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 32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三十二章

“五位?”楠笙接过林如海递过来的五份个人资料,一双眼睛眨巴眨巴歪头看林如海,说好的十个秀男呢?

林如海哪里知道楠笙在腹诽什么,等楠笙接过资料便将他的打算一一说给楠笙听。

当初准备收十个男弟子时,便没想过收十个都是未婚的学生。

不但没想过十个全都未婚,林如海还重点关注了一回他们的祖籍以及如今家宅何地。

他去后,黛玉势必要跟着贾琏回荣国府,之后数年都要长居京都。楠笙若是嫁在江南,相隔两地,千里迢迢,真有什么事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鞭长莫及。

所以他给楠笙挑夫婿,势必要挑京城人士或是京城附近。

他去后,黛玉可依傍荣国府,然楠笙却没娘家可依附。所以这十个男弟子最好有年长并且已经成亲的。

其女眷可以照顾帮衬楠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教导楠笙为妻为媳的经验。而年长男弟子也可以撑起刚刚兴起的写实画派。

成亲男弟子的选择,除看他自身能力悟性品行,还要看其内宅妻室品格出身。而且一个还不行,至少要三个。

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呢,三个和尚没水喝。’林如海为官多年,见过了世情,人心,如此考虑到也不算意外。

除了这三人,剩下的七人,林如海又选了两个江南本地世家望族的子弟。这二人家世人脉,性情悟性都是最佳的选择。就是年纪与黛玉相差无已。

一来也给黛玉留条后路,二来便是这二人出身江南,林家又祖籍姑苏,只要心中尚念这份香火情,总能帮衬之处。

旁的不提,每年清明寒食就不会叫他墓前寂寥无人祭拜打扫。

再则这二人读书天赋极高,将来未必不能出仕入阁。有这样前途似锦的同门师兄弟,于楠笙和黛玉二人也是一件幸事。

最重要的是这二人若好,楠笙与黛玉得助力。若将来坏了事,无论是谁也影响不到楠笙和黛玉。

毕竟他已病逝,楠笙与黛玉又是闺阁女流,所谓的师兄弟并不在九族和牵连的范围内

剩下的五人,有出身耕读人家的,有出身世族旁系的,有出身布衣寒门的,有出身三代商户之家的,也有出身微末小官家的。

他们有绘画天赋极佳,有心思灵活性子机灵的,有言谈稳重气度雅量的,有诗书画皆精,书生义气的,也有知世故却不世故的。

这五人皆有一个好处,就是年纪皆与楠笙相差无已,并且家居京城或京城附近。而在人品上,至今没发现有什么瑕疵之处。

林如海定要在这五人弟子名额里选一个人出来给楠笙做女婿,若楠笙最后一个都没选出来,这五人中定会有一个被替换掉。

其实这五人林如海都是极满意的,当然了,若不是他挑中了,也不会叫楠笙来选就是了。但婚姻大事不是儿戏,楠笙又自来是个有大主意的,若真他盲目的定下来,说不定会叫楠笙心生抗拒。

唉,说白了,就是这老头还是个一边嫌别人溺爱孩子,一边恨不得加倍溺爱自己孩子的。

╮(╯▽╰)╭

林如海考虑问题的角度,从来都能让楠笙惊赞不已。这种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宦子弟,估计这辈子最大的败笔就是结了一门要命的姻亲。

今朝林如海或主动或默许了宝黛这门亲事密而不宣,是因为林如海本身就不满意这门亲事,不宣扬也是为了将来有旁的出路时不至于坏了黛玉的名声。黛玉嫁宝玉,那就是个保底收秋的选择。

原著中林如海送黛玉去荣国府教养,黛玉身边没有可用之人,不能时时与林如海通信,便是通了信也是报喜不报优,弄得千里之外的林如海压根就不知道荣国府是个什么情况。

现在有楠笙跟她那超写实画一样记实的荣国府生活转播,林如海就算没看见黛玉在京城的生活,也对林如海各人各房的事了若指掌。

然后林如海对宁荣两府就不报任何希望了。

这个家迟早要完。

不是自己将自己作死了,就是最后日落西山落魄没落。

但以林如海的眼界阅历,荣国府现在的状态应该还能再坚持十数年。

话说,如果不是元春省亲提前耗光了贾家所有的财产和运气,说不定荣国府的结局真能如林如海想的那般‘贾坚持’。

可惜了,偏偏就封了妃,省了亲

“舅舅,我还不想成亲。”顿了顿,楠笙抿了抿唇,然后将自己的想法说给林如海听,“我昨日问过张神医了,他说只要舅舅配合将养,总能撑到年底。天无绝人之路,也许这一年还会另有转机也未可知。”无论是江南这边的郎中还是从京城一路跟来的张士友都是中医。中医治不了的,不是还可以尝试一下西医,说不定西医那边就有治好林如海的方法呢?

