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康康画像(1 / 2)

加入书签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外面的几乎一夜没停的爆竹声中,我们就早早就吃了饺子,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都要给爷爷奶奶拜年了,爷爷奶奶坐在炕边,第一排就站着父母和小叔、燕姑,后面就是我们五个孩子。

先是四个大人给爷爷奶奶磕头,小叔在燕姑的手指指挥下也是规规矩矩磕头,三个人嘴里还说着吉祥话,祝爹娘身体健康、新年好之类的。爷爷奶奶就笑的合不拢嘴。

轮到我们了,燕姑就扶着飞飞磕头,康康就傻乎乎跟着妹妹学,我们就说的祝福话不那么整齐了,我和妹妹、美美还有飞飞就各说各的:“爷爷奶奶过年好。”反正声音不是整齐划一。

康康就跪在那里嘴里就一个劲喊:“爷爷!奶奶!。”

爷爷就笑着就过来抱起来康康,说:“我的乖孙子。”奶奶就从兜里拿出来崭新的五元大钞给我们每人一张,奶奶给飞飞的时候就塞进他新衣服的口袋里。五元对于当时的我们,就是大钞。

康康拿着钱就乐,拿了一会就喊:“姐姐.!”说着就把钱递给丹丹,惹得大家都笑了。丹丹就把钱塞进他口袋说:“留着以后买好吃的。”

刚刚磕完头,孬蛋就第一个冲进我们家,嘴里喊着:“大爷大娘过年好!”说完也是一个头就磕在地上。

爷爷笑着说:“我家最小的儿子来了,赶紧的,老太婆给孩子压岁钱。”

孬蛋没等拿钱,又给父母和小叔、燕姑拜年。正在这个时候,小茹姐一家三口也来了。

那天,燕姑他们都没有上山。

第二天也是我们家聚会的一天,除了三姑不在,二姑夫一家都来了,小茹姐也把这里当做娘家回来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奶奶突然就伤感起来了,说:“三丫昨天来电话,说她那都好,可我还是觉得三丫一个人在外面受苦,啥时候也能回来团圆团圆。”

奶奶的话刚刚说完,电话就响了。美美离得最近,听见电话响了就马上跑过去接了起来,嘴里还‘喂’着打招呼。

没听对方讲几句就喊着:“姑姑,姑姑。奶奶想你了。”虽然没见过这个姑姑,电话里已经不止一次通话了,彼此不陌生了。

奶奶听见是三姑的,就想过来接,二姑说:“娘,我接。我们好久没通话了。”

姊妹俩就聊了一会,看来三姑就是专门给二姑打的电话。

二姑接完电话,对奶奶说:“三丫,确实挺好的,你别太担心,越是节日她们就越忙。她说了,今年抽空一定回来。”

奶奶说:“年前我去看雯雯了,孩子在她爷爷家挺好的,雯雯现在也很忙,除了上学还上舞蹈课、钢琴课,小孩子压力不小啊。长得越来越像三丫了,本来说让孩子来家住几天的,可她爷爷奶奶把孩子寒假都安排的满满的。”

二姑就乐着说:“现在家家都注重孩子的教育,都想孩子有出息,在教育上不惜血本了。”

爷爷说:“望子成龙都是大人的心愿,多学点没坏处,只是累了孩子。”

张太爷爷是十五前回来的,张编剧和儿子一起把老爷子送回来了。

老爷子精神焕发,被儿子打扮的像是一个退休干部,到家就说北京是真好,就是不习惯,到哪里都不认识,自己不敢出去,出去了怕回不来.,不如在村里自由自在。

老爷子不仅爱说爱笑了,回到家就滔滔不绝,红光满面的样子,顿时显得年轻了不少,哪里还像八十多岁的老人。亲儿子也一定是尽心竭力的照顾他,张编剧说:“我爹年前就要回来,是我一直劝他过了年回来住的,这不才过了年,就回来了。”

张编剧说着又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方形玉石印章,对爷爷说:“我看康康画得不错,没带啥好东西,就想给孩子做点事情,以后让孩子画完了就盖上这个,早晚用的上,我就请人家刻章师傅刻了两个字:康康。我觉得这样挺好。”

说着拿出印泥和一张纸,一个两厘米见方的红色印章就印在纸上,‘康康’两个仿宋字体雕刻的及其精致,包括那块细润白腻的玉石,看来张编剧是下了功夫的。虽说他没说价值,爷爷对这个也是一窍不通,就知道问张编剧也是不会有答案的,索性不去问他了。

康康就欢喜的不得了,张编剧给他的时候,还简单教他怎么用,他拿起来就往自己以往的画作上盖,印章就是胡乱盖,有的甚至直接盖在画作的脸上。

张编剧就笑着帮他纠正,几次之后康康就知道了正确位置,打那以后,每画好一张,康康就认认真真的盖上自己的大红印章。然后才斜着眼睛看自己的大作,嘴里还不时‘嘿嘿’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