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查监控找书稿(2 / 2)

加入书签

确实不远,李家的老房子在菠萝蜜小区,菠萝蜜小区挨着荔枝公园,渔村南方特区报社大楼就在荔枝公园的一个角上。李荭结婚前住在爸妈的家里,除了便于蹭饭外,还因为到报社上班近,不需要坐车,从荔枝公园的东边穿过,到达荔枝公园的西边就是。

“你确定妈妈是将书稿发给了甄老师?”李荭不放心,又重复。

沈芳芳肯定地说:“当然确定了!我又不老,没有糊涂到说胡话。”说着,感觉语气生硬了,就又笑了,还顺势伸过手亲昵地摸了摸李荭背后的长发,冲淡有可能的紧张。

李荭心领神会,也温柔地,但又带着点忧心说:

“妈妈走了,你还没有醒过来的时候,公安局送来了被光头坏蛋偷走的电脑。爸爸要我整理,我打开里面看过,也就是公开出版过的几部书稿,和以前当记者、当编辑写过的文章,印象很深,根本没有《饕餮》。”

“电脑还在家吗?你可以再找找。电脑不是有几个盘的吧?每个盘都翻开看看。”沈芳芳给李荭出主意,其实她自己也知道,李荭是做记者的,这哪是主意,分明是废话。

李荭更忧心:“电脑早处理了。电脑更新快,老式的已经没什么用了,我结婚那年处理的,你忘记啦?当时爸爸说有客人来,家里一些破旧的东西要全部处理,占地方。妈妈的笔记本电脑,还有台式电脑,总共卖了两百块钱。”

“唉!怪我。”芳芳突然叹气。

李荭:“这有什么怪的?”

沈芳芳挑眉:“你忘了,去年我们商量,给高老师搞个博物馆。博物馆里要是有她用过的电脑该多好啊!”

李荭感叹:“那这就要怪我了,是我作主卖的。古人说,崽卖爷田不心痛。妈妈的电脑就相当于她的‘田’,我把她的‘田’卖掉了,真是不孝女儿啊!”

因感叹、后悔,催生着行动,李荭当即拿起手机,给急需要找的人打电话。芳芳问你是要问谁,李荭不回答,做手势让她噤声。

“喂,您好!甄老师,方便接电话吗?我有个事想问您。”

那边大概说方便。

李荭就慢慢站起身,朝芳芳姐看了一眼,然后走到书房的书桌边拿过便签本和铅笔,等着慢后记录。

芳芳姐也跟着到书房。

“甄老师,是这样,我妈妈在世的时候,写过一部没有出版的书稿,名字叫《饕餮》,按我家芳芳姐的回忆,当时书稿是要保密的,就没有拿到外面的店子里打印,书稿电子版发给了您,您帮打印过,打印稿也是芳芳姐去您办公室取的。不知您还有没有印象?或者留有存稿,我想看到这部书稿。”

李荭说完,把手机调到免提状态。

沈芳芳和李荭都静静地听着对方的反应。可对方并没有一下回答,而是沉默了大约三十秒后,才说:

“李荭,没有啊!可能是你芳芳姐记错了吧?毕竟那么久了,我是没有印象的呀!”停顿一下又说:“你妈妈的每一部书稿都出版了的,而且,亡故后著名作家的书更容易出版。如果你发现真还有未完成的著作,我建议你替她完成,然后出版,出版社我给你推荐,你看好不好?”

沈芳芳的脸色越来越灰,她原以为甄诚会说记得,并且答应到邮箱或者qq内去查找,高老师当时书稿发给他,肯定是通过这两个途径中的一个的。

可谁知,他一口否认,还猪八戒过墙倒打一耙,说我沈芳芳记错了。他是社长,国家干部,高级知识分子,怎么可以这样呢?

“他胡说!”芳芳姐不善于理论,更不擅长吵架,被甄诚气得就吐出这三个字,也就这三个字。

李荭为难了,她不知道该相信谁。

说老实话,她也不知道是芳芳姐真记错了还是甄老师小人。论说,跟甄老师在报社十几年了,从部门主任到副总编,再到社长,她是看着他步步高升的,也是深切感受到在他的护佑下自己采访、写稿、发稿都顺顺畅畅,工作圆圆满满的。

综合他的为人,不可能为了这么一部书稿而睁着眼睛说瞎话吧?

何况,写这部书稿的人,是他最信任的人,也应该是最尊敬、最感恩的人,为何要说没有这回事呢?

再从芳芳姐来说,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处处体现,一个与世无争,从不贪图享乐、占人便宜,又办事认真、做事牢靠的人,怎么会无中生有编出这么一个故事出来让甄老师难堪呢?

于此,李荭也不好说什么,既不能责怪甄老师,也不好埋怨芳芳姐,就站起身,对芳芳姐说:

“没事,一部书稿,能够找就找,找不到就算了。我现在送你回菠萝蜜,晚上我们做点好吃的,如何?”

沈芳芳这才舒服了许多。要知道,她住在菠萝蜜老房子里,虽然并不是害怕高老师深夜来访,而是觉得一家子三个人,住了三个地方,是完全不应该的。现在李荭答应去那里,再用好吃的灌她迷糊,或者还来点酒,那么就说不定住下来了。

以她的了解,李荭这女子,喝酒、熬夜、好色,跟他爸一点都不像,跟已故的高老师倒是越来越神似。

对,给她点酒吧!她们两个这样子组合的家庭,需要来点酒而一醉解千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