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1 / 1)

加入书签

1】苏晓爱

生命在命运面前,极其脆弱,当这么些生命逝去之后,我才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任何事物,包括人类自己,当面对更为强大的力量的时候,都是无力的。那种无力感是绝望的,那种绝望是痛彻骨髓的。。

现在我只是希望他能够活下来。他就是欧阳笃行。。

2】欧阳笃行

卫星已经完全被破坏了,地表成为一片燥热的荒漠,到处都是高温和核辐射,雷霆在天地之间不断地嘶吼。只有天地间的三艘庞大的浮空战舰,宣示着他们对于地球的所谓主权。

3】卡布莱恩

我们发觉数据有些对不上,因为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对地球上的人类是有较准确的调查的,那个时候,地球上大约有九十亿人,但是在我们的战舰的智脑的统计下,这数字却对不上了,大约凭空消失了二十五亿人。这些人去了哪里?我有些不敢相信那些空口说白话的家伙,因为他们把这种现象说成是核武器下的恐怖结局,那些人恐怕都尸骨无存,但是我总是觉得这里有些蹊跷。智脑运算了三天三夜,也没有得出一个可以说服所有人的理由。而我觉得既然我们的先进的侦测设备都无法察觉到这种差额的缘由,那么最有可能的是,他们或者逃走了,或者真的尸骨无存了。连钢铁都被烧化的地表,不可能有人还活着,除非他们转入了地下,对,这个思路让我很兴奋,为了证实这一点,我开始调用留下来的三艘浮空战舰的侦测系统,可是我们围绕地球转了十圈,依然没有得到任何线索,这让我很失望,难道是地球人偷偷逃逸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发觉他们的浮空战舰逃离的哪怕一点点迹象。。

他们在地下生存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我们留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他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可以容纳二十五亿人的地下城,或者地下城市群。更不可能的是,如果他们真的建造了地下城,而我们又无法发现的话,那么,我们之间的实力对比,将需要更严谨的计算。这是我最担心的。

也许,人类在保存实力。

我们派出许多耐高温高湿的机器人到地表探查,但是都是没有任何收获,地面上除了废墟就是废墟,唯一屹立着的春季大厦,里面也是空无一人。我们的战斗机器人,是遥控的,我们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捕捉地表的任何细节,在这种严苛的环境下,即使是机器人,也不可能连续工作二十四个小时。

就算是人类真的逃入地下,那么他们的能源问题,食物问题,生活问题,沟通问题,军力的发展问题都该怎么解决?

一个无法反击,只能等死的局面,又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呢?更何况,这是最坏的局面,也许会有一些高官逃入了地下,那都是苟延残喘,等地面的状况稍微改善一下,也就是三个月之后,我们的布莱星战士们,就可以穿着防护服,在地表建立基地,到时候,即便你们的地下城再隐秘,也不可能不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到时候,我会让你们知道一下布莱星人的可怕之处。

这种你死我活的境地里,我们是丝毫不会手软的。

4】欧阳笃行

我初步计算了一下,全球的地下城大约有五六百个,几乎每一个大中型城市,都会有一个到两个地下城,每个地下城大约可以容纳三百万到五百万人。这是人类的奇迹。

多亏了一位清华大学的天才少年,发明了一种廉价的隐身效果非常好的材料,这才可以让地下城隐身,真是天佑我地球人。那位天才少年,听说国家已经保护起来,他的真名叫刘灿,但是刘灿完成了这项科研任务之后,就改了姓名,听说他又接到了新的任务,这只是大家猜测,实际上没有几个人见到过这位天才少年。

这个消息的渠道倒不是隐秘的,因为在地下城临时的音频节目里,这早就成了众人口中的茶余饭后谈资。刘灿这个名字也成为了英雄的代名词。

人们渐渐地恢复了乐观向上的情绪,因为各个地下城开始连通,许多长久未见的亲朋好友们,开始有机会见面,帝京的地下城和大连的地下城相聚很远,但是一旦隧道打通,通讯的电缆就会铺设完毕,我们就又可以利用手机和电脑联络了。

绝望的日子总会过去,新的希望总会来临,家还是家,爱人还是爱人,朋友还是朋友。虽然,许多人逝去了,但是许多幸运活下来的人都领养了别人家的小孩儿。日子变成了另一种形式,反而给人们一种新鲜感。

5】欧阳笃行

我和苏晓爱表面上没有做什么,但是实际上我们都是弯月计划的参与者。所谓的弯月计划,就是人的灵魂如何离开肉体,并且进入新的机械的身体里面的。这是一个秘密的课题。我所负责参与的那部分是灵魂容器。而我爱人所参与的是,如何训练自己,让自己的灵魂离开自己的肉体。然后进入灵魂容器。

我所研究的是冰冷的钢铁如何与灵魂契合。

而她所研究的是如何让无法分开的灵魂和身体,在自己需要的情况下分开,并转移到灵魂容器里面。要知道,灵魂的移动速度是光速以上的。只要这两项科研项目取得了突破,那么人类将毫无悬念地赢得这场战争。

这么说,也许有些夸大其词,但是,我们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翅膀们来得太突然,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现在能有这样的结果,我们已经很满意了。说得不好听一点,谁都会死,谁也说不准未来,也许我们未来也会战死,也许未来我们会重新回到地表,过更好的日子,这,谁又说得准呢?也许只有天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