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2 / 2)

加入书签

她何时才会回来?

三七丝毫不知自己被人惦念,只知道自己被淋了个湿透,紧赶慢赶的总算是赶在宵禁前出了城门。

她就不明白了,为何不雇辆马车?再不济买匹马也行啊,为何非要用两条腿跑?虽然两个人身上的银两几乎都花在了醉香楼,可是买匹马的银子还是能凑出来的。

爷爷解释的很合理,马车和马肯定没有轻功快,先跑到离京城最近的小镇在做这些打算,免得被皇帝老儿召进宫里下跪磕头。

还吓唬三七说皇宫比丞相府大了不知道多少,要从宫门口一直三跪九叩到金銮殿,堪比绕着丞相府跪好几个圈。

光是用想的,三七就觉得膝盖疼,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都不要走进皇宫,最好连京城都不来,腿下不禁跑的更快了。

这趟出门在丞相府里住了半个月,采来的草药和从丞相府坑来的名贵草药不少,得赶着回去制成药丸,想到要回翠华山,三七心里欢喜。

翠华山虽说远在边关,但是山上极其适合种植草药,山里还有世人以为绝迹的草药,三七很是欢喜终日与草药为伴。

三七知道爷爷的医术了得,且一手毒用的更是出神入化,若是在城里居住,用爷爷的话来说,定是门槛都被踏破,会被扰得没了清静。

之所以会选择翠华山为居所,不仅是山上草药多,还有它的地势险要,绝对是个避世的好居所,更重要的是翠华山靠近边关,前方战事起,老爷子便会下山行医。

虽说老爷子向来治病都是看心情,且严格坚守规矩,医一人,取一物。但是他教导三七,大灾大难面前,身为医者便要前往,不为金银财帛,高官厚禄,只为穷苦百姓。

岁月悠悠,如同白驹过隙,转眼便过了十个年头。

近两年,边关算是稍稍稳定,老百姓也是有两天安生日子过,能换来这样的安定日子,无一不感谢莫家军。

谁都记得十年前的那场恶战,北燕十万大军压境,莫将军率五万铁骑苦守城池,死伤大半,援兵未到,粮草被劫,已是强弩之末。

却不想一夕之间,北燕大军战马死绝,将士身染恶疾,莫将军如有神助般的打赢了此次战役,凯旋而归。

人人都道是天佑我朝,顺武朝只需有莫家军,何愁家国不安。

他们却不知在那一场恶战中,以近花甲之年的莫将军痛失三子,此后皇帝便哀其所痛,召回京城颐养天年。

莫家军的帅旗在边关也是一份强大的震慑,莫将军回京后,北燕此战元气大伤,边关也安定了好些年,直到两年前,北燕卷土重来,五万大军压境。

守城的将领哪有莫将军如此骁勇善战,被北燕将领斩落马下,军心大乱,紧闭城门不敢应战。

终于,他们等来了援军,等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莫家军,只是领兵之人已非莫老将军,而是他的孙女莫云英。

虽她是一军将领,但是从未领过兵,临危受命,又是女流之辈,边关将士不服气的不在少数。

谁曾想莫云英一到边关,当晚就派人突袭了敌军右翼,烧了粮草,杀北燕一个措手不及。

自此,军心大振,莫家的旗帜重新高挂在边关。

莫云英镇守边关的这两年,边关重归安定,百姓津津乐道莫家军打的战役,不过提及最多的还是十年前的那一场,毕竟那次战役里除了神勇的莫家军为人称颂,医圣和毒医两位现身边关,相传那次战役能取胜,和这两位高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战后,医圣入宫,皇帝钦赐太医院院首,至于毒医则少有听闻,只偶尔有零星传言,毒医依旧性格乖张,治病全凭喜好,治人不多,毒死的倒是不少,只是近两年,毒医的传闻越来越少,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如何了?

谁能想到,被世人又爱又怕的毒医老怪已魂归黄土。

安葬好爷爷,三七一身素衣跪在坟前,看着木头上刻着歪歪扭扭的“爷爷之墓”四个字,心想若是爷爷还在,一定气得拿着藤条追着自己和枸杞打。

爷爷交待,他走后碑上无字,不留姓名,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也无需人记得。

枸杞偏偏不让他如意,非拿着刀在木头上刻上“爷爷之墓”,坐在他的坟包前一刀一刀的刻,嘴里嚷嚷着,“你起来呀,起来打我呀,起来和我抢鸡腿吃呀,你再不起来……我就把鸡腿都吃了……”

枸杞是五年前爷爷和三七在江南捡的,那一晚爷爷说出去喝花酒听小曲儿,三七寻思他肯定彻夜不归,谁曾想他半个时辰就回来了,手里还抱着个刚出生的婴孩,说是被人丢在路边捡回来的。

也是在那一天,三七知道爷爷并不是亲爷爷,自己也是他顺手捡回来的。

爷爷说,捡她回来是因为突然觉得一个人寂寞,有个奶娃娃陪着热闹些,现在他老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正好捡个男娃娃回来给她作伴。

如今,爷爷走了,再也没有人拿着藤条和各种毒追着他们两个满山跑,这座山里有些太过安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