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鱼龙少年(1 / 2)

加入书签

百年长安,寒冬已至。

长安下着大雪。

一个消息,在长安城大街小巷传开,即使最下层的市井小民,也尽无不知。

“靖安王造反,被满门抄斩了!”

是的,大泱皇朝十大武王之首,靖安王林煜在天鉴三年元旦当天起义造反。

他孤身一人,不带一兵一卒,杀上皇宫。一柄齐尘剑,几乎抵在了大泱皇帝的脖子上。

然而最终他还是死在了皇宫,连带着全府上下六十五口人,死在了皇帝亲率的禁军手上。

但是靖安王的五万兵士,却被留了下来,被赠予新封的武王,镇山王宋梁成。

后人将这次叛乱称作靖安之乱,并视为禁忌,很少放在明面上讨论。

……

十一年后,边陲小镇迎来冬日第一场雪。

原本一场雪,对于鱼龙镇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座南方村镇,连下五天的雪,就有些离奇了。

甚至这雪还没有停下的势头。

飞雪之中,鱼龙镇西边小巷,一名少年撑着纸伞,缓缓而行。偶尔路过两三行人,都热情地给少年打招呼,尊敬地称一声:“小先生!”

少年平静一笑,简单回应一下,就继续向前走去。

少年名叫张易,并不是鱼龙镇的原住户,而是机缘巧合之下,在一年冬天被人送来的,来人丢下一大笔银子,给张易置办一处屋子就离开了,没多说一句。

小镇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满打满算不过几百余户人家。薄土养人情,鱼龙镇的多数人热心好客,对张易颇为照顾。这些年的日夜相处,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熟络。

张易在银子花完后,找到了一个营生,近些年也是过得不错。

传闻当今这位大泱皇帝雄心勃勃,在天鉴初年便对他国来朝觐见的使者放出豪言:百年过后,天下尽归我大泱。

这句承诺莫说他国使者,就连本国臣子大都也是一笑置之,当成一句戏言。但是出于对大泱皇帝的面子,也夸赞其雄才大略,眼界高远。

同年,全国大兴文武科举,人人可入仕做官,人人可为大泱开疆拓土。每年初冬,也就成了一些望子成龙的富商,花钱雇人为子补习的日子。

这个时候,就是张易大发一笔的时机。

没错,这就是张易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做一名补习的先生。

他也是镇里最年轻的先生,年龄尚不及十六岁,却才华横溢,学问甚至超出那些老学究许多。

要不是朝廷查得严,怕是几年来的状元,要是同一个人了。

真不知他的脑子是怎么长的,能装下那么多东西,天文地理旧历今事,无一不知无一不晓。而且经他的嘴一讲,再愚笨的稚子也能茅塞顿开,文思泉涌。

也难怪人人叫他小先生了,这等本事确实对得起解惑之师了。

此时此刻,张小先生撑着纸伞,已经来到一处府邸,不过驻足停立,没有着急叩响门扉。

府邸大门前,一个青衣小厮靠在木柱上打盹,迷迷糊糊看见来人,揉了揉睡眼,仔细地上下打量。

突然,瞬间清醒,惊讶地跳起,说道:“张小先生,您……您来啦!快快请进,老爷在正堂等候!”

说完,就打开朱红大门,恭敬地引着张易走入宅内。

正堂,烛火通明。

一张八仙桌,两把高脚椅,除了这府邸的主人,鱼龙镇首富李大海,还有一名穿儒士长衫的中年人。

看着眼前极为生分的面孔,张易断定此人绝非鱼龙镇民,顿时双眉皱紧,右手摸向腰间。

儒衫男子转头望来,那深邃明亮的眸子只扫了一眼,张易就冷汗直流,后背浸湿,腰间的手只能缓缓落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