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四(1 / 2)

加入书签

父女俩赶回家已经是晚上了,好在乡间小路走的多,早就习惯,也不需要照明,一到家就看见亲人都在等着。

李氏道“可算回来了,赶紧吃饭,二妮今儿可累着你没”

沈大寿仔细把门关上,笑着道“今儿可多亏二妮,你瞧瞧我们今儿赚了多少”

铜钱和银子拿出来,李氏吓的眼珠子瞪圆“你,你这是抢劫了”几个竹筐和百来个鸡蛋,怎么也卖不到这么多钱。

沈大寿道“看你说的,都是二妮赚来的,赶紧收起来,给我们爷俩弄吃的一边吃一边和你说。”

李氏麻利的把钱收起来,然后亲自做了两碗水铺蛋,还加了糖,同烙饼咸菜一起拿出来,然后一家五口都在一起,三个人看着沈原和沈大寿吃饭,巴巴的等着听他们今天的传奇经历。

沈原埋头吃饭,让沈大寿讲去。

水铺蛋一碗里面三个,沈原吃了一个,剩下的推给大妮和沈大郎,大妮摇头“我吃过了。”

沈大郎吃了一个,剩一个还是推给大妮,沈大寿把自己碗里的推给大女儿,对沈原道“你吃,你姐吃我的。”

等到沈大寿讲完,李氏惊奇的而看着沈原“没想到你这丫头还有这本事。”又赶紧问丈夫“咱们村里可知道这事”

沈大寿摇头“应当不知道,那时候都没几个人了,是吧二妮”

沈原点头“是,围着看的也就几个,都不是我们村的”

村人知道了李氏就得听上几天酸话,虽然她也不惧怕,到底啰嗦。

李氏道“那就好省的叨叨,可这一百来个鸡蛋咋就换来三百文钱的”

乡下地方,赶集别的货物少,鸡蛋那都是积攒了很多的,多了价格就上不去,听说城里面一哥鸡蛋最贵能买到四五文,集市上五文买上两个鸡蛋都是贵的了。

那十两银子算是解了贵人的急,人家赏赐的,那鸡蛋可咋卖的

沈原笑了,打着比方说了一通,李氏听的稀里糊涂,沈大郎已经打瞌睡了,大妮和沈大寿倒是听明白了。

大妮笑道“二妮你就是鬼精”

李氏道“哎呀,我也整不明白,只要不是坑蒙拐骗来的就行,天也晚了,快洗洗睡了。”

大家各自睡下不提,沈原跑了一天,也有点累,上了床不一会儿就睡了。

李氏倒是和沈大寿不怎么睡得着。

李氏道“这可真是,咋说呢,一下子就进账这么多,当家的,咱们今年过年不用愁了。”

沈大寿道“可不是,今年给几个孩子都扯一身新衣裳,你也能做件新袄子,拿棉花絮的厚厚的,过年还得包饺子,今年就大肉的”

夫妻俩絮叨了半晚才睡下。

那辆马车也在城门快关的时候赶到了,管家把马车带去车马行,让人重新修,人家一看就笑了“你们找的人修车,确实实诚,没糊弄你们,这问题是不大,两根连轴换一下就行,明天来拿。”

管家也就放心的走了。

沈原在沈家村已经过了大半年,换别的穿越女,估计已经发财致富奔小康了,她还是沈二妮,也就弄来了十两银子加三百文卖鸡蛋的铜钱,平时照样被李氏使唤的团团转。

之后的赶集沈原也没跟沈大寿去,好运气不会一直有,折腾差价做多了也不行,谁也不是笨蛋。

沈大寿和李氏说到底也是淳朴的人,没有让女儿次次跟着去当倒爷。毕竟沈家还不算家徒四壁,吃不饱饭。

一晃眼就快过年了,过年除了自家预备年货,李氏还得回娘家,原本回娘家一般都会把家里孩子都带去,好歹家里省了几个人的饭,只要不是老回娘家打秋风,家中嫂子也不会说什么,顶多背后翻翻白眼。

李氏倒是想带三个孩子一起,偏偏大妮已经当个大人用了,在家忙活的不得空,想吃饺子,说句实话,得从麦子开始磨起,和面揉面那都是活,加上腌制咸鱼咸菜的活,大妮走了就没人干了。

沈大寿得去外面弄柴火,整理田地,闲了还要编筐,也是手脚不停的,沈大郎不愿去外婆家“大舅妈有糖也不给我吃,就给柱子哥偷偷吃,我都看见的”

这是一个理由,还有一个就是沈大寿买了一大块猪板油,今天家里要炼猪油,这小子想等在一边吃油渣。

家里现在的伙食不错,李氏娘家也不富裕,不一定有啥好吃的。

李氏没法,沈原倒是积极“娘,我去”

最远就去过集市,然后一直在村子里转悠,能走远些看看也是好的。

于是李氏打扮了,头发抿的光光的,拿花布包了头,挑了一点点平时舍不得用的面脂擦了头脸,准备好了就带着二女儿出发。

李氏这回带回娘家的东西不差,猪板油一块,猪肉二斤全是肥膘,还有一包点心,还给扯了能做一身衣服的粗棉布,算得上回娘家的上等礼物了。

沈原也喜庆的给弄了两条细细的辫子,就是发质偏黄,典型一个黄毛丫头,然后穿了一身花布棉袄。

沈原在水缸里看了看自己的形象,心里笑的打跌,她没半点排斥,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乡下姑娘,你也不可能编发带珠宝头饰,更不可能绫罗绸缎裹在身上,如今这一身衣服,沈大寿就说了“好看,我闺女就是好看。”

大妮也有,她放着过年穿,沈大郎的李氏收了,也不能提早给那小子上身,要不准一准滚的看不出颜色来。

沈原因为要和李氏走亲戚,这才提前上身的。

这花布扯回来的时候,沈原就瞪大了眼,不过大家都觉得好看,大妮还摸了又摸。

言归正传,两人出发,李氏挎着篮子。

赶集都是步行,李氏回娘家当然也是步行,好在不算太远,步行两个小时也就到了。

李氏的老娘生了三个闺女两个儿子,也都成家立业,李氏是第一个登门的闺女,两个嫂子看见她们就热情的迎了过来“二姑来了,来就来了,还带啥东西”

沈原又笑了,这话可是历经千年不变啊,你要真不带东西上门,看看人家背后怎么嚼舌。

大舅妈就道“哎呀,二妮长的可真好”

沈原就笑“大舅妈好,二舅妈好。”

“哎,好好”

大舅妈接过李氏的篮子,偷偷一看,脸上就带了笑,这笑容可比刚才真诚多了。

李氏去看自己的老娘,李家没分家,老娘在堂屋呢,看见女儿过来也高兴,还伸手摩挲沈原“二妮也来了,来,姥姥给你吃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