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气溶胶传播(1 / 2)

加入书签

当晚,京溪药剂公司发布一项研究成果。

在新型肺炎盛行时,一度出现各种检测出病毒的情况,其中就有粪-便中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而这一次,京溪制药联合乐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病毒研究得出最新的研究。

早在病毒爆发初期,京溪制药和乐城大学实验室就开始全力研究新型冠状病毒,他们的研究人员多次深入医院重症病室,并且还出现在火神医院和胶囊医院,还包括各种公共场所采集样本。

随后,进行气溶胶样品的采集,并利用京溪制药研发的新冠病毒数字pcr检测等技术,定量分析了各采样点样品的新冠病毒气溶胶载量及其空气动力学特征。

由于和医院有合作关系,在多家新型冠状肺炎定点治疗医院的内部和周围设置了气溶胶捕捉装置,一个是接收重症患者的三甲医院,另一个是接收轻症患者的胶囊医院。

在通风的病区,空气传播的病毒rna浓度总体非常低。

rna,也就是常说的核糖核酸,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

在通风区,可以有效的隔离和空气交换效率高,所以,空气中传播的病毒rna浓度很低。

而在这一次的疫情中,很多病人用的卫生间没有通风,所以,病毒rna浓度则较高。

研究表明,在医护人员脱解防护装置的地方,病毒rna浓度尤其高,这意味着在防护装置去除之后,含病毒的气溶胶可以再次悬浮在空气中。

但是,在增加清洁消毒的强度和频率之后,在医护人员区域并未发现可检测到的空气传播sars-cov-2rna的证据。

此外,在医院之外的公共区域,如居民住宅和超市,sars-cov-2rna的浓度整体不高。但是,在两个有大规模人群通过的地方,包括靠近上述其中一座医院的室外空地,sars-cov-2rna的浓度依然较高。

所以,在这些拥挤区域内感染了sars-cov-2的个体可能促成了病毒气溶胶的产生。

京溪制药负责人说,通过对2003年sars在港城传染事件的研究,所以,这一次他们采取了极为类似的方法。

他们一向十分重视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所以在二月份,就已经开始将第一手环境气溶胶病毒载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提交省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和相关医院,作为政-府的决策参考和医院制定防控消杀策略的科学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气溶胶中存在新冠病毒,当时不知道病毒的死活,所以研究人员给出了气溶胶传染的风险警示。

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这支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疫情期间环境气溶胶病毒载量及动力学特征,同时也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在当时严格防控的条件下,医院和公共环境总体是安全的。

但在患者使用的卫生间中气溶胶病毒载量较高,提示患者大小便冲水过程可能是病毒气溶胶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人流聚集的超市附近和医院楼栋通道等可检出一定的气溶胶病毒载量,说明人员聚集时病毒携带者与周围人群存在潜在的气溶胶传播风险。

此外,通过分析病房落尘样品和医护人员脱防护服区域的病毒气溶胶载量和粒径分布,首次揭示了新冠病毒气溶胶的空气动力学特征,提出了病毒气溶胶“沉降(衣物/地面)—人员携带—空中扬起”的传播模型。

公众因普遍缺乏对气溶胶科学知识的了解,不少人将它视作防不胜防的空气传播,感到焦虑和茫然。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实际上,除了不注意卫生之外,新型冠状病毒最大可能就是通过气溶胶和呼吸传播。

之前,有这样的发现,粪-便中含有活冠状病毒,粪-便传播的途径也就因此而存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