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戟朝见(1 / 2)

加入书签

席中几人闻言,注意力从碎裂的瓷片上移开,一齐望向荀彧,有些不明所以。

“元衡?”荀彧松开荀忻的手,轻声相询,似乎在征求他的意见。

荀忻艰难地收回视线,他竭力控制住自己的神情,拱手低头行礼。

意识仿佛被人一分为二,仅留的意识在机械应对,另一半意识如临深渊,茫然无措,徒劳无功地思索。

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说着什么,“兄长维护之意,弟知矣……”

荀攸当年的话响在脑海中,“小叔父为何不拒绝?”

为什么不拒绝呢?原主明明是自闭少年,而他却从来表现得有求必应……露馅得这么明显,从一开始,兄长和公达恐怕就已经知道了……

即使心里如坠冰窟,荀忻面上分毫不显,看向郭嘉道,“奉孝之于忻,何需闻琴方为知音?”

郭嘉看着这对从兄弟,从微妙的气氛中察觉到不对。

琴为高雅之器,士以弹琴自娱,贸然要求不熟悉的人鼓琴是失礼冒犯,乃至于折辱。他与荀元衡极为相熟,知道其擅长音律,这才玩笑着提起。

既然友人不愿意抚琴,笑斥一声也就是了,郭嘉道,“元衡总有妙语。”

文若的表现极为反常,就像是有意为元衡救场。可元衡难道不能抚琴?

难道……郭嘉暗自皱眉,揣测元衡是不是早前有什么遭遇,以至于不愿意再亲自抚弦?

在场的几人想法类似,曹操意识到自己一时兴起命人去取琴似乎有些不妥,以至于让荀忻骑虎难下。

“今日天色不早,夜禁将至,宴当罢矣。”钟繇提议宴席差不多该结束了。

“是矣。”曹操起身笑道,“孤与诸卿为吏民表率,不可犯禁。”他向主人辞行后,转身对郭嘉道,“奉孝是否步行而来,不如与孤同车?”

于是几人告辞而去,不约而同忽略了荀文若要弹琴的事。

如果是荀彧起了雅兴想弹琴,众人受宠若惊,冒着犯夜禁的风险也要洗耳恭听,但荀忻话说的很明确了,证明他哥是为了救场而有这么一句。

这样的情况下多留无益。

送走了来客,荀氏叔侄三人立在庭外,荀攸看着两位年纪更小的叔父,低声叹口气,“入堂再谈。”

仆从忙碌着将食案撤下,厅堂中恢复了整洁空荡,三位主人在席上落座,沉默不语。

“兄长与公达,早就知晓?”荀忻压抑着情绪,垂眸问道。

他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像个笑话,对他最重要的两个人,其实早就看穿了他的拙劣的表演。对这两人来说,他到底算什么呢?

“我以为忻弟不记得往事,反是幸事。”

荀忻抬眼与荀彧对视,望着眼前他一直当做兄长仰慕的人,突然不想再掩饰,“兄长不觉得,我其实不是他?”

“若我仅是孤魂野鬼,兄长多年爱护,岂非敝鼓丧豚,费而无益[1]?”

坐在一旁的荀攸闻言诧异,他没料到小叔父会有这种想法,失忆后以为自己是孤魂野鬼,这未免太过自薄。

“元衡为何有此念?”荀攸喟叹,“若元衡与从前性情有半分不同,我等亦不至于隐瞒至今。”

正是因为荀忻失忆后表现出的性格和年幼时一般无二,他们才决定当做不知情。把从前的事忘了没什么不好,那些使少年荀忻性情大变的记忆,是伤痛留下的疤痕,疤痕悄然消失,伤口和苦痛一起被遗忘……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忘了便重新再教,他们一点点引导少年捡回失落的树叶,少年也逐渐成长为今天的苍翠庭树。

但他们谁都没有失忆的经历,谁也不能对荀忻感同身受。他们以为当做不知情就是对荀忻的尊重,荀彧垂眸深思,如今看来在他们不曾留意的地方,所想要保护的人惶惶不安,甚至妄自揣度,认为自己鸠占鹊巢。

荀彧起身走到弟弟面前,与他相对而坐,温声道,“忻弟幼时,执意要求公达称汝为叔父……喜食蒸糕,有所思则瞬……”

瞬即为眨眼,眨眼虽然是每个人都有的生理反应,但荀忻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思考时总要垂眸抬眼,似乎不让他眨眼就不能说话。

此时荀忻又不自觉完成了这样一套流程,而荀彧继续列举,“每每得人赞许,常坐立难安。人若有求,弟尽心满足,人若有难,弟竭力相助。”

“是汝非汝,”荀彧缓缓道,“我岂不能分辨?”

荀忻被兄长的眼神看得心中一滞,听着荀彧一桩桩一件件数来,心头难过被茫然困惑取代,以兄长和公达的智计,的确不可能认错亲人。

难道真的是他失忆忘记了小时候的事?

不对,就算是失忆,他也不可能把更近的事忘记,反而将理论上更遥远的现代经历记得清清楚楚。

荀攸看着荀忻的神色叙述,“元衡仍怀疑虑。”他平静问道,“叔父以为世上有人能不学而善奕,无师而能辨弦?”

“世间有几人能在数月间通学经义?”荀攸继续道,“叔父若为孤魂,生前所学何其庞杂。”

他的意思很明显,荀忻能做到这些并不是他生而知之,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他从前遗留的基础还在。

荀忻回忆起刚穿过来时的经历,他一直认为是原主残留的意识在帮助自己,所以他一见荀彧就能唤他兄长,不仅能看懂隶书,下棋、调弦有如神助。

可现在想想,有没有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原主,或者说他和原主本就是一个人?

或许这种想法是自欺欺人,荀忻垂眸拱手,“忻谬矣。”

度过寒冷的冬日,许都迎来了第一个正旦,日出而天地正,晨曦中许都的里巷中“噼啪”响起爆竹声。不分士庶吏民,家家户户齐聚一堂,祭祖宴饮,椒酒飘香。

汉帝在德阳殿举行岁首的朝廷大贺,大宴群臣,迁都的第一年里百废待兴,是以宴飨的规模远不及十年前。

曹操尽己所能在礼乐方面配置齐全,当殿中钟鼓管弦响起,金石铿锵,丝竹悠扬,九功歌于耳,八佾舞于殿[2],飘零逃亡数年的群臣再一次得闻五声六律,不由泪落沾襟,人人掩袖拭泪。

然而积极于礼乐的曹孟德没想到,礼制能马上坑到他自己。

建安二年正月,曹操领兵征宛城张绣。出征之前,按礼他披甲入宫,朝见天子。

荀忻与郭嘉二人随行参军事,此时作为从属跟在曹操身后,曹操解刀脱履,即将入殿之时被殿外守卫拦下。

“司空止步。”

曹操眯着眼睛打量眼前的关中将领,问道,“孤欲朝见陛下,卿意欲何为?”

“旧制,三公领兵入见,需交戟叉颈而前。”这位宫门司马向曹操拜道,“司空恕罪。”

宫门外守着的持戟卫士们走上前来,戟刃直指曹操,曹操身后跟着的众将按刀而斥,“竖子尔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