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自利(1 / 2)

加入书签

果然贾母露出犹豫之色,玉芬却不肯松口,只说张天师是皇上亲自册封的国师,必然是个有本事的人,况且张天师和贾家的渊源深厚,就算是有什么不妥,也会帮着遮掩的。还有万寿寺是皇家寺院,皇上,太后特别看重。因此请了万寿寺的高僧来,也是没问题的。

贾母有些慌乱的说“也罢了,就请了张天师和万寿寺的师傅们来。但是这个事情,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古怪事情,不如写了揭帖,天下的高人多着呢,咱们也不能全知道”玉芬转脸对着凤姐说“你按着老太太的吩咐办就是了。时候不早了,老太太还是歇歇吧”

说着玉芬对着贾赦使眼色,叫他扶着贾母去休息。这边玉芬决定去看看王氏和那个带着“异象”出生得孩子。王氏躺在床上,不知道在想什么,听着丫头说玉芬来了,挣扎着要坐起来。没等着玉芬说话,王氏先哭起来“我怎么生了这个混世魔王,这可如何是好”

玉芬看着王氏,不知道她是几分真心,还是在做戏给自己看。“你不用担心,二老爷大概说的是气话。现在已经叫人请清虚观的张天师了,还有万寿寺的高僧,这个孩子没准还是个有造化的呢。孩子在哪里,叫我看看”说着奶娘抱着个孩子进来,玉芬看去,虽然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模样周正,今后应该不会很差。

说了些恭维夸奖的话,玉芬嘱咐王氏好生休养,也就走了。

荣国府降生个含着宝玉的公子,这个新鲜事,没等着天亮就传遍了京城,等着玉芬假期结束回到宫里,她立刻感受到了大家热情的目光。身为第一线目击者,玉芬有责无旁贷的八卦义务。

玉芬给张贵妃请安,贵妃笑着指着身边的位子,对着身边的宫女说“快去沏茶,昨天皇上赏赐的新茶拿开给将军夫人尝尝。你吃了我的好茶,也该把新鲜事原原本本的告诉我”

就知道天下没白吃的晚餐,玉芬坐下来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张贵妃听得认真“你可亲眼看见那个宝玉了,是什么样子的”

封建迷信的力量很大啊,第二天早上张天师和万寿寺的高僧们就来了,他们当然看不出来这个孩子是妖孽降世,还是祥瑞之兆。但是看在贾家和老太太的面子上,怎么也不能说刚出生的孩子是妖怪,要立刻烧死。他们只是含含糊糊的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都是上天造化,令公子生辰八字都不错,天干地支也都平和,一生运数平稳。

贾母听了张天师的话,半天沉默不语,倒是万寿寺的和尚们善于体察情绪,忙着说“阿弥陀佛,佛法众生平等,这位小公子既然降生于此,是上天的安排,老太太和老爷还是顺天行事。小僧们为这位小公子做个法事,有什么前世的孽缘也都一笔勾销了”

贾母沉默了,玉芬则是观察着贾母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老太太眼里闪过一丝失望,张天师和万寿寺的高僧们并没异口同声的说这是天降祥瑞,反而是含含糊糊的。这个时候,贾琏进来说“外面来了一个赖头和尚,一个道人,说家里有事,他们特别来平息的”贾母听着贾琏的话,顿时眼睛亮起来,忙着叫了那两个人进来。

后来很简单了,进来两个浑身脏兮兮的人,一个勉强看的出来是个道士,一个则是满头烂疮,浑身散发着叫人不愉快的味道。两个人装神弄鬼一番,言之凿凿的说这是天降祥瑞,这块玉有清除邪祟,保佑平安的功效。这番话说的贾母眉开眼笑的,要拿出一万两银子给两个人做谢礼。

看着贾母的态度,张天师和万寿寺的和尚们立刻改口,一起恭维起来。就这样荣国府生下个天降祥瑞的孩子,今后这个孩子必然能成大器的消息就传出去了。

“没想到张天师也有糊涂的时候,他是你们老国公爷的替身,竟然没悟到你们家老太太的心思。这个年纪,得了个宝贝大孙子,就是没有祥瑞也是疼爱的。还是万寿寺那些和尚们最善于察言观色。”张贵妃端着茶杯,对着玉芬挤挤眼,忍不住吐槽起来。

