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1 / 1)

加入书签

东宁县的大户们原本提心吊胆,生怕赤旗帮使出绝户的阴招,谁料一转头,县官老爷又发威了。之前闹事的那几家又被查了,案底这种东西想找还不多得是,哪家身上还没几件命案了这是真要撕破脸了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想法子还能坐着等死吗谁料大户们刚准备行动,就有一家新店挂上了招牌,大大方方开门迎客。

“民生银行这名字实在是古怪啊”大宅里,几人相对而坐,桌前都有香茗,却没人有心情品。

“心思倒是不小,银行,这是想做东宁钱庄银号之首啊”

“甭管他打的是什么心思,这青苗贷着实让人头痛,一旦在东宁铺开,咱们的钱还能借给谁”

这话一出,引来一片骂声,实在是“青苗贷”这说法就招人恨。青黄不接时,向来是贫户们最难熬的日子,谁家不是趁此机会大捞特捞。结果赤旗帮倒好,直接给小农放贷,三月的息钱只要五厘

这不是开玩笑吗如今市面上通行的可是“九出十三归”,也就是借十两银,只给人家九两,三个月后得还十三两,这一来一去就能得将近五分息。当然,也有些狠辣的,爱用“驴打滚”,一个月收个三分、五分的息钱,到了日子不还就把息钱算入本金,来个利滚利,那才是逼良为娼,破家灭门的手段。

现在赤旗帮可好,直接来个五厘息,哪有这样做买卖的

“听说那青苗贷只能借十两,说不定是打这主意”

“别提了,就算不是青苗贷,借的时间长了,利息也不高啊半年一分,一年以上一分五,这上哪儿讲道理都是些不当人子的东西,就算要收买人心,只管开粥铺,收佃户,哪有这么作乱的”

“只是如此,怕是撑不久啊。放贷还不是为了钱这么折腾,怕是连账房都聘不起,何苦来哉”

“唉,苦的还是咱们啊,这泥腿子出身的,就是想不明白”

然而骂了一阵后,声音又渐渐低了下去,倒不是心中不恨,实在是有些怕了。从县官老爷频频发难,到凌家灭门,再到卫所指挥使视若无睹。这赤旗帮已经拿住了东宁、东门两地,再敢冒头,怕不是死无葬身之地,谁也不肯因为几句怨言惹祸上身啊

一个年轻人突然开口“先不说那青苗贷,诸位怎么看存钱给息之事”

有人哼了声“存钱还给息怕不是赤旗帮本钱不够,想拿别人的钱卖个人情吧”

也不怪有人这么想,银钱保管运输都要花费大力气,哪有存到钱庄里,不给钱反而能拿利息的而且这钱息设的也古怪,要二百两以上才能存,一年后方才能取,息钱五厘。青苗贷不也设了五厘息吗说白了就是让富户掏钱,赤旗帮拿去放贷邀买人心,顺道还能打压大户,手段可谓狠辣至极。

那青年却道“可是存上三千两,就有一分五的利息啊。”

这话引得不少人看了过来,有人嘲讽道“若是有三千两,做什么赚不到钱,还要交给个匪帮保管,岂不是笑话”

三千两弄出个一分五的利息,不过就是四百五十两罢了。若真有这么多钱,上好的水田都能买个三四百亩了,只要不遇上风灾,一年少说也能赚五六百两,还能传家留给子孙,岂不比拿钱给旁人生息要划算

这人说完,立刻引来一片附和,那青年倒是闭上了嘴,不再多言。最后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决定一家拿出二百两,先把那杀星打发了再说。如今赤旗帮势大,不听话的都是一个死字,何必跟他们硬拼给了钱,就算了账,能不能要回来都不重要,那十两的利息也没人在乎,只要赤旗帮不再找他们的麻烦就行了。

至于他们自个儿的钱庄银号,只能先晾个一年半载了。等到那群贼人吃到了放贷的甜头,开始涨钱息,再跟着吃肉喝汤就行。

然而话是这么说,家家都要亏钱,大家也没心思再摆宴吃酒了,一群人相继告辞,上了自家马车。坐在车上,唐延生轻轻摇了摇头,真如他们想得那么简单,赤旗帮就不是那个能在一年内崛起,脚踏两县的大船帮了。这个“银行”,必然有其深意

那些人只惦记着放贷,其实东宁这样的小地方,放贷又能贷出多少寻常人家早就被盘剥的家无余财,至多不过就是抢来几亩薄田,添几个长相清秀的小丫鬟。真有个几千两的闲钱,肯定还是行商更为稳妥。别的不说,就算买地,也没有几百亩上好的水田可以买啊。

