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两次问学(1 / 2)

加入书签

广东江门这边有些名胜景点,其中一个坐落在新会的圭峰山,一个坐落在杜阮的叱石山,两山距离步行约2小时,以前听老人家讲是通过延婉的山路连接,现在是通过修整过的山径连接。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走过这条小径。

回忆一段:以前读小学的时期,叱石山不是春游就是秋游或者是野炊的必选之地。野炊时,一个班分为6个人为一个小组,有的负责拿米、有些负责拿餐具等,一直以来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还要有人负责带柴草去?山上最不缺的是树木和山草,更疑惑的是用不完的柴草,有个同学自己还背回家。

每次组织去叱石山时,老师叮嘱最多一句话:等火苗完全熄灭后才能离开。那个时候,一路沿着学校至叱石山的山路走去,满山都是一个学校的同学,走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在叱石山捡些石头搭起来就是一个灶。现在回想起来,这那算是旅游?明显是一场野战训练,由校长任总队长,各班班主任为分队队长,同学是队员。一路上有的摔倒、有的掉鞋、踩着一路湿润的黄泥还有些同学干脆光着脚走。有时候还要跳山沟、迈水坑。

令人可惜的是这样简单的野炊,现在的孩子还重温不了。上一个月,儿子将毕业。几个家长组织了一次野炊。家长都是忙疯了,孩子还嫌弃这个不好吃,那个没有味道。

沿着小径,小时候只有经过叱石山门前的牌坊,才算是到达。原本山脚是斜坡、山路。现在被整改为平地和广场。原来上山顶曲折的山径被修改为双道或者宽敞的道路。

一路走上去还经过“一洗红尘”、“许愿池”、还有笑脸佛等。许愿池中有一只石乌龟张着嘴,俗说把硬币投在乌龟口中,愿望就成真。不过现在许愿池业务不好,自从有了电子支付之后,投银币进去的人越来越少。往时放干池水后用铁铲铲硬币,现在只是了了数个的硬币在池底。

据说叱石山有很多的传说,黄大仙撒穗、石羊故事等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叱石山半路中有一个古坟,小时候野炊时,老师也没有过多介绍。对于这些古坟类的东西,不管是以前或者是现在一般都是避而不谈。

直到2021年有一次,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再临此地,才会发现:只有站着墓碑前同一水平位置望去,平常讲到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堂前有水、背后靠山等等这里都是包含有,依我之见是一个“万马归堂”的布局,可以说是教科书版的教学案例。大家经过时不防多留意一下,不要每次走过就说好累或者空气好好。

刚出来工作不久,有一次深秋时候,一家人去了一趟叱石山。当经过一个殿。殿里人不多,有一个一身和尚装扮的人,站在插香处协助别人插香礼佛,贡品台前放有几个求签筒。我看了那几个求签竹筒。问旁边的爸爸和妈妈:“你们玩过这个没有?”

爸爸说:“这个有什么可信?”

妈妈怂恿一下说:“几块钱的事,可以试试?我也没有在这里求过签。”

姐姐在旁边站着没有说话。

旁边的师傅见我有意向,向上介绍道:“诚心想着你要求的事情,拿着求签筒,摇出一根签,我们这边可以解签。”

正当我想着要不要拿时,爸爸来了句:“浪费那几块钱。”就走开了。

妈妈跟着爸爸一边走开,一边说:“试试又怎样?孩子都是出来工作了、、、、、、、、、”

姐姐因为信仰不同,所以一直没有说话。

还在我犹豫的时候,旁边的师傅就说:“不求也可以,拿一支也行。”

我随手拿了一支过来,师傅念到:“32号签”,然后拿出一张粉红色的小纸条。内容是什么,我忘记了。这时爸爸、妈妈、姐姐也凑了过来听那个师傅解释,其实就是一堆好话。

师傅说道:“这张是上上签,所以要收你59元的求签费。”

妈妈惊讶起来:“别人求签都是机块钱,你这里那么贵。”

师傅解释道:“这个是上上签。”

爸爸来了句:“个个都是上上签。”

姐姐也说:“太贵了,不要给钱,事前又没有讲清楚。”

真当你一句,我一句在说时,我说:“算了吧,既然自己求的,就付钱吧。”

看了一下钱包,零钱不够,于是拿了一张一百元给了师傅说道:“麻烦,师傅了”

师傅接过钱来顺手就投进旁边的功德箱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