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被职场争斗误伤(1 / 1)

加入书签

2019年7月的一个傍晚,别的同事已经都下班走了。

只有会议室里还有三个人,分坐于会议桌的两边,不大的会议室因而显得有点空旷。

“我现在跟的这个客户是初次接触,正好赶上他们后天要举行三十周年庆典,这可以说是他们今年最重要的的一个节点了。品牌总监也是刚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来了,所以很重视自己的首秀。”和苏绪坐在一边的女人停顿了一下,转身看着苏绪,以确定她对自己的话的反应。

品牌总监刚履新,就取得了联系,殊为不易。苏绪露出赞赏的笑容,微微颔首,示意女人继续。

“庆典结束后,通稿和几篇深度稿件需要同步发布。只有这第一个单子服务好了,才可能切下更多的业务,你懂的。”

“当然当然。”苏绪忙不迭地回应。

“所以”,女人的语气变得郑重和不容置疑,“明天深度稿必须到位,通稿也必须搭好框架。其中一篇对集团历史回顾的稿件已经修改几次了,感觉都不对味。只能你亲自写了,你对集团历史熟悉,才能写出纵深感。”

女人又捧又杀。

“稍等一下,不好意思,我插一句。”一个男人的声音打断了女人的话。苏绪和女人都转身看着对面的男人。

“我的客户这两天要搞新品发布会,其他稿件都好说,有一篇为了体现新品科技元素的深度稿件,客户想以硅谷作为类比。这篇稿件是要发在一个城市号上,但博主修改了几次,也写不出专业度;找行业内的人写,专业度太浓,又怕引不起更多潜在客户的共鸣。”

男人在做铺垫,苏绪却已对他接下来要说的话心知肚明。果然不过所料,男人接着径直切入主题:“我的意思是,这个稿件还得苏绪亲自上手来弄。来回修改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发布时间也推迟过一次,不能再推了。所以,这个稿子明天也必须出来。”

男人虽然慢条斯理,语气却也很坚定。

他们说完都看着苏绪,目光炯炯。苏绪似乎同时被两把锋利的剑刺中,如坐针毡。

她知道,体现新品科技元素的深度稿件,按照男人的工作习惯,肯定是预留了提前量的,明天不一定非要,可她却不能说透;回顾性的稿件也不一定非要她上手,可她同样也不能说透。

苏绪站起身,走到窗前。已是晚高峰时段,窗外的四环路又变成了停车场。

虽然习以为常,坐在车里的人,心情肯定还是很焦虑而无奈吧。

苏绪关上窗户,脸上浮起一丝淡淡的笑意,转身看着他们两人说:“今天就先这样吧,我回去加班修改。”

不过是第多少次的场景重现吧,有什么,习惯了。庆幸的是,这次还只是修改,否则自己就是彻夜不眠,也无法让两人满意。

从报社转投到这家媒体传播公司,苏绪是经由上述那位男同事的介绍。没来这家公司前,他们就是报社的同事。当这家公司急需一位内容负责人的时候,他推荐了苏绪。

bj很大,大到分处不同区的恋人们都算同城异地恋,大到周末跨越几十公里甚至上百里的去和朋友吃饭,那就是确凿的真爱。可同时,聚焦到具体的行业来说,bj也很小,小到在这个圈子里的人,即使并不熟悉,聊起天了,总会有那么几个共同认识的人。

在媒体圈这种情况则更为普遍,这也是由其外向型的工作特征决定的。

六度空间理论在这个圈里尤为体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从不同的公司再跳槽,遇到上上家公司,甚或再往前追溯的公司的同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所以,在新的公司,除了那位男同事,苏绪还见到了另外一位报社的女同事。而这位,在报社时就和苏绪没有过深的交往,当然也没有深厚的交情。

苏绪是被动型人格,除了必要的采访,对待同事的态度很随缘,从不刻意和谁交往,由同事转化而来的朋友并不多。加之报社并不要求每天坐班,大家也只在排版的日期才能聚齐,忙忙碌碌干活,中午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

不过,苏绪也从来不主动攻击别人,所以同事关系也一向很融洽。

旧同事又成新同事,虽然不是新鲜事,但也毕竟是缘分所致。

令苏绪意外的是,她邀两位前同事一起吃顿饭时,却都遭到了婉拒,可两人却又私下里分别向她发出了单独吃饭的邀约。

苏绪不迟钝,隐隐然便觉得他们两人之间肯定有问题。

在新的公司,两位前同事都转做了策划兼业务拓展,而且分任不同事业部的负责人。说起来bj市场虽然很大,但他们负责的业务很难不发生交集。自然,有交集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龃龉,有龃龉就会有裂痕。

时间久了,谁也懒得修复,便任由裂痕横亘在两人之间。

事实上,比这更严重的是,虽然两度为同事,两人却已经到了除了必要的工作交往,即使在办公室交错而过,也视对方如无物,寒暄的话绝不会说半句。

两人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已经不是公司的秘密,而他们也无意隐藏这一点。

介绍苏绪来的那位同事男曾告诉她,他先来这家公司转作策划,所以当另一位同事来了后,也面临转换岗位时,是他手把手教会她的。言语之间,不免有几分指责对方忘恩负义的意思。对此,苏绪不好置喙,只能劝解,但双方积怨已深,谁也不想让步,自然无果。

作为内容部分的负责人,苏绪和每个业务部门都会产生紧密的工作联系。

让人无奈的是,尽管她一直在避免介入两个同事间的争斗,但这好像完全不是她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

她是男同事介绍来的,女同事则自然地把她划入对方阵营,其负责的业务中,如果内容部分稍有延误,便开启连珠炮追问模式。而那位男同事,显然也认为,遇到他们两人的业务发生冲突的时候,苏绪毫无疑问应该先顾及他这边。

每遇业务冲突,双方便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肯退让半步,非要在他们心中既定的deadline之前,拿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夹在两个同事之间,为了不因为自己部门而加深两位之间的隔阂,苏绪秉着尽量满足双方需求的原则,小心翼翼地寻求着关系的平衡点。

但由于内容部门的人员配置没跟上业务的增加量,手下只有那么几个人,且各有文案上的短板,两人偏偏又都很倚重苏绪,多次指名要苏绪亲自捉刀。为了息事宁人,苏绪经常撸起袖子自己上,可也不免顾此失彼,惹得两人不快。

苏绪甚至有种感觉,经历了自己的几次疲于奔命也未能同时满足两人的工作需求后,两人的关系还似乎得到了一丝缓和。

但两位做业务都很出色,老板虽然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头疼,却也没有严词训斥过他们。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两人之间的角斗对老板来说,反而是好事。为了压对方一头,他们都争先恐后殚精竭虑地谈业务。他们的私人恩怨并没有影响公司的发展,反而成为公司发展的助力。而且,老板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分权制衡。

更难得的是,两位也很在意私德,并没有因为双方的恩怨而有意拉帮结派,其争斗只止于个人层面。

至于苏绪,则纯粹是因为必要的工作关系而被波及。

在苏绪几次三番的申诉后,老板表示也拿不出化解的妙招。并且,老板还隐晦地透露,公司在起步期,出于成本考虑,内容部门也暂且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

说到底,也是两位太过于希望尽量满足甲方的要求,更好地完成工作而已。

严格说来,他们有什么错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