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田之议(1 / 2)

加入书签

十月,汉帝下诏书斥责袁绍,说他兵多地广,却只知道巩固势力,擅自和诸侯相伐,没看到他出兵勤王。

袁绍只好上书给自己申辩,“臣绍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1]。臣蒙厚恩,受任牧伯,惊闻陛下履险,夙夜忧惧,亟欲举兵……而连岁饥馑,民人相食,军无斛谷,输粮不能继……”

他这会儿回过神来,开始后悔自己没有抢占先机迎奉天子,天子虽然无甚大用,可一旦其下诏斥责,作为汉臣仍需做足表面功夫。

于是汉帝的诏书又来了一份,这一次是册封三公的“策书”,用惯例格式写道,“维建安元年十月戊辰,制诏以冀州牧绍为太尉……天下之众,受制于朕,太尉可不慎与?于戏!君其诫之。”

主君升官是喜事,议事厅中的幕僚从属大多面带喜色,正要起身向袁绍恭贺,抬头却窥见袁绍阴沉不悦。

众人暗骂一声,差点忘了曹操一月前被拜为大将军,太尉虽是显贵的三公之一,但大将军仍凌驾于三公之上,曹操素来依附袁公,袁公定然耻于位列曹操之下。

果然听袁绍拍案怒道,“若无我相救,曹操当死数矣!”要不是他屡屡伸出援手,曹操.得死好几回了。

“今乃挟天子以令我乎!”他气愤之下,连自称“孤”都忘了。

“拟表辞之。”

皇帝册封的策书,大臣可以推辞不受,但有汉以来,推辞不受的人大多是清高或者谦虚,像袁绍这样嫌弃官小了的,大概还没有过。

坐在一旁的文吏诺诺称是,拿起笔来草拟表文,含蓄地表达了袁绍的意思。

邺城的表文经驿邮传送,几天后到达了许都曹操的案头。

曹操放下手中简牍,叹了口气,拨开一卷空白的竹简开始写奏疏。

“明公。”陪坐在侧的郭嘉望着曹操神色,揣测道,“冀州来书?”

曹操手中笔尖抬起,顿在空中,苦笑一声回答郭嘉,“本初意狭,不肯屈居我下。”

与郭嘉同席而坐的荀忻道,“窦宪、邓骘、梁冀、窦武、何进……”

曹操与郭嘉都看向他,荀元衡列举的这些人是东汉历代以来的大将军,除此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后汉以来,凡大将军者大多不得善终,以忻观之,此位实不祥也。”

曹操哑然失笑,荀忻数的那些人个个身死族灭,没一个好下场,虽然他们大多是外戚,为争权夺利而死,而荀忻将他们的死归结为大将军这个职位有鬼,好像也没毛病。

郭嘉忍着笑,咳了声清清嗓子,“大将军凶险,明公当让即让,或许袁公能镇住。”

“奉孝。”曹操笑斥道,“岂有此语?”

被他俩这么说,曹操恍惚觉得让出大将军是好事,反正天子在许都,无论是什么名位,毫不阻碍他执掌大权。

心平气和地写完了辞让的表文,曹操望向荀忻,“已数日未见文若。”

“明公忘矣,家兄为尚书令,居禁中视事。”荀忻放下手中公文,拱手回道。

尚书台作为内朝机构,按例是设在宫中的,作为尚书令荀彧要在宫禁中办公。

他和荀彧比邻而居,自从荀彧任尚书令后,除非入台阁禀事,两人只有休沐日才能见到,更别提别人了。

曹操叹息一声,“孤忘矣。”他再次提起笔,“元衡替孤捎带书信与令兄。”

荀忻称诺应下,又听曹老板邀请道,“子修被举孝廉,三日后正逢文若休沐,诸君同来家中饮宴。”

子修是曹老板长子曹昂的表字。

郭嘉笑道,“此等喜宴,岂能缺席耶?”

“家兄与忻定当同往。”

……

朝官五日一休沐,荀彧从宫中回到家中,进门便见玄袍青年独坐在庭树下,金黄的银杏叶铺在地上,冷风一过,满目金蝶蹁跹,树梢上窸窣落叶,几片飘落到了青年发髻间。

而他本人持卷读书,侧颜沉静,浑然不觉。

“元衡。”荀彧走过去唤他。

荀忻抬头欣喜而笑,“兄长归矣。”他起身迎上去,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曹公书信,令我予兄长。”

荀彧接过竹简,听着荀忻道,“明日曹公为曹孝廉置酒宴。”

“我等同往。”荀彧温声应道,顺手将荀忻头发上的银杏叶摘去,金黄色的扇形叶片在空中翻飞而落,金秋已过,凛冬将至。

曹操府邸外车马相接,仆役引着来客往堂中走,荀忻回头望了一眼,牛车足有十数辆,说明来的文吏不少。

厅堂中左右分席,荀忻顾视一眼,有四十多人的席位,人来齐了一半,上首的主座空置,曹老板还没过来。

堂中坐着几位倡人,正在鼓琴击磬,乐声清越悠扬,堂外站着长袖束腰的歌姬,等候客人来齐献舞。

他们兄弟二人走入堂中,姿容仪貌朗然如玉,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令君。”众文吏起身向荀文若行礼。

席中左首空置,显然是留给荀彧的,荀忻位分较低,不能和他兄长同席而坐,他转头看到郭嘉坐在席中向他举杯示意,当即向荀彧拱手示意,“兄长。”

他兄长少见地回了一礼,“弦音不调。”

时隔多年,荀忻再次听到这几个字,一时没反应过来。

看着他兄长离去与众人谈话,荀忻神色凝重地望向正在弹琴的倡人,细听之下,似乎是有弦音调偏高了。

郭嘉看荀忻站在原地不动,不由疑惑地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乐工在弹琴。

琴,乐工,有何不妥?郭嘉若有所思地喝口酒。

只见荀元衡迈步走过去,俯身和乐工说了什么,乐工面露惊讶,继而起身相让。荀元衡依次拨弦后,伸手摸到琴轸的位置调了调,再拨弦,这下郭嘉听出来了,琴声变得更合韵一些。

几分钟内完成任务的荀忻并没有引起堂中众人的注意,他避开乐工的长揖,推辞两句走到郭嘉身旁坐下。

“元衡听音调弦,嘉竟不知君精通音律。”郭嘉低声道,举杯邀他同饮。

“幼时所习,不敢称精通。”荀忻喝一口酒,心道,主要是你不知道我哥的强迫症。

“嘉曾听闻,颍阴荀氏世善礼乐,果如其然。”郭嘉叹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