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再论凉州众羌之祸(2 / 2)

加入书签

“自此羌祸再起,朝议之时,朝臣建议弃边内徙。”

“弃边内徙”荀忻震惊,他平日接触的儒生文士一个比一个能打,想当然以为时代风气如此,却没想到也有酸腐儒生,这岂不是另一个版本的割地求和

“捐弃凉州,退保三辅。”贾诩摇摇头,“当且放纵,以待天时1。”

“当时朝野公卿俱持此论,凉州吏民无不愤慨。”

“段颎引一万二千骑,出塞二千里,昼夜行军,割肉吞雪,终于暂定边乱。”

贾诩虽然将段颎定为羌祸的,但提起此人时语气隐隐能听出尊敬与推崇。段颎为国守边,戎马一生,深入敌境几度出生入死,作为将军他是值得尊敬的。

“辗转近十年,大小百余战,虽定羌寇,国力亦衰。”

近十年的“羌祸”导致凉州残破,作为曾被朝廷有意放弃的边境,凉州人士对朝廷的感情在连年战乱中消磨殆尽。

而战争的巨额耗资,也为天灾人祸频仍的东汉朝廷再压上一根稻草。

荀忻突然想到,董卓之乱,从根本上来说,其实罪魁祸首不是直接召他入京的何进,也不是煽风点火的袁绍。

种下败亡之因的,是整个东汉朝廷,从天子到公卿大臣,每个人难辞其咎。

种下什么因,结什么果。黄巾之乱如是,董卓之乱如是,无数恶果推动下,汉朝覆亡在所难免,神仙难救。

“君信浮屠”

荀忻一愣,这才发现无意识说出了内心想法。这个时候佛教早已东传,信佛的人虽不多见,信众也不在少数。

若非世道太乱,众生皆苦,信太平道和信佛的人不会这么多。

他摇摇头,“忻不信佛道,然因果之说,确有其道理。”

“元衡有段太尉之志”贾诩自然地换了称呼,他此前不解荀忻为何要问他凉州旧事,以他惯常自保的性格,对这种麻烦避之犹恐不及,不愿沾身。只是也禁不住荀元衡三天两头的纠缠不清。

“封狼居胥,岂区区所能及亦非荀忻之所愿。”荀忻再摇头,段颎的军功无人不钦羡,无人再能复刻,他也不想让“羌祸”再重演。

“河北虎视眈眈,胜败未知,君犹有心觊觎凉州”这一点贾诩实在想不通,袁绍在河北厉兵秣马,许都人心惶惶,荀元衡的关注点未免太奇怪。

眼前的年轻人抬眼道,“河南、河北不论哪一方胜,华夏之统不变。”

“若中原混战不休,外族不堪驱使,趁乱入主,亡族灭种未必是杞人忧天。”

“自桓灵之世起,中原生民已减半数。”荀忻沉默片刻,低声道,“再乱百年,中国岂有人耶”

贾诩垂眸盯着那比手掌略大的书本,刚刚回忆起几十年前模糊的往事,唏嘘感慨。

谈起家乡,很难有人不动容,他难得提起兴致指点年轻人,也是为自己减少麻烦,“君既有此志,行事不可不改。”

“以君为人行事,死不远矣。”

“主公当心。”亲兵一把拉住一脚踩空台阶的荀忻。

荀忻拍拍侍卫的肩膀,“多谢。”神色似乎与往常没什么变化。

“听闻曹公有意嫁女与君,此为一线生机。”

贾诩的话始终在脑海中回荡,搅得他神思不属,联姻自然是取信于老曹的捷径。

“曹公性多疑,唯信任亲族,观诸夏侯、曹,可知矣。”不论曹操手下接纳了多少人才,最得他信任的还是曹洪、曹仁、夏侯惇等人。

成为老曹的女婿就是求了个护身符,自愿打上曹氏烙印,攀上老曹家的瓜蔓,便是日后株连三族也有他的份。

但是,毫无感情,只为功利的婚姻扪心自问,他是否会为了活着、为了理想出卖原则

吩咐家仆把刊印的新书分送给荀彧、荀攸等人,荀忻径直走回卧室,闭门独处。

坐到案前,挪开镇纸,荀忻蘸墨在纸上勾画。

原本的历史中凭空插入一个他,荀氏愈加树大招风。

除了走裙带关系,是否还有他路可走

除了亲缘关系,还能怎样免于忌惮

涂黑所写的字,荀忻将纸揉作一团,别无他法,不妨用老本行冒险一试。

翌日,荀忻府中的侍从没见到主公出门,待接到司空府的传令,众人面面相觑,终是去敲主公的卧室门。

半晌屋里才有动静,推门而出的某人冠带整齐,只是

侍从们一惊,“主公可需寻医师问诊”

荀忻揉了揉满是红血丝的双眼,他彻夜不眠,为的就是这个效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