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十里一牌坊(1 / 1)

加入书签

第二天星期天,早上的太阳比平时更加明媚,早餐过后梁嘉信穿上凉鞋,向着马静家的方向走去。现在6岁的梁嘉信留着一个小平头,基本上是时代小男孩子的标准发型,一身黝黑的皮肤,有着单眼皮的眼睛显得格外小,穿着一身“的确凉”材料的衣服,因为以前总是晚回来吃饭,身材显瘦,梁嘉丽也嘲笑到蜡鸭这样的身材。走在乡村里的黄泥和沙石路上大多数时是光着脚。

马公家有三层的楼房,一楼外面围着一个花园,里面种有葡萄、龙眼、芒果等果树,每当龙眼成熟时,总会发现有些小孩偷偷摸摸的拿竹竿来摘龙眼,有时还会发现有小孩趴到围栏边上伸手去摘葡萄。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木门的时候,马公家的大门已经是两扇的铁门。

马公年轻时是在城里做买卖,后面退休后把生意交给儿子马旭光,马旭光结婚后生了一个女儿马静,当大家还是走路、踏自行车时,马旭光已经开小汽车在家里和城里互相来往。

梁嘉信到了马家门口,站在门口对着屋子喊:“马静,马静。”

门后面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和回应声“我来了,我来了,信哥哥。”

铁门被推开一角,迎面是马静一张甜蜜蜜的笑脸,穿着一条红色碎花裙,显得格外天真可爱。穿过花园的小径,只见马公和马婆还在吃早餐。梁嘉信连忙向他们问好:“马公、马婆早上好。”

马婆亲切地回应到:“嘉信,吃早餐了没有?那么早就过来玩啦”

梁嘉信回答:“吃过了,谢谢,马婆。”

马公问到:“嘉信,听说昨天你也拿了冠军。”

还没有等梁嘉信回答,马静就抢着回答:“是的,是的,御驾亲征,御驾亲征。爷爷、奶奶我昨天也讲过了,不要问了。信哥哥跟我走,我们去花园哪里,看看鸡有无下蛋。”

马公想批评马静没有礼貌,打断别人说话,无奈还没有说出口。马静带着梁嘉信就跑到花园里去。

马静在花园里告诉梁嘉信:“听老师讲,学校象棋比赛拿前三名的要去参加镇上的新年贺岁杯比赛。”

梁嘉信疑惑:“我们的老师还没有讲。”

马静笑笑说:“你才是学前班,怎么会知道,上一年新年爷爷载我去那么看过,在镇上的贺岁比赛来的都是各个学校的高年级学生,密密麻麻的人群。”

马静接到说:“我听爷爷和老师讲过,如果今年学校比赛能拿名次,老师会带我去参加贺岁比赛。”

梁嘉信夸张道:“谁知道,你今年拿了个冠军。”

马静回答:“信哥哥,你也拿了冠军,到时我们一起去,我叫爷爷用汽车载你一起去。”

梁嘉信低下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参加?”

“一定行,一定行。我们约定一起去。我们拍拍手,哪个不去,哪个是小狗。”马静伸开准备好拍手的动作。

梁嘉信也伸出手来拍上手。又一段的哈哈大笑。

快到中午的时候,马静告诉梁嘉信:“信哥哥,爷爷告诉我一件事,我们马家还有一个祖屋叫做十里一牌坊。”

晚饭的时候梁嘉信问起梁公和梁家潮。

“爷爷、爸爸,静静说他们马家有一个叫做十里一牌坊的祖屋,什么叫做十里一牌坊?”梁嘉信一边吃饭一边问。

离开现在马公家5公里的镇上,马家祖先遗留下来一个祖屋,有300平方米,青砖琉璃瓦,雕花窗边,彩绘的墙体,十足古典的房子。门口还竖立着一个牌坊,不过经历了抗战、“打土豪、分田地”,“批斗大地主”的年代,牌坊沾满了黄泥,不过隐隐约约地还能看到写着“十里一牌坊”的字样。

据说以前南方这边被称为“南蛮之地”,在鹤山古劳有个东坡亭记录着宋代诗人苏东坡被贬职,流放来南方来事迹。南方这边的杂草比人还要高,靠海边和河边的地方还能见些渔船,其它地方百里之内不见人踪,所以说以前南方这边是多么的荒凉和人烟稀少,更不用说是文明地带。不过在清代时为了发展南方这边,皇帝派官员来这边考察,为了鼓励人们在这边居住和发展在每一个地区选择一户人家,建立一个大的庭院房子以便作为一个区域的活动中心,类似现在我们常说的“地标”。可以想象得到能被选上建庭院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人家,不是那个年代的大官员就是富甲一方的大土豪。建成之后皇帝赐上一个“十里一牌坊”的牌匾,应该在十里外还有一个这样的“地标”,具体哪里?这个历史原因就很难考证了。

梁公告诉梁嘉信以上一些事情还说:“马家以前的祖先卖黄金的,所以在他们家建立一个这样的庭院。”

梁嘉潮补充到:“有钱的始终会是有钱的。”

梁嘉丽来了兴趣问到:“爷爷,那我们的祖屋呢?是不是也有个牌坊?”

梁公笑道:“傻孩子,我们的祖屋,你也天天去啊。”

梁嘉丽急忙问:“在哪里在哪里?”

梁公笑了:“你天天去拿稻草的的房子。”

梁嘉丽鄙视说:“在井口边上那个泥屋?我才不要。等我长大后我再建一个大房子。”

你一言我一语憧憬着未来美好的愿望。

新年贺岁杯如期进行,经过学校内部的集训和考核,男生派出4人,女生派出2人参加镇上的象棋比赛。梁嘉信是其中一员,为配合学校的战术安排梁嘉信获得男生组的全镇第二名,而第一名由本校高年级同学获得。贺岁杯前的十月份马静跟随父亲马旭光转学到城里读书,因此没有有参加镇上的比赛。

每每经过马家的大门口,梁嘉信都会喊道:“马静是小狗,马静是小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