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钩(1 / 2)
多铎之前猛攻明军左翼,不仅探出了明军的虚实,还成功迫使朱慈烺提前把黄得功,刘泽清两部援兵调入了战场。
如今,徐州城外,除了常青山,任宣率领的大军坚守在第一重防线之外,第二重防线只剩下了南方各省赶来的战兵精锐。
而决战的前一日,秦凯和高杰都接到了朱慈烺的命令,不再避战,纷纷派出徐州城城内的精锐兵马出城作战,以免城外的近两万清军南下支援二十多里之外的朱慈烺。
不过,这个时候,洪承畴也留了一手,他在城外布下了天罗地网,层层阻击。只要秦凯和高杰敢出城袭击,必然难以突破。
若是南边战局取得了大胜,洪承畴相信自己的这些兵马足以困住徐州城,秦凯和高杰两人,就算能够突围,也带不走多少兵马。
而现在,朱慈烺终于动用了后方的一万多骑兵,但被己方战兵方阵所阻,根本不是大清骑兵的对手。甚至,便是朱慈烺自己也带着亲卫军投入了战场。从多铎的视角来看,战场局势现如今都朝着他计划中的方向发展。
多铎看到朱慈烺的帅旗之后,当即下令麾下老将阿喇善和孔有德领兵出击,在清军军阵中严阵以待的一万余清军骑兵和三千余藩兵精锐同时发起了进攻。
阿喇善几乎参与了满清入关前后的几乎所有大小战役,也有独立领兵的能力。顺治元年四月,随大军入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大军,追击至望都。第二年,又随英亲王阿济格西剿李过,高一功大军,同参领路什败贼于绥德州,进克延安府,追贼至湖广,七战皆捷。
如此悍将,自然也被多铎看重了。而这一万多精锐八旗骑兵是击溃对面明军的关键,只要从明军大阵的右翼和中路连接处冲入,完成对朱慈烺大军的分割,那这场大战的胜负便分了。
当然,多铎不仅要击溃朱慈烺大军,他还要朱慈烺的人头。所以,在多铎的计划中,这股骑兵冲进明军军阵之后,首要目标就是朱慈烺。
而为了避免被明军残兵咬住屁股,多铎专门留下了孔有德所部三千余藩兵精锐,为的就是挡住西面可能存在的明军残兵。毕竟,朱慈烺要是遇袭,阵中的明军将领必然舍命来救,这一点多铎还是可以预料得到的。
相较而言,还是朱慈烺的价值更大。只要朱慈烺一死,这支所谓的强军,所谓的南京朝廷就不足为虑了。
换言之,在满清高层看来,所谓的南明朝廷之所以还有如此战力,之所以还能守得住半壁江山,靠的就是朱慈烺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明国太子。而非任何其他人,也绝非南方的军力。
这些都是多铎,多尔衮和洪承畴从明军降兵降将的口中获得的情报分析而来的,也是他们做出战略决策的基础——朱慈烺一人可比千军。
明军右翼的混战还在持续,在骑兵的协助下,又把剩下的三千多火枪兵全部投入战场之后,张煌言终于稳住了阵线。
陈禹耳中充斥着各种杂乱的声音,他早已经换上了一杆长枪,腰间还别有一柄短斧,紧紧靠在张东身边,已经染红的枪头正在滴血。
他别看他平时吹牛很厉害,但其实生性胆小,根本不敢离开张东。毕竟,张东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
他们面前都是清军骑兵,黄甲白甲都有,地面被密集的马蹄声震得隆隆作响,地上到处都是士兵的尸体。
张东大声嚎叫着,呼喊手下的战兵围绕在自己身边。他们顶住了骑兵的好几轮冲锋,三十几人的旗队被分成了两拨,张东身边还剩下十来个人,现在正处于两军交战的边缘地带。
随着明军的骑兵加入战场,清军骑兵的迅猛攻势已经被遏止住,那些一开始就冲进明军军阵后方的清军骑兵,面对徐志彪的大军,根本就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张东站在十几个部下组成的小型鸳鸯阵中,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战场的局势。他周围的士兵,不是老兵,就是完成了所有训练的精锐,他对这些部下充满了信心。
随着两军陷入拉锯战,清军的步卒战兵也跟着骑兵冲了上来。张东看着一股清军甲兵从骑兵缺口中冲出,当即下令出击。
“挡住这群鞑子,绝对不能让他们冲过去。杀!”
陈禹听到张东的命令,咽了咽口水,就如同这段时间阵型训练的时候那样,跟着旁边老兵的脚步一起冲了上去。
几个清军白甲骑兵从他们的身边掠过,马背上厚背刀的寒光一闪而过,陈禹身后那个老兵的脑袋就直接飞了出去,身子却还定在原地,一边喷着血,一边倒下。
但鸳鸯阵并没有因此停下,依旧往前冲去,陈禹甚至没有发现身后的人已经被丢在后面,冲到十几步距离的时候,熟练地掏出腰间的短斧扔了出去。
五六柄短斧呼啸而出,迎面冲来的清军甲兵应声倒下了三人,攻势锐减。明军一鼓作气,迅猛出击。
就在这时,一大股骑兵从他们的身边席卷而过,呼啸着将零散的明军和清军战兵全部淹没了,这些清军骑兵数目庞大,锐不可当,如同狂风般冲入了明军大阵右翼和中路的空隙之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