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未雨绸缪(二)(1 / 1)

加入书签

熙宁七年(1074年),举国大旱,有人上书“流民图”,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群臣进谏,宰相被罢,新法废止。

自去年秋冬,雨雪少绝,孟夏过半,秋种未收,中户以下大多乏食采草木实根以继朝夕,甚有更贫者,拆屋卖房,以济家中资粮。

北宋自此大旱三年,民不聊生,有胡人以食物诱之集结百姓,被逃窜离,患及边防,神宗开仓赈济,亦不能解远水近渴。

——————————题记

熙宁六年腊月,上官英追和苏媚登上东去汴梁城的客船,途径盱眙,泗州,宿州,应天府。到了应天府,马上就要下船走陆路。客船泊在汴梁河畔,上官英追从衣服里掏出那张纸,上面写着在汴梁河畔的一处歌坞等人,这人应该就是陆宗邪,上官英追自从离开梨花村就没怎么带面具,回了京城也考虑好久,还是继续带着面具为宜,于是交代苏媚说在汴河找个地方休息,等着他去找人,可这汴河畔也没有什么歌坞,想是傍晚开张,这里离皇城不远,所以就直接带苏媚去皇城,找了辆马车,赶往御街。

苏媚和上官英追在南薰门下了马车,要说这汴梁可是华都名城,其宏伟壮观非一般城池可比,汴梁城共有外城、内城、皇城及宫城四重,外城周长约50里,是拱卫京师的首道屏障,筑有翁城、马面、战棚等防御措施。内城周长约20里,是为京城的第二道屏障,再向里为皇宫,分为皇城和宫城,皇城周长约九里约,宫城周长约五里。外城辟十二门,又有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贯穿全城,是各地贡赋漕运京师的河道。汴梁城中间部分有四条宽阔笔直的御道,作十字型相交,分别通往外城的南薰门等四正门。其中一条御道从皇城的宣德楼为起点,直通至外城的南薰门为终点,宽有一百一十二丈,御道用朱砂红漆的天子拒马隔离专用道,外城外侧有护城河名叫护龙河,阔十余丈,河内外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四条大道又分出若干道路,多呈直角相交,将其划分成若干方形格子,称作“坊”,“坊”为居民区,商市区则设于内城宣德门至州桥以东的潘楼街土市子及相国寺一带。汴梁城最外侧是一层御廊,也就是外城,御廊里有很多摊铺,御道和御廊之间为官员通道,普通人只能走外侧廊子通道。

宣德楼是皇城的南大门,其形制为重檐七开间。门楼全部用砖石砌成,并雕有龙凤飞云纹,城门有五道,宣德楼门前是皇上的重要命令颁布场所,也是各种典礼的举办场所。每逢上元节,都在这楼下设戏台,楼上搭建彩棚,皇上在此观戏,与民同乐。

御街中间有一道汴河,汴河上跨了道州桥,此桥正式名为天汉桥,桥下巨石密布,阻挡顺河而下的州船,州桥北侧有东西相对的两个楼阙,州桥北望宣德楼,南眺南薰门,是御道的重要节点,汴河有桥十三座,其中州桥最为壮观,州桥也是御道的一部分。州桥西侧设有三条铁索,铁索可盘绞,其作用是为了防止失火的州船顺流触及州桥引发御道烧毁的火灾。

这汴梁城上官英追熟悉的很,而苏媚由于失去记忆忘却了自己的曾经,一同和这汴梁城的繁华抛去了脑后,上官英追如何也不能让她想起以前的事。上官英追本想带苏媚去白矾楼尝尝京城的美食,但转念一想还是先回去拜见父亲,再去见陆宗邪。

这回可到家了,苏媚一同和上官英追住到了上官府邸,这府邸堪比柳宅,上官府大门紧闭,两扇大铁门钉了门钉,上官英追使劲晃了晃门上的铁环,一个小丫鬟从里面跑出来,细声问道:“请问哪位官人,我回去禀报一声。”

“是我,上官英追。”

“原来是少爷呀。”小丫鬟连忙开了门,满脸欣喜的迎接少爷回家。

仆人看家护院,见上官英追回家,一个个都颔首而道:“少爷回来了。”

穿过门厅,进了第三道门,终于见到父亲,来到内室,父亲上官永皓刚刚上朝而归,见儿子顺利归来,刚脱下官服穿上便服,道:“吾儿回家,何不送封信来好接风洗尘,此次与夜孤愁同去,选妃之事斟酌的怎样了?”