而若是行商的话,三千两能稳赚不赔的获利一分五,可不是个小数目了。走海自然能有巨利,但是天灾一样都不会少,万一遇上海盗或是飓风,连船带人都要折进去。而陆上行商,要打点官府,要防备同行背后使坏,还可能遇上掌柜不济,经营不善,有赚有赔才是常理。如今有人当这个“行钱”,还承诺一年后有稳定的一分五利息可拿,只要能兑现,就是个不错的买卖了。

唯一的问题是,赤旗帮给出这么高的钱息,是真能赚到钱,还是想要骗些钱财呢他们可不是什么大商号,而是有兵有船的悍匪,还能勾结官府,能跟卫所平起平坐,万一想要赖账,谁能讨回公道就算他们的确拿钱去经营了,若是遇上火并呢若是官府发兵剿匪呢若是运货的船在海上沉了呢承诺的本息还能兑现吗

三千两可不是个小数目,就算是他也要迟疑。可是跟旁人一样交个二百两,人家怕也不会把你放在眼里。要不要给,给多少,实在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虽说聚在一起时都说的好好的,但是真到了上门存钱时,却各有各的计较。

因而当见到账簿时,王财都忍不住啧啧称奇“这些人还真是心思不少,存个钱都能存出这么多花样。”

基本上东宁县能叫得上号的大户人家,都在“民生银行”里存了钱,不过存款数额真是千奇百怪,有刚好二百两的,有二百二十两,二百五十两这种偷摸增加点添头的,还有大大方方存个四百两的,别的不说,心意是真的足够了,也是个能舍得本的。

王财又岂会不知道,这群人是把这笔钱款当成了供奉,只要赤旗帮不找他们的事儿,给个二三百两就当是破财消灾了,谁也不会当回事。

然而翻到下一页,王财一怔“唐家存了一千二百两”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了,而且上了一千两,利息也有变化,能有一分息,过了三千两则是一分五的息钱。这一千二百两,就是在二百两的基础上加了一千两,这态度就值得玩味了。

王财赶紧道“田先生,这唐家乃是东宁县最大的茶商,听说在闽地有些门路,这是不是想要巴结咱们,走一走海贸”

茶盐都是最来钱的营生,哪怕是东宁这样的小地方,能执掌一行,利润也不会少了。难不成他们是想搭上赤旗帮,做一做茶叶买卖

田昱冷哼一声“不过是个投机的,有些胆量,眼界却不够。真想跟着赤旗帮打混,就该存上三千两。”

王财满头黑线,三千两是想存就能存的别说是其他人了,就算他这个操持赤旗帮粮道的大掌柜,也不敢直接扔出三千两放在银行啊

不过田先生说话向来难听,能让他多看一眼,肯定也是有些门道的,而且茶叶嘛,若是能运往合浦,利润也是不少的,可不能轻易错过。想明白后,王财便道“此事还是该禀明帮主,让他决断。”

田昱瞥了王财一眼“先忙你的,帮主去东门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回来。”

啊这么快就去东门了看来是打算重整盐田,开始贩盐了啊一想到私盐的暴利,王财不自觉的咧嘴笑了起来,这赤旗帮可是越来越红火了啊

“这就是煮盐的地方”看着那一望无际的滩涂,还有数不清的铁锅炉灶,伏波也觉得十分新奇。

李牛挺起了胸膛,大声道“可不是嘛咱们的盐田就有百来亩呢,锅都支起来一日都能烧掉几百斤柴”

伏波对这些数字却不感兴趣,问道“如今盐农一共有多少人”

李牛立刻道“俘获的总计五百二十七人,里面还有九十三人临阵倒戈,帮咱们杀了不少敌人呢。”

“杀敌的全都转为辅兵,有功劳就当赏,这些有血勇的也会是好苗子。”伏波道。

李牛闻言却迟疑了一下,小声道“这样一来,盐田剩下的人就不多了啊。之前就有百来个盐农跟着凌悦上了船,囫囵回来都没几个,现在再少百来个,煮盐的人手都不够了。”

煮盐可是个苦差事,他们都已经答应那些盐农,要给他们吃穿,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若是再减少盐农,要如何弥补其间的亏空

伏波却道“以后这煮盐的法子会改,可能用不到这么多人了。”

“啊”李牛一头雾水,根本搞不清其中的道理,千百年来不都是这么煮的,要怎么改

一旁站着的赵普心头却是一凛,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借机收权可是盐田的产量才是关键啊,这要是弄不好,盐少了可怎么办

正想着,就见那少年转过头,突然问道“赵家的盐田,你打算怎么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