“便是如此,你的年纪也拖不得。再拖下去就误了花期。”最重要的是好男人就会被别人挑走了。

“我相信缘份天注定。命中注定的事情,再晚也不会错过。反之,若舅舅舅舅这边与我挑好了人,难道人家那边不会事后各种原因的退掉这门亲事?退一万步来说,那家人便是同意这门亲事,也要合八字,定日子,三媒六聘没了哪个都不成礼。这一来最快也要明年。”

说到这里,楠笙垂下眼眸语气轻淡的换了个话题,“那府里什么情况,早前也跟舅舅提过不止一遍。上上下下皆是一双势力眼,没半个好相与的。玉儿今年才九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她性子纯朴,心净如璃,不存半点污垢。怎知人心险恶,又如何应付得了那一府的豺狼?

她又自来敏感,性子娇憨,喜怒全然摆在脸上,再加上以后要‘清高’度日,舅舅不在,我也不在,她一个人的日子定不会像早前那般安适。

再者我若嫁了人,一年到头也看不到她几回,老太太便是疼她,又怎能越过自己嫡亲孙子孙女去?若是越过去了,岂不是处境更艰难?她身怀异宝,藏着天大的秘密,舅舅就放心她独自生活在那里?如今嫁人,于我和玉儿未必是好出路。我担心玉儿守不住秘密,最后反害了她自己的性命。”

至于她自己,这一点楠笙到不担心。

楠笙这段话,确实说到了林如海的心坎上。他早前也不是不担心黛玉一个人在荣国府生活的处境。但想着林家三分之一的财产都由着贾琏带到了林家,看在那些财产上,荣国府一时半会儿的也不应该对黛玉太坏。

只要给黛玉一个成长的时间,林如海相信他的女儿不会让他失望。当然了,林如海这种笃定是从楠笙身上看到的。

要知道当初楠笙来林家的时候也才十岁上下的样子。

那时的楠笙小小的一个人,就能在丧母之时派人远下扬州千里求救。来了扬州又能在身怀异宝之时还能半点不透隐藏多年不是林如海自夸,黛玉虽不及楠笙稳重,但在聪慧程度上却比楠笙好太多。

楠笙都能在那样的情况下杀出一条活路,林如海又如何不相信自己的女儿呢。

“那不一样。乔家糟心事多,我也是历练过的。林家只有您和舅母两位长辈,我刚来时玉儿才四岁,跟个糯米团子似的。我疼她如亲妹,她敬我似长姐。不提舅舅待我如何,舅母大气贤惠,待我客气和善,从不在吃穿用度上多做计较。待我极尽教养之责不说,但凡有出府的机会,也会想方设法带我出去见世面。

同是寄人离下,但林家人少,是非少,下人守规矩,是难得的清静之地。而荣国府却是个是非之地。这两年我冷眼看着,那府里的勾心斗角虽不似朝堂撕杀,却也是硝烟弥漫。

老太太把持荣国府,拉一个打一个,玩的一手朝堂平衡权术。那府里长幼无序,大房二房明争暗斗,兄弟虽未闹翻却已经隐隐可见兄弟阋墙之危。家里三个姑娘都跟玉儿年纪相差无已,还有个薛家表姑娘也住在那里”

总之就是别拿她给黛玉做标准,那是坑死人的节奏。

林如海:“”

楠笙从实际出发为林如海讲了她现在嫁人是件多不靠谱的事,林如海心下警醒,却又觉得楠笙有些危言耸听。

林如海也是经过朝堂论辩,与各种人物打交通,言谈有物的人,楠笙从实际困难出发,林如海则是从展望未来着手。

在林如海的观点里,现在成亲可能真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但也不能就真的拖到黛玉成年。他虽然是黛玉亲爹,但也不能为了黛玉好就生生拖得楠笙误了花期。

再一个,唯有楠笙嫁的好,黛玉的生活才更有保证。于是林如海在充分考虑了楠笙说的事后,仍是希望楠笙先将成亲的对象挑出来。之后具体如何操作,林如海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其实说白了,林如海能有什么计较。他不过是想要先帮楠笙定下亲事,再叫楠笙以守孝的名义再陪黛玉在荣国府住上一两年。舅甥的孝期不长,等楠笙出了孝期,黛玉又长了一两岁,正好一个可以独自生活,一个也可以放心出嫁。

两不耽误。

至于被选择的那个书生,楠笙既是你师妹,又是你师傅的外甥女,守的还是你授业恩师的孝,定了亲事多等两年那是事儿吗?

那就不是事儿。

(→_→)

楠笙说不过林如海,又觉得这事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于是仔细看了一回刚刚林如海给她的五份‘征婚简历’,从中挑了一个年岁最大的,然后告诉林如海。

她其实不需要知道那人有多好,只知道那人年纪比她大就好了。

这年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说,更是个提倡早婚早育的时代。

人家年纪大了,林如海这个舅舅又没了,她还是个坚定按在室亲女守孝,等不及退婚也是有的。以这种理由退婚也不会太伤了彼此脸面。

楠笙还是将这件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