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2 / 2)

加入书签

人住的地方毕竟和城门还有些距离,阮澜出去找瓷石的时候才发现罗县外面剑拔弩张,一副就要和瓦哲兵戈相见的模样,急忙跑回来问赵大婶。

赵大婶笑着答她:"这你就放心吧,若是真的要打仗,朝廷肯定先把百姓疏散了,不然可怎么办?况且外面听说是大将军亲自率兵把守,错不了。这位将军虽然年纪轻轻,但鲜少打败仗,有他在便更不用怕了。再说,咱们这儿是养马的地界,若是落入瓦哲人手里可怎么办?打仗嘛,难免看上去吓人些,你是个年轻姑娘家,见过的少,莫要担忧。"

阮澜听她这么说,开口问道:"这位将军,可是姓陆?"

"正是!"赵大婶笑道:"瞧瞧,即便是你这么不关心这些事儿的,都听过他的威名呢。听说皇上有心想把公主嫁给他,京城修了好大的将军府,就等着他回去赐婚呢。"

阮澜听了瞪大眼睛:"娶公主?他同意了?"

她心里想着,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有没有包大人,难道自己还得扑个什么轿子前面哭诉吗?她想着就觉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还是算了,太麻烦了。

"这也不是他能说了算的,皇上金口一开,谁敢说个不?再说,这少年将军可不就得配金枝玉叶。"

阮澜听了便又问:"我见军营外面守的严,不知有没有什么法子见到里面的人?我有个弟弟之前征伍,许多年未见了。"

赵大婶摇了摇头:"你是不知道这陆大将军治下多严。之前有那些小姑娘家想要去里面瞅瞅,全都被挡在外面,怎么说都不成。有些闹得厉害的,还被抽了鞭子呢!你想啊,姑娘家被当众抽鞭子多难堪啊,日后还要不要活了?你可千万别想,咱们不差那一时半会儿,丢脸事小,万一伤势养不好,丢了命事大啊!"

阮澜在心里叹了口气:管那么严干什么?教导处主任吗?

她方才听了赵大婶的话心里又拿不准,万一阿追他就要迎娶公主了呢?说不准就算看见自己也装作没看见,或者直接叫自己表妹。

不不不,阿追应该不是这样的人。

赵大婶笑道:"对了,前些日子我看你拿了饭送给穷人吃?"

阮澜回过神:"是啊,他们原本也不必来这儿的。"

这么多年,她坚持下来做的事情就只有这个送饭,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人才来报一饭之恩。

这么一想不是合上了吗?

如今自己可不就是被夫君背弃,都要娶公主了!亲人背离,自己把阿追当亲人,结果这个人呢?!现在就只有一饭之恩还能靠的住了。

阮澜往回走的时候猛然想到一个法子,可以自己不用去挨鞭子,但兴许能表明自己如今就在这儿。

至少……之前阿追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自己又见不到阿追,不管行或不行,总是要说个清楚才是,糊里糊涂的事情她不想做。

阮澜跑回烧窑边上拎了个自己做的小红釉瓶,这颜色烧的不好看,都有些发酱色了,但在这个地方能找到药石釉料便已经不错了。毕竟不是刘家村,大舆镇之所以能出两家世代烧瓷的,定然也是有一定资源优势的。

她拎着这个红釉瓶去了城门附近,见到个兵卒,塞了两个银瓜子,又将红釉瓶递了上去,劳烦他想法子帮自己送到将军营帐里。

那兵卒原本不想揽这事儿,结果一转身看见刘小五的身影,便接了过去。

阮澜深吸了口气,转身往罗县里面走——不管行不行,试试总比不试好。

那兵卒叫了刘小五,将瓷瓶递了上去,解释了方才的事儿。

刘小五见到那瓷瓶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猛地抓住兵卒问:"是个女的?!多大?!"

兵卒被晃的头晕眼花,连连说道:"我也看不出来,就挺年轻的个妇家,长的还挺好看的,皮肤白白的。"

刘小五也没多问,他印象里阮澜还是个哑巴,想必并不能说什么。这便拎着瓷瓶往营帐里冲去——他得赶紧告诉陆哥,阮姐现在就在罗县!陆哥找了那么多年的人,就在眼前!

刘小五进去的时候并没有看见陆追,大地猛地震动起来,好像就在不远处闹了洪灾似的。

刘小五知道,这不是洪灾,是瓦哲部由远处来了。

"口他个腿儿的!早不来晚不来!"刘小五冲出营帐揪了一匹马,冲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阮阮:果然还是要寄希望于一碗饭啊。

阿追:看我看我看我。

阮阮:那我给多了啊,给一碗饭就行了,你吃我家这么多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