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其鹿(1 / 2)

加入书签

“将军!”胡车儿猛然勒马,指着远方城楼上的曹字旗帜,“宛城已易帜!”

曹贼竟乘虚袭夺宛城!

收拢残军准备回宛城的张绣,望向城门上换了的旗帜,勒住缰绳,战马嘶鸣一声悬起前蹄,“曹贼敢尔!”

“将军,为之奈何?”他麾下的将士惊慌问道,宛城被曹操攻下,他们现在该何去何从?

张绣盯着那随风肆意飘扬,耀武扬威般的曹字旗帜,想起仍留在城中的贾文和,心道贾公恐怕已落入曹贼之手。他带着浓浓不甘调转马头,“去穰县。”

千余步骑弃了宛城,去往宛城西南方向的穰县。

此时曹营中,有卫士从帐外进来,上前低声与曹操禀报,“邹夫人……饮药而亡。”

曹操连叹两声,从地上捡起军乱时被人翻落的酒樽,摆到案上,吩咐道,“好生安葬。”

荀忻听到曹操说这么一句,抬头望去,见老曹面有惋惜,依稀能猜到是谁死了。

乱世中红颜薄命,性命轻如草芥,老曹不至于杀邹夫人,张绣却容不得叔父的污点活着。老曹没有带走邹氏,美人于他而言是一时喜爱之物,爱则爱矣,绝不会在逃亡时带着当累赘。

叹惋过后,荀忻更加笃定了自己不娶妻的决心。如果娶妻,不说与妻儿聚少离多,战乱之时家室也会受到牵连。想想频繁丟妻弃子的刘备,恐婚症患者荀某人为自己找到了充分理由。

又有一将掀帐而入,拜倒在地,“明公。”

荀忻看过去,回忆了一下曹营诸将的长相,想起这是和他不太熟的于禁,于文则。

曹操上前扶起于禁,“文则请起。”

刚刚有青州兵过来抗诉,说于禁对自己人反戈相向,于是帐中诸将看于禁的眼神有些微妙。曹洪开口,“青州兵告君反叛,有何隐情,文则尽可直言。”

荀忻望着于禁,此人面容刚毅,站立时垂眉低目,不苟言笑。他有印象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不可能在征张绣时就反叛,想必此事是子虚乌有。

只见于禁正容向曹操拱手,“明公容禀,军乱之时,仆收拢所部,沿途追寻明公。”

“途中见十余人负伤,赤.裸而走,仆问其故,得知竟是为青州兵所劫。”于禁望着曹操,“青州兵公然为贼,败我军纪,坏公声名,禁因此讨之。”

荀忻收回视线,青州兵军纪不好这是历史遗留问题。青州兵前身是青州黄巾,当年为曹操所收编,他们作为黄巾贼肆无忌惮惯了,贼性难改,作战时常常烧杀抢掠,趁火打劫。

在这个民生凋敝的时代,抢劫敌方是各军相沿成习的事情。要想士卒为你打仗,又无力提供丰厚军资,放任士卒抢劫便成了心照不宣的战争红利。曹操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助长了青州兵的嚣张气焰,军乱时甚至抢到了自家人头上。

战争的目的本就是为了掠夺资源,抢敌人可以,抢自己人就是严重的军纪问题,显然于禁有功无过。

曹操闻言赞赏道,“将军在乱能整,坚守营垒,严明军纪,有不可动之节。”他拍着于禁的肩,“堪比古之名将。”

于禁的误会解释清楚了,恢复成平日沉默寡言的样子,宠辱不惊。

曹操整顿一番军纪,巡视完军营,带着郭嘉、荀忻等人前往宛城。

“明公。”曹仁身着甲胄,率人在城下相迎,他骑着马,落后曹操一个马头,随行禀报,“明公所求贾文和,我遣人看守在县署中。”

曹操转头对着郭嘉笑道,“奉孝惦念贾文和久矣,汝口中智比陈平之士,今日便可一见。”

“嘉得偿所愿,幸赖明公也。”郭奉孝拱手笑了笑,不介意顺便吹一吹老板。

曹操再望向荀忻,“元衡不妨同去。”

荀忻应一声诺,贾诩这种人物,他的确想亲眼见见。

一行人下马,跟着曹仁走进宛城的县署,“明公,将军。”沿途卫士看到曹氏从兄弟,纷纷行礼。

众人走入由士卒守卫的偏院,曹仁推开屋门,“吱呀”一声响,提醒室内的人,“曹公至矣。”

荀忻望向室内端坐的那人,其人穿着灰袍羊裘,长眉疏须,看上去年近五十。

和荀忻所想象的不同,贾诩面容平和,形貌朴素,比起片言乱天下的谋士,他更像是一位在乡野书馆中教孩童习字的书师。

“武威贾诩,拜见明公。”贾诩起身走来,拜倒在曹操面前。

曹操朗声笑着扶起贾诩,“早闻卿之智名,不想今日方得见面。”

此前他不知道贾诩在张绣麾下,再加上沉迷温柔乡中,从没来过宛城县署……

四人分席坐下,曹操道,“孤不久前方知,张绣降孤,全凭文和从中斡旋。”

“若无卿相助,孤不得至此。”曹操叹道。

这话说得微妙,一语双关。没有贾诩劝降,曹操不能轻易得到宛城,同样,如果没有贾诩出谋划策,张绣也不一定能抓住时机反叛,差点让老曹在阴沟里翻船。

“救命之计耳,明公莫怪。”贾诩低眉相拜。

“如卿之智计,当为国之重宝,为吾之所求,何言相怪?”曹操诚恳道。

荀忻听着曹操与贾诩谈话,暗叹老曹真心想礼贤下士时,姿态极其恳挚,不愧是三分天下得其二的魏武。

与贾诩谈论半晌,曹操愈发觉得此人智计过人,不由促席问计,“当今天下之势,卿以为孤当如何处之?”

“诩不才,试论大势。”贾诩徐徐道,“汉虽未失其鹿,天下已竞逐之。”

汉室虽然没像秦朝一样亡失帝位,然而天下群雄迫不及待,人人想裂土分疆,鹿还没出现,诸侯已经奔跑在了赛道上。

“群雄者,袁绍、袁术、公孙瓒、吕布与刘表等。”

“袁绍与公孙瓒相争,必有成败,公孙勇而无略,终不能胜绍。”

荀忻望着贾诩,贾老先生神情平淡,仿佛只是闲话家常,语气比观众猜测球赛胜负时还要随意。

“袁术、吕布与刘表之徒,不足为明公之患。暂时未能克,此后必能破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