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捕鱼(2 / 2)

加入书签

把引线塞进雷管,拿起一筒炸药倒出一半,再把雷管放到炸药筒里。

将几筒炸药和雷管捆绑成一包,找块石头绑在炸药包上,熊国杰起身说道,“好啦,你们脱衣服做好准备,我把炸药点燃丢下去。爆炸后你们要尽快跳下去捡鱼,动作慢一点漂起来的鱼就会被急流冲跑。”

每天收工后都要下河洗澡,对这条河的水流、深浅和礁石再熟悉不过了,还会让到手的鱼跑掉?龙小鹰在下游安排了人。

看到龙小鹰他们做好准备,熊国杰说,“我要丢炸药了,千万别急着跳,一定要听见爆炸声再往河里跳。”说着点燃引线,将绑着炸药的石块丢进河里。

轰!的一声闷响,水面冒起很大一团浑浊浪花。

“冲呀——”龙小鹰兴奋地跳进河里。

一阵浪花过后,大家在水面冒出头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见人头不见鱼?隔了一阵才见浑水里漂起一条小鱼。

“熊队长,怎么搞的,这河里到底有没有鱼啊?”

“完了,今天逮不到鱼了。”熊国杰失望地看着上游。

“为什么?”

“你们爬上来听,远处有声音,看来上游有傣族在捕鱼,鱼儿都被他们吓得躲起来了。”

大家爬上岸,侧耳细听,果然,上游山谷传来一阵沉闷的吼叫声,似乎有好多人顺着河流走来了。

“快穿衣服,我们到上游去看傣族怎样捕鱼?”龙小鹰高兴的提议。

“不用去。”熊国杰告诉大家,“一会儿他们就会过来,你们只需要呆在这儿就知道啦。”

能看到傣族捕鱼,大家都很兴奋,穿起衣服,找了个较为开阔地方,站在河边焦急地翘首期盼。

“他们会到这儿来吗?”

“别心急,他们会过来的。”熊国杰对大家说道,“这条河到我们这里一路上没有什么大的障碍,但是到我们队就过不去了。河道两岸陡峭荆棘密布,下游不远处有个大跌坎,傣族在大跌坎筑了个鱼坝,所以他们一定会把这儿当做终点。”

“傣族常来捕鱼吗?”

“平常主要靠在河道狭窄处用树木拦断河道筑鱼坝,留个缺口支鱼篓。支鱼篓子捕到的鱼不够吃,到了旱季水浅时就会把全寨子的人都组织起来,男女老幼一齐上阵,下到河里来个大围捕。”

“闷到水里去摸吗?”

“等会儿你们就能看到。他们用手、用棍子把整条河的水搅浑,鱼儿缺乏氧气浮到水面,这个时候只管捡就是了……”

趁这个空闲时间,熊国杰向他们介绍了傣族独特的捕鱼方法。

河中心一股浑水流了下来,河道里的震动传递到岸上。一条近两米长的蜥蜴被吓昏了头,突然从夏莲脚下草丛钻出,扑通!一声跳进水里。

“哎呀!大四脚蛇,差点没被它咬到。”夏莲被吓得跳起来,直朝脚下张望。

危险临近,草棵里敏感的小动物被吓得四处奔逃,有蛇啊!大家意识到站在青草地上似乎不太安全,又都站到岸边礁石上。

捕鱼队伍的前锋出现了,河里走来几个身背竹篓子的捕鱼人,他们在岸边草窝里特别小心地抓鱼。

“可能抓到了江拐(鲶鱼)。”熊国杰解释道,“江拐身上有很尖锐的背鳍和带刺的鳃盖,搞不好就会把手刺破。”

紧接着,河湾又出现一批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棍子伸到岸边草丛奋力搅动,另一些人则用竹篓子拼命往下扎。鱼儿想躲藏在岸边的草丛、石缝里也不行了,都被赶出来向河中心奔逃。

但河心也不太平,那儿已经有一些肩披鱼网的男子在等着它们,见鱼儿游过来,马上轮起手臂把网向空中抛出。大大张圆的网落入水中,一网打尽那些惊慌失措游过来的鱼儿。

河水变得越来越浑,吼叫声越来越近,更多的捕鱼人出现了。

转眼之间,河道里密密麻麻塞满了光着上身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挥舞着手中的棍棒和蔓藤狠劲击打水面,另一些人则将手掌放进水里拍打发出很大的响声,气势磅礴的捕鱼队伍把河道一层层堵塞得严严实实。

欢快的弄水人齐心协力嗷嗷大声喊叫着,敲的敲、打的打、叫的叫、闹的闹、捉的捉、网的网,层层围追堵截,搞出来的声响震撼山谷,就连没有耳朵的鱼也被震昏了头。

那些躲藏在水底下、草棵里、泥巴里、石头缝里的鱼儿被搅得晕头转向浮出水面,在浑水里大口换气顾不得被人捉拿。

这个时候,用手的、用网的、用棍子的、用竹篓的,站在河里的人只管将它们抓住丢进篓子里。

再往前走就进入丛林密布的无人之境,河道陡峭出现跌坎,捕鱼的队伍到此就不再前进了。

捕鱼人爬上岸来,不仅腰间挂着的竹篓里装满鱼,手里还提着磨盘大的团鱼,每个人都有丰盛的收获。

龙小鹰想到要解决每天都吃不饱这个问题,就问熊国杰,“熊队长,粮食不够吃,鱼也逮不到,我们刚才在议论,只要自己动手就会丰衣足食。山砍出来后能不能种上木薯、包谷一类的农作物,这样就可以解决我们队的粮食问题。”

“哈哈!知青同志们,这样的想法也太天真了。”熊国杰回答道,“虽说我们住在荒无人烟的山谷,但我们是国家职工,每年都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山砍出来后趁土壤肥沃我们是要种粮食作物,要种旱谷、种花生、种包谷,还会种芝麻。土地没有肥力了,最后才种橡胶。但是我们收获的所有农作物全部都要交给国家,一斤都不能留。将来你们所干的每一件事都是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如果大家都努力工作,大河有水小河满,日子自然会好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