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劲弩(1 / 2)

加入书签

五日前,官渡。

清晨鸡鸣,天蒙蒙亮,曹军营中士卒已开始操练。

一早被练军的动静吵醒,荀忻从案牍堆里醒过来,睡眼惺忪翻开一卷账簿,其上密密麻麻的字迹看得人头脑发胀。

他摸到案边快掉下去的砚台,添水化开干涸的墨,提笔蘸墨,核算纸上、竹简上的账目。

有人掀帐而入,逆着光影显得身形颀长。

“君莫非彻夜未眠?”那人提着食盒,看荀忻一大早就在案后坐着,惊讶问道。

荀忻摇摇头,打开食盒的盖子,里头盛着汤饼、米饭与豆豉酱菜,“醒得早罢了。”

“主簿也甚早。”他移开案头的文书,道声谢,清理出吃饭的空间。

和他面对面跪坐,稳稳端出食盒内碗碟的那位正是主簿王必。

地上这一摞,外加案头的一摞,都是这位主簿的分内之事。

曹军屯兵官渡数万,加上不上战场的辎重兵,足有七万人马。七万人的供给和调度,这些琐事比打仗本身麻烦得多。

此前王必等人忙得脚不沾地,头发愁掉了大把,实在忙不过来才向曹操禀明,找荀忻过来帮忙。

荀忻原本负责监领几路人马,每天的公文虽然不少,还算游刃有余。自从帮王必核对账簿后,闲暇时光便一去不复返了。

正吃着早饭,又有人在帐外通禀而入。

“荀君,主簿。”来人抱着一大摞卷轴文书,几乎挡住了脸。“粮谷账目造册完毕,请上司核对。”

“知矣,放下罢。”王必挥挥手,让属吏退下。

放下陶碗,荀忻幽幽望向王必,这是把他当计算器用?又来?

碗里热气腾腾的面皮顿时不香了。

对上荀元衡定定看过来的目光,王必心虚地清清嗓子,小声道,“他日,咳,此战胜后,必为东道主,邀君至我家答谢。”

他难道缺这顿饭?

只是时事艰难,看王必这副模样也没法不帮,荀忻暗叹一声,眨了眨眼,“就此说好,主簿不得反悔。”

“岂能反悔?”王必哑然失笑,向他拱手,“多谢。”

曹营外,曹操率人追出营门。

“将军。”

“此去一别,不知何时能再与将军相见。”曹操望向身侧的马车,“些许绵帛,聊表心意。”车里载的是不仅仅是绵帛,还有金银财货,都是当初赐给关羽,却被他封存留下的。

隔着百来步之远,关羽拱手拒绝,“明公厚意某心领。”他低着头叹道,“行伍之人,行路不须如此。”

他带着亲兵,身边还有些积蓄,不需要也不能再接受曹公的厚礼。

“刘使君不知去向,将军如何寻得?”曹操顿了顿,忍不住出言挽留,“不如留我军中,待闻故主消息……孤绝不阻拦。”

微风吹起关羽的须髯,裹挟着沙尘,令人不得不眯起眼。

刘备失踪后谣言四起,众说纷纭,有说他逃往青州,有说他南下荆州。

关羽此行便是听说刘备在袁绍军中的流言,将信将疑,想要往河北一探。

“明公待我极厚,关羽没世不忘。然某受刘将军厚恩,誓同生死,不可背弃。”

“明公珍重。”关羽在马上遥施一礼,调转马头,带着几名亲兵策马而去。

跟随曹操出营的诸将见此,纷纷请命追击。

却见曹操调头回营,一踢马腹,叹息道,“各为其主,勿追。”

“文远。”

张辽应声拍马上前,“明公。”

只听曹操一笑,“天下义士,非刘玄德独有。”

话是这么说,谁都能看出来曹操仍在为关羽离去而惋惜,此时看似在称赞张辽,更像是在自我安慰。

曹公心情不好,身边的亲随一整天都小心谨慎,生怕惹怒主公。

这一夜凌晨,月上中天,亲随被帐中响动惊醒,只见床沿静静坐着一人。

他忙伸手晃醒同袍,在原地站起身,无声地尽侍卫之责。

曹操在床沿坐了半晌,全无睡意。柔和月光透过营帐照在地上,如浮光跃金、波光粼粼的水面。

“随孤巡营。”

“可唤典君、许君?”

“夜深,不必打扰。”

亲随应诺,强打起精神跟了上去。夜半三更的,能巡什么营?

天穹墨蓝,四野平旷,营帐前的炬火噼啪作响,火光刺目,然而照亮的范围却远比不过当空那轮明月。

营中静悄悄,只听得到踩上树枝时的咯吱作响。

一片静谧里,漆黑的夜色如死水一般沉寂。

一眼望去,却有一处营帐仍然亮着灯,如同暗夜里的一颗星。

亲随望向曹公,发觉他们正往那处营帐走去,显然曹公也注意到了。

深更半夜,还有哪位将军和曹公一样睡不着点着灯?

夜里和白天是两个世界,亲随一时辨认不出方位。他正想问一下同僚,才发现那不靠谱的伙伴紧紧攥着他的戟杆,走路小心翼翼,仿佛目不能视。

得,不用问了。

亲随默默守在营帐外,看着曹公掀帐而入,帐帘落下的一瞬间看到了散落在地的案牍。

不是将军,这该是位文吏。

营帐中,青年文吏坐于书案后,靠在凭几上,阖着眼,以这种歪歪斜斜的姿态睡着了。右手边散落的是墨迹尚未干涸的毛笔,左手上还拿着一卷展开的文书。

像这样的卷轴文书,书案上垒着一尺来高,地上还堆有一大摞。

灯油只剩浅浅一层,灯芯未剪,火光时明时暗。

眼见这一幕,曹操不自觉放轻了脚步。

他还未走上前,书案上的文书滚下来一卷,咕噜噜向他滚来,滚动间散了架,自行铺开了半尺来长。

曹操俯下身将卷轴捡起来,其上记录着各军分配的粮草数目,墨迹较深的清隽字迹标注出了计算有误之处。

左右闲来无事,他解下腰间锦囊,拿出算筹摆了起来。

得到的结果和荀忻所写一致,他再看原本的数目,料想是军吏看花了眼,记错了其中数字。

把散落在地的文书一一捡起,摆回荀忻案上,曹操看着面前为军务忙到夜以继日的文吏叹了口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