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德俄和谈(1 / 2)
对于广大见过世面的底层士兵、工人来说,共俄显然更加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共俄提出退出战争,更让许多人向往。
不过,米哈伊尔二世凭借着沙俄帝国数百年来正统的影响力,团结了很是不小一批人在身边,不管是上层还是下层,俄派一直不少。
不过,米哈伊尔二世接过来的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摊子,空有军队,却连发起一次进攻的能力都没有。
不仅没有物资,他连钱都没有了……
尼古拉二世也不是什么都没给他留,他手里还有数百吨黄金,但这是维系罗曼诺夫王朝的最终资本,他不能随意挥霍。
至于卢布?醒醒吧,从米哈伊尔二世在基辅登基那一天开始,卢布就开始了大跳水,一路下跌已经快跌成纸了。
对于米哈伊尔二世来说,他乐于见得卢布跳水,许多没有什么金融知识的人会把财富蒸发同革命联系起来。
毕竟战争打了三年多,卢布都只是缓慢的下跌,而革命一上来就来了个狠的,三个月跌了一半。
卢布下跌给米哈伊尔二世收拢了一定名望,但是也让他面临着,没有合适的东西给士兵发工资的窘境。
要满足三百万大军的开销,直接发物资是不可取的,他没有这么多物资,只能发货币。
然而,印钞厂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已经被叛军完全控制,且圣彼得堡被占领后,他已经完全丧失了对外通道。
“陛下,德国人的特使已经抵达基辅,为了保密,我们安排在了要塞城堡会面。”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自己搜后面说道。
亚历山大出生圣彼得堡,历任波罗的海水雷作战舰队指挥,黑海舰队司令,海军上将,后世称之为无畏上将。
他还精通四种语言包括中文,是著名的极地探险家,编撰了《喀拉海和西伯利亚海冰》,说这么多,因为名字不能轻易出现。
“亚历山大,我们一定要这样做吗?”事到临头,米哈伊尔二世犹豫了。
俄罗斯帝国内战爆发,表面上掌握绝对武力的帝俄却被共俄、同盟国、腐败贵族和官僚牵制住了手脚,什么都做不成。
“陛下,我们别无选择,叛军那边我们已经派去了六批使者,他们根本不同意任何形式的和谈。”
“我们不能任由局势继续如此发展下去,帝国会彻底分裂的。”
亚历山大事实上对腐败的沙皇政府十分反感,从他在日俄战争后就多次辞职从事极地探险就能看出来,他并不是很想为沙皇工作。
甚至,他是一个野心家。
原本革命爆发后,他就在第一时间考虑的是带领黑海舰队向临时政府效忠,并期盼临时政府能有更高的效率赢的战争。
但是,人本身就是矛盾体,回到一切的出发点,他依旧是一个爱国者。
“陛下,结束同德国的战争我也非常心痛,但是我们必须如此做。”
“结束战争后,我们才能将精力集中起来镇压叛军,等解决叛军后我们才能梳理我们内部的问题。”
“当我们做完这一切之后,俄罗斯帝国才能重新回到正轨并发展起来,输一次没有关系,失去的土地我们迟早会拿回来。”
亚历山大见米哈伊尔二世还在犹豫,表情不由得阴沉了些。
相比于尼古拉二世,米哈伊尔二世确实是一个更优秀的皇帝,更年轻,见识更多,视野更开阔,也不像尼古拉二世一样自大。
不过,也顶多是一个守成之君。
“安排明天的见面吧,亚历山大,这次谈判你就不要参加了,让外交大臣去主持。”米哈伊尔二世消化了一下亚历山大说的话后,缓缓的点头。
“遵命,陛下。”亚历山大看了米哈伊尔二世一眼,然后低下头,语气中带着尊敬。
对于好斗的斯拉夫民族而言,这种本质就是投降的协议,谁去主持谈判,谁就是罪人,就没有未来。
亚历山大曾第一时间考虑投奔临时政府,但是随着米哈伊尔二世稳定了局势,共俄内部又产生了分歧和混乱,最终还是没有这么做。
虽然他不是一个纯粹的人,但是总体上,他还是更希望他的祖国强大下去,这是他考虑临时政府的出发点。
米哈伊尔二世登基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个新的,更加彻底的改革,就如英国或德国一样的改革。
……
十一月十一日,第聂伯河沿岸,基辅要塞城堡内,激烈的争论正在进行着。
参加讨论的双方由德意志帝国全权特派使者阿尔弗雷德伯爵和俄罗斯帝国外交大臣马卡林伯爵分别带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