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抗洪救灾(1 / 2)

加入书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

大康七年五月,葬江地区乌云蔽日,阴雨绵绵,一连数月,天降大雨。

定襄、南安、堾丽、青岚、老君、龙川,中吴、临江、龙源、高桥、玉宁十府,水势大涨。

莽江决堤,老君湖满,百万良田被淹,万千房屋倒塌,数千万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云生听到消息,化身为风。只见莽江洪水滔滔,四处泛滥,良田已成大海,不少房屋只露出屋顶。

在许多高地之上,百姓簇拥而挤,躲避洪水。

云生来到大王山,只见山中挤满了百姓。

水部尚书水曲平带领水部人员及明院水利系教授学员,正手持地图,研究分析应对之策。

水曲平见云生到来,慌忙率众相迎。

云生询问情况,水曲平摇头叹道:

“这真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啊!目前水势仍在上涨,有许多河流漫过堤坝,许多河道堤坝已经决堤。

目前解决之策只有保守府县,放弃农田乡村,转移人员至高地,同时派遣大军调运粮草,设点熬粥,帮助百姓度过洪灾。”

云生点头,遂化身为风,视察各地。回到京城,召集各王公侯开会。

除留下逐北王峻峰、扫北王名风扬、挥北王松时彰三人镇守三关之外,其余所有的十万王以上人员和朝中十万王以上人员以及名珠、名风起夫妇、肃泰夫妇、闯破城夫妇、断曜夫妇等十万王以上人员划分片域,各负其责。

200万勤务大军停止修建大道,分赴各府县,筑堤垒坝。

京城堾丽粮仓、洪水粮仓、青岚粮仓、中吴粮仓、云成粮仓五大粮仓开仓放粮,令大军运输至各地,设点熬粥。

云生又令东海水师和南海水师西上莽江,抢救被困人员。

名秀和镇南王听后,带领名门和清凉阁十万王以上人员找到云生,要求加入到抗洪救灾之中。

随后,飞剑宗、玄阳殿、雷火堂、风雨楼、武极堂等门派也纷纷派出十万王以上人员前来相助。

甚至就连九宫门、剑阁、江南兵家也派出百万皇和十万王也前来相助。

云生又细细划分区域,一时之间,洪莽大地,近100名百万皇以及十万王飞越纵横,指挥调度。

地面上,200余万大军抬土垒包,筑堤修坝。

江面、河流、湖泊之上,数万艘船只来回游戈,抢救被困百姓。

至九月初,天空放晴,洪水退去,洪莽大地,一片狼藉。良田堆满淤泥,房屋断壁残垣。

百姓们砍来树木,搭建草棚,暂时为屋。

云生将明院学员分成八组,由各院教授带领队伍,分赴定襄、南安、堾丽、青岚、老君、龙川,中吴、临江、龙源、高桥、玉宁十府,实地考察,设计乡村建设之图。

云生令户部下文,全国凡大康二年开始参军的所有勤务将士,莽江九府(除临江府外)所有年满十八岁周岁以上、四十岁周岁以下男子全部到各府县报到。

云海关2万骑兵到三河粮仓,龙虎关2万骑兵到雍安粮仓,北大营1万骑兵到云成粮仓,南大营1万人马到番粤粮仓拉运粮食。

一时之间,莽江几千万军民一起动手,共建家园。

好在莽江气候温暖,十一月之时大地尚未冻结。

至年关之前,数百万家园已经重建。

每个乡村焕然一新,主街道宽阔平整,各家各院整齐排列。

各院坐北朝南,北边三间主堂供人员居住,东边为厨房,西边为库房。

主屋之后还建有茅房、猪圈、鸡舍、菜地等,生活用具一应齐全。

这就是明院建筑系教授学员共同设计的“新农村”。

莽江百姓见到新屋,个个眉开眼笑。一场洪水,反而因祸得福。

朝堂之上,水部尚书水曲平奏道:“陛下,莽江洪水,淹没数百万良田,致使数千万子民流离失所,此既为天灾,也实为人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