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秋天,搬家和学园祭(2 / 2)

加入书签

转眼间又到了天空高远澄澈、可以穿上喜爱的针织衫的十月,距大家搬出会馆、时薇和宁琳住进同一公寓不同楼层的两套独立一室户,已经一个多月了。

她俩都很享受这样恰到好处的距离,既有各自独立的空间和生活,又可以在孤单的时候呼朋好友、抱团取暖。

听说许露和“甲鱼”接触了一段时间后,也很认可欣赏他的人品和性格,顺其自然在一起了,不过暂时还没同居。

郑莹和李婷风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偶尔还是会彼此在学校打打照面。

自从搬进现在公寓,时薇其实觉得生活更有幸福感了。

玄关进门,左手边是一字型的小厨房,再也不用忍受堆满别人未洗厨具的水槽和沾上油渍剩菜的灶具,取而代之的是洁净光亮的台面、可爱朴拙的食器和咖啡机、烤箱等家用小电器。

右手边则是干湿三分离的卫生间、洗手台和浴室。

打开玄关正对着的门,就是卧室兼起居室。

左边是铺着极简色系风格寝具的小床和小书桌,右边则是入墙式衣柜、靠墙的原木色置物架、椭圆形长茶几和懒人沙发以及叠起来的几个蒲团。

若拉开床头右侧的帘子和推拉门,则可以看见种了几盆小小绿植、阳光满溢的阳台。

每逢早早下课,从超市买回海量的蔬菜水果肉类和零食酸奶,待烤箱里香气溢满整个小厨房,一条微信就可以呼唤宁琳上来共进晚餐之时,时薇真的觉得在日本求学独居的生活并不寂寞、反而幸福。

当然也有无论如何都难以克服的低落时刻。

比如deadline逼近压力骤增之时,只能对牢电脑、一盏茶直续到天明;

或是窗外阴雨绵绵,内心也仿佛突然丧失所有动力,却又刚巧在社交网络上刷到邢夏和阿喵很幸福的合影。

10月下旬,e大将举办每年此时例行的学园祭。

所有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或是以院系和社团的名义出摊贩售产品,还可以举办一些别开生面的表演或比赛活动。

而时薇她们这批同期入学的院生都将第一次参与,她和宁琳都默契地决定本次学园祭不报名出摊和表演,以观赏和娱乐为主,做两个快乐的吃瓜群众。

学园祭当天整个校园以及周边,都洋溢着国内运动会一般热情欢乐的氛围,离校门两个路口就有组织者笑容满面地向周边居民和路人发放宣传单。

时薇和宁琳走进校门,更是如同融入在一片充满活力的海洋中。

大礼堂里和服文化研究社团,正在举办和市里某家和服老店合作的服装秀,定睛一看,舞台上雄赳赳气昂昂走秀的模特,竟然是时薇原来会馆里一起住过的荷兰大妹子;

校园一角的livehouse里,类似国内大学里的“校园歌手大赛”正如火如荼进行,许露也报名参加了,身材纤细、五官精致的她选了一袭既美又飒的礼服,张口歌唱时整个人都在闪闪发光,王嘉宇、时薇、宁琳和很多陌生的台下观众顿时都成了迷弟迷妹;

水产学专业的小楼前有日料师傅正在仪式感满满地处理当天早上刚捕获的新鲜金枪鱼,排队领取免费生鱼片的同学早已排成长龙;

时薇没忍住在美术系学生的摊位前流连忘返,手工绘制的水彩和漫画明信片实在太过精美、又不能全部买回,直到被宁琳拉走才最终选定要买的若干张;

而宁琳急着去支持的是几位老熟人的摊位,挂着“中华小吃”纸质招牌的,正是齐峰学长和海韵姐忙着烤羊肉串、徐莫林于剑贩售茶叶蛋的小摊,那熟悉的孜然味和卤得色泽和香味恰到好处的茶叶蛋,使得摊位人流不断、生意红火,宁琳时薇也吃了个痛快、并坚决遏制了摊主们不肯收她俩钱的念头。

黄昏时分,两人帮着海韵姐他们一起清洁和收摊。

暮光之色由浅转深,不知不觉从校园里那些高大树木的枝叶间穿透而过的阳光已变为淡淡月色。

前来学园祭玩耍的同学和居民们已吃饱喝足买好而散去,只剩下赚得“盆满钵满”的经营者们愉快而疲惫地收拾残局。

时薇等一群人到学校附近的居酒屋,吃喝说笑,聊了个痛快。

转眼间,时薇便要在日本迎来自己的23岁生日了。

恰逢周六,原计划是要邀请宁琳、海韵姐、齐峰学长、许露一起到家里来吃顿火锅聚聚的,但当时薇备好火锅底料、蔬菜肥牛菌菇、水果布丁冰淇淋,正在家中盘算菜单时,却接到了一个又一个被鸽的消息。

齐峰学长的家人最近来日本游玩,海韵姐作为准媳妇在周末必须全程照料和陪玩;

王嘉宇的朋友送了他一张本周末的周边温泉酒店双人招待券,于是许露提前送来了一套漂亮的咖啡杯作为礼物,并表达了周六不能前来的歉意;

而最亲近的宁琳也没料到自己会在周五收到教授通知,周六必须全天呆在实验室重做一份重要的数据,她只好焦灼之中发来微信:“亲爱的薇薇,抱歉周六很可能得在实验室熬到深更半夜了,火锅食材留着啊,这次生日会我周日来补给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