这点把戏,也就是骗那些什么也不知到的小百姓罢了。张天师和和尚们为什么说模棱两可的话,后来为什么变了口风。贾家这边出了稀奇事情,是谁第一个上门道贺的只要联系起来,就能明白这里面的奥妙。

不过大家都心里明白,嘴上不说罢了。玉芬苦笑着说“贵妃还在看笑话不成,我看最近老天爷一定是心情好,有求必应的。要不了多久还有祥瑞降世呢。”

“陛下圣明着呢,昨天甄氏就碰了一鼻子灰。她巴巴的跑到了陛下跟前,说的天花乱坠的,还要派人去看。谁知陛下一句淡淡的知道了,还嫌她笃信神鬼,甄氏就不敢说话了。把因此这祥瑞的好事,不是谁都能有的,你们家那位哥儿就好生享受上天的恩赐吧”说着张贵妃抿嘴笑起来。

玉芬低着头,竭力忍耐着不叫笑出声来。宫中的情势瞬息万变,看样子甄氏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今后只怕要安静一阵子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荣国府里倒是热闹了一阵子,贾母很是喜欢这个孙子,要放在身边养着,王氏需要修养身体,家里的事情都交给了凤姐。玉芬和贾赦还是老样子,过他们自己的小日子。贾赦虽然没补上九门提督的差事,可是并没气馁。依旧是每天上班,在西山练兵。部里面有什么差事派给他,贾赦也是愿意做的。

一转眼到了新年,玉芬总算是带着孩子回来了。贾母这边正热闹着,见着雁声和迎春进来,贾母笑着拉着两个孩子坐在身边,问他们在宫里的情形。雁声笑着说“我在宫中很好,青凤也很照顾我。上书房的先生们对我也不错。他们讲的书比咱们家学里的先生说的明白多了”

“你怎么不说是先生们严格呢,在家里谁能管得住你”家学里面是贾代儒做先生,这位老先生是宗亲,也是个饱学鸿儒,但是为人有点迂腐,更加上时运不济,到了老了唯一的儿子竟然先他而去,只剩下个孙子。因此叫贾代儒管着家学,也算是个谋生的手段。

这位先生学问不错,就是不怎么会教学生。但是当着众人的面前,玉芬担心伤了贾代儒的面子,忙着喝住了雁声。王氏边上对着雁声招招手“嫂子太谦虚了,我看雁声是个聪明的孩子,有了上书房先生们的教导,将来肯定是要高中的”

玉芬则是无所谓的说“他只要不闯祸就万幸了。整天就知道贪玩。你老子也放纵着你还不快去,你不是缠着你老子要去骑马”

雁声吐吐舌头,眼巴巴的看着贾母,贾母一笑“真是个没有笼头的马,去玩吧叫人跟着他,不要磕着碰着了”

贾母一转脸,看见迎春正在和小丫头们玩呢,对着玉芬说“迎丫头也长大了不少看样子宫中贵妃对你们母子很好,我也就放心了”

玉芬看着贾母的表情,心里一动,别是老太太又要叫她做什么。玉芬含糊着说“有件事和老太太商量呢,我进宫是做皇孙的教引嬷嬷的,青凤过了年又长一岁,也是个虚岁十岁的大孩子了。迎丫头,是个女孩子,一来二去的也长大了。开年,我就把迎丫头留在家里。有道是男女七岁不同席。人家是金枝玉叶,咱们这样的人家女孩子的名声最要紧。别叫人说出不好的来”

贾母没想到玉芬会如此说,稍微愣了下“你想的很对,既然如此就把迎丫头放在我身边。我不会亏待自己的孙女的”

“正是呢,就放在这边。元丫头也长大了,迎丫头我拿着她做亲生的一样”王氏跟着背书,要玉芬把迎春放在贾母这边抚养。

玉芬没立刻表态,含糊的说“还要问问她父亲。他对迎丫头那么疼爱,对儿子都没这样过”

“对了,元丫头到哪里去了”贾母想起什么,问起来元春。

正说着就听见丫头通报说“大姑娘来了”就见着元春被丫头们簇拥着进来。有些日子没见,元春竟然出落得更好了。玉芬惊喜的说“还是老太太府调理人,大姑娘越发长得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