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梯临云(1 / 2)

加入书签

冀州与幽州相接处,袁绍围困公孙瓒日久。

易京城外,袁军旌旗猎猎,营垒森森,与不远处仗着围堑十重、深沟坚壁,固守不出的公孙瓒两相对峙。

这一日,袁营中军主帐中,河北众人分席列座,商议着如何激公孙瓒出战。

一名幕僚昂扬道,“兵法要旨,当示敌以弱,以利相诱,激公孙瓒出战。”

“以何相诱”很快有人提出反驳,“易京内屯粮三百万斛,足以固守数十年,岂有粮草之忧公孙瓒出身边戎,岂有不知兵之理”那人再接再厉反问,“此时公孙贼龟缩不出,君且言如何相诱”

“不如言语辱之。”又有人提议道。

“我闻公孙瓒疏远亲友,独居高楼,不与外人相见,下令竟由妇人大声传语。”说话的人一摊双手,愁道,“即便辱之,不能入其耳,谈何相激”

陆续有人提议,又陆续有人反驳,商议许久也没有结果。

帐内诸人争吵辩论,主位上的袁绍静静看着一卷简牍,仿佛独处一室。

这位现任大将军坐拥冀、青、并三州,实力居天下之首。

袁绍养尊处优,又素来注重仪容,年近五旬依然须发乌黑。其虽为将帅,仍头戴缣巾,身着儒袍,儒雅威严,让人一望便联想起他祖上世居三公的风采气度。

席中的荀谌收回视线,揣度着,此前听说淮南传书过来,明公向来与袁公路不和,这一回看淮南不肖弟的信竟面无怒色

也不知是不是养气功夫更上一层楼,更加喜怒不形于色。

正想着,耳边嘈杂声更甚,荀谌叹口气,“敌既不出,难道不可自入”

“如何入”荀谌上首的郭图听见这话,转身含笑问道。

荀谌不过随口说一句,话语声不大,没什么人注意到,反倒是郭图反问后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帐内为之一静。

郭公则今非昔比,靠着善揣摩袁绍心思,荀谌的这位颍川乡人早已成为袁绍最信重的谋士之一。很多逢迎之辈看着风向,对郭图尊敬有加,隐隐推其为首。

荀友若猝不及防被坑了一道,并不慌张。他微微而笑,向周围环施一礼,“以谌拙见,公孙瓒坚守不出,而易京守备严密,难以攻破,不如另辟蹊径。”

袁绍收起竹简,抬眼望向荀谌,鼓励道,“友若但言无妨。”

自韩馥死后,荀谌极少再出谋划策,袁绍对其中缘由心知肚明,仍念着当年入冀州时荀谌的功劳,这几年对荀氏兄弟礼遇如常。

“地上不能入,凿地可也。”荀谌起身向袁绍揖道,“以奇兵穿地而入,出其不意,敌无防备,里应外合之下必能破其守备。”

“凿地”河北众人窃窃私语,“似乎可行诶”

袁绍思忖片刻后,赞许地望荀谌一眼,喜道,“友若妙计,此计可行。”

待荀谌重新落座,只听身边的郭图低声笑道,“友若高才捷思,何必藏拙”

“谌但有拙见,不敢隐瞒,只恨才疏智浅为主解忧之事,还当仰赖公则。”荀友若神色肃然,有几分疏离,并不认“藏拙”之说。

众人正准备按着这个方案商议具体战法,一名甲士掀帐而入,“禀大将军,截获敌军传书”

“似是向外求援之书。”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面面相觑,人人惊喜。郭图站起身准备去接截获的情报,他刚刚起身,却见上首的田丰离席疾走几步,先他一步拿到了甲士手中的竹筒。

郭图不尴不尬坐下,心中暗骂老匹夫,平日倚老卖老,行走都要拄着木杖,这时行动倒矫捷。

田丰拿到竹筒,取开木塞后手上动作稍滞,似乎突然想起来要先给袁绍看,于是奉着竹筒趋步往前走。

袁本初摆摆手,“无妨,元皓先阅,看此信何意。”

田丰应诺,在众人的注视下倒出竹筒中的纸卷,展开来凝神细看。

“如何”众人几乎屏住呼吸,帐内寂静得落针可闻,过了一会儿,有人耐不住问道。

所有人都按捺着激动,这如果真的是求援信,信中一定会泄露公孙瓒的军情,这或许是破敌的关键也未可知。

田丰捧着信纸奉给袁绍,看似镇定,说话时蓄的山羊须却微微颤抖,“可破公孙矣”

河内,史涣与曹仁大破眭固军,斩杀眭固。

曹军的主力部队还留在黄河南岸,河岸边凉风徐徐,在夏日里显得犹为惬意。

一部人马自北岸渡河而来,直赴曹营,马蹄在松软的滩涂上留下凹陷的蹄印以及踩踏而出的水痕。

而曹营的君臣们都在河边,军中唯有的几个铁制烤肉炉被摆到了河岸旁的树荫下,士卒们忙着切肉、端肉、串串、执扇、烤肉

荀忻望着眼前或长方形、或圆形的铁烤炉,炉上摆放好的长签,以及签上整齐串好的、鲜红的羊肉块,陷入了沉默

古人也撸串

一扇风送过,黑炭显露出深藏于内炽热的红,士卒熟练地将羊肉串翻个面烤,翻过来的那一面色泽金黄,肥瘦相间处滋滋冒油,油滴入木炭中,烤炉里窜起橘红色的火舌。士卒极快地将肉串签移开明火的地方,待明火熄下去又再移回来。快熟时,盐与胡麻均匀地撒上肉串,腾腾的烟火中,烤肉的香气仿佛穿越千年,引人垂涎。

“元衡”荀攸与自家小叔父说话,说完没人应答,回头一看,某人站在炙肉前若有所思。

荀忻应了一声,快步跟上荀攸,他想起“八百里分麾下炙”,宋代时有烧烤倒能理解,原来汉时就有了

曹操垂足坐在一块青石上,神情悠然地远眺黄河。

眼前的长河横无际涯,荀忻前世生在江边,没有亲眼见过黄河。站在此处看大河奔流,终于能体会到李白为何要写“黄河之水天上来”。

站在这里,远处隐约可见的山峦与遍野的苍翠都成了衬托,目之所及,心里眼里,就只能看到这一条大河。自远古流淌至今,大河奔流过中原的数千年,乃至沧海桑田。数千年,朝代更迭,河道几经变迁,然而人们所见的还是同一条河流。

山河之壮似乎也能感染人,让人油然而生俯仰天地的豪气。

荀忻摇摇脑袋,努力忽略脑海里突然冒出来的辞赋诗句。他上前一步,与荀攸一起向曹操行礼,“明公。”

有士卒投掷下系着绳子的木桶,拎上来一桶浑黄的水,沉淀片刻,倒出能用来洗濯的水,桶底的黄泥被扣在岸边。

曹操站起身随手拍掉袍摆上干了的泥土,笑道,“军报至,已斩眭固。”

“当贺明公。”荀忻笑了笑,既然胜了下一步便是渡河北上,问道,“不知何时拔营”

“饱食过后。”老曹吸吸鼻子,闻着烤肉香味慨叹般道,“许久未食炙肉,今日可饱口福。”说完与身边诸将一起大笑。

“饱餐破敌”典韦骑上马,前往营中传令。所过之处,士卒应诺声气吞山海,士气正盛。

荀忻和荀攸跟着老曹走,行走间身后突然有脚步声,随后一只手搭上他的左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