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无影,公子无双(十一)(1 / 2)

加入书签

张丹枫在当天就走了,他一路将我送回于谦府上,临走前见我还是有些惊魂未定,从自己剑上扯下一块玉坠来,道是玉能安神,送给了我。

我进了府,天色很快暗下来,于谦才带着于承珠回来了,我快步迎过去,低声道“大人借一步说话。”

张丹枫要我最好还是和于谦通个气,于谦叫人抱于承珠回房,和我去了书房,我悄声将事情说了出来。

于谦先是一愣,紧接着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的表情很复杂,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我面前便是一礼“老夫谢姑娘为天下除此贼”

我哪里敢受,慌忙避开“大人不怪我妄自刺杀朝廷高官”

于谦道“此人岂配为官国贼罢了。”

他又叮嘱我这几日呆在府里,哪里都不要去,也尽量少显露武功,我一一应是,我俩刚谈完出去,府外就来了人,说是皇帝召于谦进宫。

我的心又一下子提了起来,但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胆战心惊地等着于谦回来。

好在第二天早上,他就回来了。看到我便道“王振已死,圣上震怒,召了文武百官,审问了半夜,偏又找不到刺客的任何痕迹,圣上又急又气又伤心,龙体不适,让我们暂且回来了。”

他话里的意思我明白,从今以后,我们之间再也不说有关于我和王振的事情,毕竟锦衣卫无孔不入。

此后的几天风声鹤唳,皇帝命人全力督办此案,但却一直没有任何结果,伤心之下龙体病了,竟然下令所有文武百官给王振服丧,有官员当朝辩驳,就被撸了官位赶回老家。不止如此,皇帝还给王振的家人都封了官,亲自写了篇祭文,哭王伴伴天不假年。

对不起,我伤害了你的心。

宫里宫外却是两种景象,京城百姓听说王振被杀,奔走相告,普天同庆,见人必说“恭喜”,回复必说“同喜”,所有的商家都打出折价的牌子,酒坊鞭炮坊存货告罄,整个京城就连连治安都好了不少。

我再次出府已是一个月以后,带着于承珠去买冰糖葫芦,听见酒楼里传来说书人激情澎湃的声音,那刺杀王振的刺客,已经被称为正统第一大侠,京城第一大侠,或者天下第一高手,说是大侠为了杀王振,苦心修炼十八年,天天刺探王振的行踪,这才终于为民除害。

我慢慢地放下心来,买了一堆东西就带着于承珠回府,回来时于谦正在扫院子,皇帝自王振死后,三天两头地罢朝,于谦干脆也称病不去,省得给那阉竖披麻戴孝。

院子不止扫得干净,连花都浇好了。于谦这位朝中大员,身居高位,却一点都没有官员的养尊处优。于承珠一回来就奔到于谦怀里去,我道“大人今日也不去上朝”

于谦道“圣上怕是还要再缓些日子。”

我心道那可不一定,明朝皇帝奇葩的多了去了,一年到头都不上一次朝的事情也能干得出来。

于夫人过来抱于承珠回屋,于谦扫完地,邀我下棋,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问道“大人是何时入的朝”

于谦抚须道“老夫永乐十九年登进士第,如今如今已有二十又八年啦。”

二十八年那时云重应该还没出生。我道“那大人可知前朝大臣云靖么”

于谦愕然道“知道,小友认识他”

我点点头,于谦道“云大人是永乐十六年出使瓦剌的钦差,那时我虽未入朝,却对他神仰已久。后来听说他被瓦剌扣押,我也曾主张向瓦剌施压,让他们放人,但后来云大人就没有了消息。”

我道“没有了消息是怎么没有的”

于谦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道“小友可知苏武牧羊大明也曾派使臣过去,但瓦剌却每次都推说不知。塞外茫茫,谁知云大人在何处”

我轻轻地点了点头,道“后来呢云大人就这样消失了么”

于谦手中的棋停了下来,沉默了一会儿道“其实他并没有消失,而是后来的事情,很少有人知道。”

他继续道“永乐,洪熙,宣德,正统直到正统三年,足足过了二十年,才从边关传来消息,云大人之子云澄与师门几名高手,乔装打扮潜入瓦剌,将云大人救了出来。”

“我本以为圣上会高兴,谁知他已听了王振进的谗言,认为云大人已经投敌,连申辩的机会都未给,派出钦差去边关传下圣旨,将云大人赐死。”

我心里一阵寒凉,道“云大人就这么死了”

于谦叹道“不只云大人,他的儿子也死在边关,云澄是宣德三年的文武状元,身不能报效朝廷,反死于胡人之手,云家满门忠烈,就此断绝。”

满门忠烈,就此断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