后都敢算计。

“这是为何?”

皇后无奈道,“臣妾本想借着元妃的关系,拉拢那石伯谦为三个皇儿找个好老师。却没想到六元公开始还说的好好的,等到离开前,忽然说了一堆臣妾的不是。

现在仔细想想,六元公应该是不愿意介入后宫之事,更不愿意此时就和皇儿们接触。”

听到是这话,皇帝不由笑了起来。

皇后这话顶多只能信一半,但石仲魁这次怼了皇后,皇帝心里却没半点生气的意思。

后宫之主的权威确实应该维护,但也绝不能给皇后过大的权利。

甚至偶尔有朝臣骂骂皇后,也能警醒她一番。

再说,石仲魁找的理由确实让人找不到反击的机会。

毕竟天下士子楷模的六元魁首明说皇帝勤政,那在石仲魁没有失德之前,天下读书人想不信都不行。

“皇后不知,今日朝堂上,朕那位状元郎气的水溶满脸羞红,却有没理由和办法辩驳回去。”

随后又看向夏守忠,“而且夏拌拌就吃过好几次亏,到现在都不敢还回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