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家乡味道(2 / 2)

加入书签

这个寒假,除了三十、初一和初二这三天没摸书本,其余时间几乎是抱着书本过的,国庆几乎天天来家,他现在比我们还拼,用他的话说:“我已经比你俩起步晚了,再不追我怕是没机会追上了。”

后来我从他爹口里才知道,国庆现在简直是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每天晚上很晚了,他的台灯才熄灭。家里人看见孩子这么刻苦努力,都暗自高兴,用他爹的话说:“咱家还没出过秀才哩,这下呀就看国庆的了。”一付喜上眉梢的样子。

出了正月后没几天,爷爷就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五叔从北京打来电话告诉爷爷,说张太爷身体不好,现在住院了。

爷爷想了一晚上,和奶奶商量好了准备再去北京一趟,第二天告诉父亲让他请几天假陪着去,爷爷这样对父亲说的:“老大,咱不能忘了老爷子,你小时候的事情你怕是记不得了,那个时候你妹二丫刚出生,赶上连着二年干旱,地里长不出东西啊,把你俩饿的都瘦成玉米杆了,你张爷五保户,有大队管着那,可那也是刚刚够老两口吃的,老爷子看见你俩饿成那样,二话不说就拿来半袋子玉米面和几碗白面,说啥也不能饿着孩子。可当我去他家的时候。老两口在做柿饼子面搀着麸子吃,你知道的,那东西吃多了大便干,拉不出来啊,何况他们都是半百的老人。咱真的不能不看看老爷子。”

父亲说:“爹,我知道,打小张爷爷怎么对我的我心里清楚,我也没少吃张爷爷的窝头和腌萝卜,我这就去请假,然后直接去买票。”

父亲只请了十天假,可一直到二十天后才回来的。

回来的不止是爷爷和父亲,还有张太爷爷的骨灰盒和孙子、重孙子十几个人。张编剧和他夫人没有回来。

等我们一家帮着他们把张太爷爷的骨灰盒和张太奶奶合葬以后,在我们家摆了十几桌席,他孙子郑重地感谢了村里的老老少少照顾了他爷爷一辈子,走的时候还给爷爷奶奶磕头行了大礼,对搀扶他起来的爷爷说:“叔,我爸说了,让我办完爷爷的事一定要给你们一家磕头行大礼,不是你们家,我爸这一辈子也别想看见自己的亲爸了,谢谢叔!”

一大家子人走了,爷爷和父亲才把经过给大家说了:

爷爷和父亲赶到北京下火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来接他们的五叔说吃点饭在去医院,爷爷说路上填吧了一点,不饿,先去医院。

到了病房,爷爷看见张编剧和他夫人还有一个小伙子在房间里,病床上张太爷爷似乎睡着了,张编剧的赶紧握住爷爷的手说:“兄弟,这么大老远还让你跑来,一路辛苦了。”

爷爷低声说:“哥,说啥类,咱是一家人,叔病了我就应该来的。”

虽然爷爷压低了嗓门说话,可躺着的张太爷爷一下子就睁开了眼睛,声音微弱地说:“哎呀大侄子,你可算来了,我还怕见不着你了,这不刚才做梦还梦见你了,小锁子慢慢把我扶起来。”

爷爷赶忙上去拉着张太爷爷的手说:“叔,咱不起来,躺着说话。”

张太爷爷说:“你来的时候带着咱山上的柿饼子和核桃没?”

爷爷一愣,然后不好意思的笑了:“叔,那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我没带,可我带来了咱村自己生产的罐头,有核桃罐头,还有买了一点营养品,就是没柿饼子。”

张太爷爷叹口气说:“唉,这人老了就馋家乡那一口,小锁子和孙子、孙女啥都给我买,那营养品吃都吃不完,还说是外国进口的,我看都是糊弄咱老百姓的,我就不让他们买。买的柿饼子和核桃也都吃不出咱家的味道。你没带啊就算了。”

张太爷爷这会来了精神头,说话也利索多了。

爷爷说:“叔,你想吃也不去个电话,过年的时候咱爷俩唠了一个多钟头也没听你说,也怪我想的不周到,下次来给你带一麻袋,让你慢慢吃。”

爷俩说了半个多小时,张编剧时不时插几句。爷爷估摸着差不多了就说:“叔,这样吧,你今天早点休息,明天一早我就来陪你,一直陪你出院为止,我哥他忙,中不?”

张太爷爷满足地说:“行,我高兴着哩。”

那天晚上,父亲的一个电话就把小茹姐两口子也召唤到了北京,两个人一人背着一个双肩背的旅行包,里面都是柿饼子、核桃、黑枣、红枣、花生和山上生长的独有的野果,野果都是村里过冬保存的。

小茹姐他们也是坐的和爷爷一样的一班火车,他们进入病房的时候只有张太爷爷和父亲、张编剧三个人,胜子一进来,先把背包往地上一放,接着就双膝跪倒在张太爷爷病床前,哭着说:“张太爷,我混蛋不是人,以前我说的那些混账不要脸的话,您都忘了吧,只当胜子我放屁,只当我胜子当初混蛋透顶、不明事理的胡言乱语,您原谅我吧!”

张太爷爷听见了哭声,看看胜子呵呵笑了:“原来是你这个坏小子啊,不对,现在是好小子了,胜子快起来,张太爷没办法扶你起来。张太爷我现在知道你改好了,还找了一个好媳妇,知道错了改了就好,改了就好。”

胜子被五叔搀了起来,胜子抹干着眼泪指着后面的小茹姐说:“张太爷,我媳妇也来了。”

小茹姐赶忙上前说:“张太爷好一点了吗?看我给您带什么来了?”

说着拉开背包,拿出几个柿饼子还有几个核桃递给张太爷爷,张太爷爷先拿了一个柿饼子轻轻咬了一口,才点着头说:“这才是咱家的柿饼子,好吃,好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