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树立典型(1 / 2)
领导要想找典型,那必须有典型。刚好最近确实有几个干部招到了商。
云安区某乡镇副乡长成功把自己小舅子弄回安昌来投资了,现在已经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投资协议。
这可不比投资意向协议,投资意向协议很多纯粹是…这份经安昌市政府法制办拟订的投资协议内容完善,且需要缴纳一定的意向金。
而且,也没人敢骗王成,因为没必要。即使他们真敢骗王成,估摸着以后都不敢回道南了。
王成工作这么多年,领悟一个道理:领导只要真正想做事,没人敢忽悠;领导都忽忽悠悠,那其他人肯定就有样学样了。
这位副乡长才刚到任一年半,今年36岁,原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市里推出这个政策,于是乎他便把小舅子说服回乡了,因为刚好小舅子搞的是互联网开发,且形成了成熟的一套体系,在安昌“驻扎”也并不会影响其发展。
根据市里评估,他被加了2分。
市委市政府直接指示云安区委区政府,将其破格提拔为乡镇党委委员。
湖西县有位副县长利用读研时期的师兄弟关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通过多伦谈判,成功引进一家年产值小一个亿的电子厂分厂。
这位副县长被记5分,市委直接提拔其为湖西县委常委。
这一系列动作下来,下面的干部更激动了。
甚至有干部跑去安州、南州、春余,游说一些熟悉的企业家要么把公司搬安昌,要么来安昌设置一个分厂。
搞的全省其他地方有危机感了,纷纷开始重视起营商环境的建设。
只不过,他们没有安昌的魄力和勇气,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张海明和王成都是孙书记的“宠臣”,所以他们俩才敢在安昌这么折腾,在很多人看来,王成和张海明早都离经叛道了。
在王成这一路走来,不少主要领导认为王成经常离经叛道。在王成刚到大龙镇任职时,甚至有人专门给王成发短信,希望他按部就班、“踏实”一点。
所以,王成真的没啥朋友,毫不夸张地说,他同张海明、叶浩一般,已经算是“孤臣”了。
不过这也有好处,就是道南不管谁被查,都不会怀疑到他们几个头上。老百姓都知道这几个领导干部平时都很“孤僻”。
无疑也减少了很多舆论压力。
招商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交通设施也要开始着手建设组网了。
可最大的问题就是:钱从哪儿来?
市里现在没有多余的钱,这是个大问题,要在十几年前,这点钱不算什么,卖点地就来了;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土地财政已经土崩瓦解了。王成愁得要死,有副市长建议发短债,可这情况,发债?
王成找了孙书记,孙书记双手一摊:要省里钱?没有;要命?也不给。
实在没办法了,只有问国开行寻求帮助了。
于是王成先让市府办和国开行道南分行沟通。
这时,吉泰亲自带着他们公司来道南调研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