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香烟溯源(1 / 2)

加入书签

第12章香烟溯源

香烟溯源,多湖警方提供的源头在渔村中院法官李立光那里。可李立光本人已经退休,人在多湖,而且生命垂危。那么渔村这边的调查只能进入李立光的家庭,也就意味着面对沈芳芳。

李荭不可能去调查沈芳芳。

两人便分工李荭找梅桂花,劳餮约沈芳芳。

劳餮对调查的事本提不起兴趣,现在让他一个人进入家庭,他当即就推辞说回办公室闲坐去。李荭没法,就使出杀手锏道:“我阿姨可是位美女,你不想从美女的聊天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吗?”

劳餮这才答应:“好吧。”

其实说老实话,劳餮并非真这么好色,也并非真这么无可救药,他无非就是想给人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印象。

曾经优秀的刑警,哪能对案子没有兴趣?只是这些年沉溺在太多的自我麻醉和他人的非议中,一下难以自拔。再说,十五年前铁定了的案子,凭什么要我自己来抽自己的脸?

他有他的工作苦衷和人生痛苦。

真开始了,他还是慢慢会认真起来的。

这不,他还是约了沈芳芳。

沈芳芳在自己的公司,他就开车去她的公司。

另一边,比老公小二十多岁的沈芳芳,其实也并不是一个靠男人养活的女子。早年作为少不更事的女孩时不是,嫁给李立光后也不是。

为人妻后自力更生开了家小公司,地址就在福天区老体育馆的门店。

公司名叫芳香礼仪服务公司,沿袭她刚到特区时从事过的工作,做起礼仪庆典业务。公司招牌挂在门店墙面上,据说是她亲自书写。传闻她休息的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练习书法,能把名家的字模仿得生龙活虎,专家都很难辨认。

体育馆所租门店分两层,一楼是铺面,用来卖花。花是礼仪交际的当行花旦,芳芳的公司卖花,算是实至名归;二楼是写字间,用来办公和洽谈业务。

作为礼仪服务公司,过年是生意兴隆之季,开张、庆典、迎客、招待、演出、玩狮、舞龙,每年节假日忙得不亦乐乎,但今年却冷冷清清。

不过,买花的还是有,而且不是一两个,接二连三的让沈芳芳腾不出手来照顾客人。

劳餮看出了门道,原来她每卖出一盆花,就送客人一包口罩,不管客人买的是十块钱的“多肉”还是五十块的“发财”,甚至一支五元钱的玫瑰都送。

沈芳芳对每一个人都热情、和气、有礼,都要问候一声新年好,客人离开时又不厌其烦地叮嘱慢走和祝福平安、健康,从不落下一个,忘记一句——礼貌得彷如一个和服女子。

而且,每送走一位客人,就要给站在店门外的劳餮说声“不好意思”。

当年,芳芳躺在病床上,全身插满治疗仪器,看不出她长什么样,现在,十五年过去,已经是接近四十岁的中年妇女了,据说,一直没有生育,就如现在的自己,一直没有结婚一样。

跟自己没有结婚做比较,感觉有些荒唐,劳餮兀自笑了,在心里自扇嘴巴。虽然他是有名的花心萝卜好色鬼,但人家是法官、刑庭庭长的老婆,劳餮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偷瞄芳芳,依然少女样,身材那么苗条,音质那么甜美,只是脸色有些苍白和憔悴,但笑起来还是像卖给客人的玫瑰花一样灿烂,也像手中送给客人的口罩那般温暖。

她的丈夫躺在远方城市的病床上,生命或许无多。劳餮顿时莫名的有些可怜起对方来。

不过,这个期间的不少家庭都这样,亲人走,送都送不了,只能跟没事似的远处观望,眼泪在心间流淌。

因而他又理解沈芳芳。

又一个年轻人买了一支玫瑰,沈芳芳送一包口罩。

劳餮忍不住问:“沈总,太亏了吧?你知道外面的口罩卖多少钱一包吗?”

沈芳芳咧嘴一笑,“劳警官,叫我芳芳吧,叫什么沈总,我这是小公司,个体户。大家都叫我芳芳的,还有人不知道我姓沈,以为姓方呢。”

当终于不再有人买花时,沈芳芳才抬起头,看着不远处的劳警官,带着些许疲倦说:

“劳警官,要不是每个月付铺租,我都不要人家买任何东西,照送。口罩是梅总派人送给我,让我做好事的。别看我只是个体户,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拿口罩赚取暴利。”

边说边将左右伸缩的铺面门拉拢,然后招呼警官上楼。

上楼前,抓一包口罩拿在手里。上楼的途中,劳餮问:“你说的梅总是梅桂花吧?”

沈芳芳回答说:“是。”

上到楼来待劳餮坐好,便将口罩放在劳餮的膝盖上,说:“您也一包。见者有份。”

劳餮便开玩笑说:“沈总,不,芳芳,你可真富有!”

“那也是叨我们梅总的光。”

“你俩是热心肠!”

劳餮认识梅桂花,她是美乐美集团的董事长,据说沈芳芳跟她关系最铁。

芳芳接话:“世界需要热心肠嘛!”

可能觉得自己班门弄斧说大话了,有些不好意思,就快速加主动地提起警官来此的目的,问:“您是要了解香烟的事吧?”

芳芳坐到泡功夫茶的主人位置,劳餮赶紧扬手制止道:“别!非常时期,不折腾。我只问几个问题。”

劳餮在优雅的女士面前,也似乎绅士了许多。

说老实话,从内心来讲,劳餮巴不得芳芳来个茶礼的献艺。中国茶道博大精深,南方人对茶道、茶艺的发挥更是渊源深厚、淋漓尽致。

芳芳听话地停下手,为尊重对方,认真地直了直身子,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像玉女一尊,准备洗耳恭听。

“我们警方想了解,李法官去多湖前,是不是带着香烟?”

劳警官特意用“我们”,强调今天前来完全是公事,因为现在只有他一个人,他担心人家误认他干私活。

“发生了什么事吗?”芳芳也彬彬有礼。

“多湖发生了跟香烟有关的案子。”说完,劳餮觉得太“公事”,颇似外交辞令,便加了一句:“有人因此而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