“父亲大人,儿臣并未参与选妃,但却给父亲带回来个人来,父亲请看此人是谁?”上官英追未敢告知父亲弟弟的事,想与陆宗邪私了不惊动父亲。

此时,只见上官英追后头苏媚低了头,走上前去,按照事先商量好的,道:“小女子见过令尊大人。”

“你是——————”上官忍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她是媚儿姑娘,苏媚,父亲你忘了吗,小时候他来过这里的。”上官英追语气里尽是责怪,怎么父亲把她也忘了。

“哦哦哦,原来是长公主的女儿,已经这么大了,长公主去哪里了,多少年过去了,我这不中用的脑袋都快废掉了,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吧,我儿早想寻你,是我拦住了她,你可不要怪罪我儿。”

苏媚也是懵懵的,没敢吱声。

上官英追见苏媚弱弱的,有点难过,道:“父亲,从前的事,不要再提了,媚儿也很想回来看看,我近日就领媚儿进宫觐见皇上,让媚儿见见自己的皇舅,让他们叙叙旧。”上官英追的父亲也点头同意,没再说什么。

苏媚与上官英追退下,上官永皓为他们安排了住处。

回了自己家,上官英追在苏媚住的客房里道:“媚儿,怎么样,这回满意了吧,再过几日就带你见皇上。”

“不要,我谁都不熟,我不去。”苏媚这几日蔫蔫的,提不起精神,就算在这大气的上官府也开心不起来,坐在凳子上发呆。

“你怎么这么拧,我哪里对不住你了,非要和我闹这别扭,都多久了,这几个月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对你的心思,就是想要你记起以前的事,我要是不喜欢你我能带你去见皇上吗。”这次给上官英追急的都快表白了,苏媚还是摇头,一边摇头一边道:“我又不是你什么人,你为什么要帮我,你是不是找错人啦,我真记不得了,皇上是谁,皇上不是要选妃,莫非你想把我送给皇上?”

苏媚匪夷所思,继续道:“你不是带我去皇宫吗,怎的来你家了?”

“你傻不傻,进宫得先去见皇上。”上官英追想这些年不见,苏媚确实有些不一样了,不像从前那样什么都不怕,什么事都云淡风轻。

过了两个月,上官英追在这期间去歌坞见了陆宗邪,陆宗邪一脸的不屑一顾,没想到,这么自负的上官英追真的会为了弟弟去做那种事,陆宗邪接过黄金狮印,满意的笑了,图纸的事你就当做不知道好了,上官英追并不知图纸画的什么,也没当回事,只不过这印,若是陆宗邪盗取皇家官印,那皇上早就追究了,于他也无关,只当没有这回事,弟弟回来就好,带了弟弟回了上官府,这个弟弟年纪不大,十几岁,和苏媚不差多少年纪,两个人玩的不错,上官英追不觉中似乎也忘记了带苏媚去见皇上的事,因为苏媚不肯。

过了腊月,也就是熙宁七年,北宋天灾人祸,大旱饥年,颗粒无收,又逢边防隐患,西夏觊觎,虎视眈眈。

夜孤愁带妃子回宫,皇上下令准予夜孤愁,陆宗邪一齐挑选妃子送去辽国,并缴纳岁币,秋毫无犯。

苏媚每日在上官府待着,思念母亲,那封信苏媚每日都拿出来翻看一遍,一边看一边默默流泪,有时让上官英追不小心瞧见了,就转过身,对他不理不睬。

这边夜孤愁亲自带柳玉婵去见了皇上,皇上见到亲妹妹,涕泗横流,说不完的话,兄妹相认,这些年,流放苏清臣的事皇上也承认了,柳玉婵竟还想叫苏清臣回来,皇上发怒,就让苏清臣去辽国边境,当碎石苦力,实在不行让他戴罪立功,深入敌人内部,打探情报,再予回朝。

柳玉婵管不了朝廷的事,皇上让他待在自己身边,不用回梨花村,柳玉婵还道自己女儿还在梨花村,想要回去照顾,皇上要柳玉婵把女儿接来,一同住在皇宫,柳玉婵自然同意,开心极了,收拾行李就要回梨花村,皇上派人保护柳玉婵,西去回家,带苏媚回来。

且说这年头饥荒,柳玉婵一路看见酒肆茶馆居然也在发放粮食佘粥,佘米,赈济灾民。

苏媚一直住在上官府,孤独寂寞,就算上官府有的是绫罗绸缎,古董文玩,也提不起苏媚的兴趣,甚至有想回梨花村的念头,上官英追也没有办法说服苏媚,想着这饥年里,逃难的,逃荒的多的是,人一旦没了粮食就容易饥不择食,做出过格的事,叫苏媚不要轻易出门,那城里的白矾楼也不想去,上官英追说那里登了楼能看到皇宫里面,左说右劝,终于同意了。

汴梁城繁极一时,就算荒年,酒肆茶楼的生意也很火热,京城的路段繁花似锦,苏媚头回出门,马上就要过年了,雪也一层层冻着,穿着裘衣,来这汴梁的街坊游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