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0 吓他一大跳(1 / 1)
帝都,912,杨教授最近日子过的有些意气风发。
最近他的临床思路开始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在郑老板无声的引导下,他越来越注意到微创手术。注意力与精力也都渐渐的脱离传统意义上的外科手术,转而放到这上面上。
肝癌的手术,做到头也就那样,杨教授认为自己的水平想要进步是很难的。
他在有一次去胃肠外科会诊的时候看见权小草正在拿一个3d打印的模拟人做胃肠道微创操作的训练,这件事情给了他极大的触动。
杨教授知道权小草和郑老板的医疗组走的很近,甚至912里有传说,权小草算是郑老板医疗组的长公主……
这件事情杨教授是不认可的,如果有长公主的话分明应该是林渊么,怎么会是权小草呢。
不过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点在于胃肠外科已经在无声无息的开始接触内镜治疗了!
放下了旧有的傲慢与固执,接触到崭新的设备与技术。不再以传统的外科手段为主,而是放弃原本技术的制高点,开始着眼于未来。
魏主任厉害啊!杨教授心里有自己的判断。这个老主任胆子是小了点,据说郑老板要给他做大隐静脉曲张的介入治疗手术,他吓的连裤子都没穿好就跑走了。
但就这份眼光,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杨教授一边做着临床的正常工作,一边学习超声内镜下肝胆胰外科的微创手术学习。
前一阵子他还去岛国短期进修,学习世界最先进的内镜手术术式。
回来后和李主任申请,相关的手术慢慢的开展起来。
杨教授学到的手术,最大一项适应症是胰腺假性囊肿的微创治疗,新技术甚至要比腹腔镜切除胰腺假性囊肿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杨教授知道,这是未来的大方向,是未来的制高点!
帝都患者云集,筛选患者不要太简单。虽然胰腺假性囊肿50%不需要手术,可是太过于巨大、或是有破裂风险、或是伴有发热,考虑是囊肿内有脓液的患者还是很多。
因为刚开始接触,杨教授只挑简单的做。经过3个月20台手术的磨炼,杨教授觉得自己已经成熟了。
郑老板算是引路人,未来的方向是微创!微创!!微创!!!
自己占据了这个制高点,平常的手术能拿得起来,微创手术自己也能做,这可是别人不会的。
等李主任退休后,自己顺理成章的接主任位置应该是可以预见到的。
所以最近他很开心。
而且杨教授还有一个小心思,至今为止还没见郑老板做过胰腺假性囊肿的微创手术。等自己水平再高一点,手术再熟练一点,是不是能在郑老板面前显摆一下呢?
他没有什么恶意,像是孩子想要得到大人的认可一样,杨教授心里有了这么一个“小”心思。
郑老板太忙,拿了诺奖后都没时间庆祝。等他回来,邀请他上台来看看,吓他一跳!
杨教授每每想到这一点,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自己有水平、有技术、有老主任的支持还有奥援,最后再加上郑老板的这个砝码,主任的位置应该是没得跑了。
今儿他有一台内镜超声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
上午有肝癌、胆囊的手术,所以这台手术他特意安排在了下午进行。
下午没什么事儿,自己能安安静静的坐在手术室里,缓慢而平稳的操作。手术的每一步都要深深的铭记在脑海里,回家后还要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成长,不断的成长。要说当医生真是累,自己都什么岁数了,还要接触新技术,杨教授一边换衣服一边心里想到。
要是能像郑老板一样就好了,年纪轻轻就已经达到了那种高度。甚至他的身体、精力与体力、经验都没有达到巅峰期,未来能到什么高度,杨教授根本不敢猜测。
做好自己就行,要是能得到郑老板的一句赞美,那可是老了之后都能和孩子吹牛逼的一件大事。
患者摆好体位,杨教授刷手上台。
麻醉用的是无痛胃肠镜的麻醉方式,等手术结束就可以醒了。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
杨教授先将牙垫套于镜身,用左手示指试探患者咽喉部,右手持镜端送入口腔。他很注意操作的精细,并没有执意追求速度。小心翼翼的使镜面方向或先端部弯曲弧度与舌根部相平行,以免造成副损伤。
这些都是经验,是之前手术积累、事后反思总结出来的经验。
他在左手示、中二指中间将镜插至咽喉部。遇到阻力的时候,缓慢调整插镜方向,从来不强行通过。
有些是东洋的老师教的,杨教授加上了自己的理解;有些则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各种细节,更加小心的使手术适合自己的操作习惯。
“杨教授,您这操作台细致了吧。”麻醉师坐再一边,看着杨教授的操作说道。
杨教授知道这句话听着是夸自己,其实隐含了一点点的抱怨。
谁都想要手术尽快完成,不过开展新技术,可不是自己想快就能快的起来的。
内镜超声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全球开展的也不是很多,相关报道更是接近零。有什么并发症、操作需要注意什么只能自己一点点摸索。
所幸是因为自己的谨慎,这3个月来的手术全部成功。
他没有和麻醉师争执,而是笑了笑,道:“小心点好,驶得万年船。”
“今儿这个患者的胰腺假性囊肿可是挺大,咱准备怎么做?”麻醉师也是有口无心的说一句,他随后问道。
今天手术患者的胰腺假性囊肿大小约8cmx12cm,算是“巨”型囊肿了。
“我咨询了东洋的老师,他建议要下一枚支架。彻底引流,2-3天内间断b超检查,等囊肿彻底瘪了再取出支架。”
“杨教授,你这都四十多了,还这么上心,还能这么快就掌握新技术,厉害!”麻醉师赞了一句。
厉害么?杨教授心里想了想。不过这句话……真是很受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