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二章:曹操的抉择(1 / 1)
兖州,东郡。
城墙之上,密密麻麻的将士严阵以待,戒备城外大军夜袭的同时,也等候着天亮的鏖战到来。
自之前夏侯惇大败损兵折将之后,曹操勃然大怒之下,彻底解除了夏侯惇的官职,分别让曹仁和夏侯渊取而代之。
而这两位也的确不辱曹操的器重,哪怕此时各自麾下只有三万大军,不过还是在这东郡最后一个城池之内守得和铜墙铁壁一般。
事实上曹晦还是小看了自己的父亲,这曹操乃是天下枭雄,又岂会因为一战即溃!
曹晦在徐州三个月的时间招兵买马,曹操自然也在厉兵秣马,所以在这袁绍率军攻打兖州之前,曹操便又扩招了两万大军。
这两万将士可不是新兵,而是当初被曹操收编的青州黄巾军,之前他们虽说投诚曹操,但因为曹操生性多疑,所以不敢将这些人带上战场。
不过随着兖州的发展越来越快,并且这群青州兵的训练时间越来越长之后,这一支足足有两万之众的枪兵队伍也被拉到了战场之上。
也正是这两万大军的加入,这才彻底改变了眼前战局,让曹操能够坚守这么长的时间。
而且随着曹晦的当机立断,将曹真和曹纯的虎豹骑和曹家翼骑兵一同调来增援之后,东郡守军足足有七万之众!
在这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难攻的城池之上,袁绍不论是断粮又或者是水攻火攻均是起不到任何作用。
袁绍也并非是没有想过攀城强攻,可当这攻城车和攻城梯还有云梯好不容易架到城墙之下的时候,曹家翼骑兵一轮冲锋,便彻底地破坏了他们的计划。
真正等到袁绍打算下令万箭齐发射杀翼骑兵的时候,这群身穿轻甲或者不穿甲胄的骑兵早就跑到了城内。
无奈之下袁绍只能和曹操在这城墙上打着消耗战,与此同时等候援军的到来了。
不错,他袁绍还有援军要来!
这一支援军不是别人,正是之前一直都在凉州割据的马腾韩遂二人!
他们的十万铁骑已经来到了冀州地界,在这袁绍一路放行并且补充军资之下,更是直扑兖州而来,相信再有几日便能到来。
而一旦这十万联军到来,届时战局便会被彻底改写,哪怕曹家翼骑兵再勇猛,面对十万西凉铁骑,也只能再次全军覆没了!
所以尽管时间紧迫,但这几日袁绍反倒不着急进攻了,一边亲自来到军营底层慰问将士的同时,一边派出了不少斥候探查豫州的军情。
这一日如同往常,当袁绍慰问了一番底层将士回到自己军帐的时候,前往豫州探查消息的斥候也带回来了第一手消息。
“我儿显思在豫州如何了?”
看着这斥候到来,袁绍也问出来了自己唯一担忧的事情,自己这边战局一直都是占据上风,可自己儿子那边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孙策反水后方偷袭扬州三军,郭贡抛弃袁谭偏居颍川,这些都是不好的消息,和袁谭父子连心的袁绍此时有种不好的预感,所以也发出了一声询问。
而看到袁绍询问之后,眼前这个斥候并未直接开口说出袁谭如何如何,而是先看了一眼对方的神情,见他似乎神色如常之后,这才把自己得知的消息传了出去。
“启禀主公,刚刚豫州前线传来的消息,豫州百姓加入了曹晦心腹甘宁的**,堵住了袁谭公子的退路。为求脱困公子在张郃将军建议之下夜袭甘宁本部,不料消息败露大军损失惨重,公子和张郃将军被生擒……”
噩耗一个接着一个,听到最后自己的长子竟然被擒之后,袁绍更是眼前一黑,差点整个人就要晕死了过去。
幸得一旁和袁绍慰问将士的许攸应急手快,连忙搀扶住了对方,并且第一时间掐住了袁绍的人中,这才让他缓过来了一口气。
“主公,您是成就大事的人,要爱惜身体啊!”
只不过对于许攸的安慰,袁绍却是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更是怒吼起来。
“许攸!现在被擒的又不是你的长子,你在这里说什么风凉话!曹晦小儿,早知今日当时在九江我就该除掉此害啊!若显思有半点伤害,我定让他曹家付出代价!”
……
远在袁术因为自己的长子被抓气得暴跳如雷的同时,不远处的东郡城内,曹操也得到了曹晦第一时间快马加鞭送来的战报。
袁谭四万大军损失惨重,一万将士投降,张郃袁谭纷纷被生擒!
看到这样的战报之后,曹操虽然心中喜不胜收,不过表面上却还是极为淡定,只因为他已经知晓了西凉马腾也加入了袁绍的战线之中。
“我儿智勇当世无双,只可惜生不逢时啊!”
一声轻叹之后,曹操眼中也露出了寂寥,看着四周空荡荡的营帐,他竟觉得十分孤独,并未并无一人能够和他说些交心的话语。
他又何尝不想和别人分享自己此时的喜悦,他又何尝不想让别人来倾听自己的想法,可此时的他却受制于种种原因,只能做那个孤家寡人。
最终在得到了这样的大捷战报之后,曹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又写下来了一封亲笔书信。
白纸之上笔走龙蛇,每写一字曹操心中便是痛上一份,最终就连砚台之上也染上了他的泪滴。
古语有云,虎毒尚且不食子,可如今他曹孟德为了化解眼前兖州之危,却要亲自下令让自己这个足够扶摇直上的儿子身陷险境赴死!
最终在这样的一封书信艰难地写下来了之后,曹操拿出了自己的贴身小印亲自盖了上去。
没过多久便看到曹真曹纯二人纷纷来到他的营帐之中,脸上均是露出了疑惑之色。
“父亲(主公)。”
看着眼前曹真曹纯,曹操目光也变得坚定了起来,最终将这封书信亲手交给了曹真。
“你们火速带着虎豹骑和翼骑兵前去接应子明,将这封书信交给他,切记不要走漏风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