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阪泉之战(1 / 1)
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农作方式。先以石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将其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随便撒点种子,不翻地,不除草,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便可以结出尚可果腹的食物。
但由于土地被烧后荒芜,无法再种粮食,第二年,只得易地而种。因此,刀耕火种也被称为“迁移农业”,这也是上古部落为何像游牧民族一样频频迁居的原因。
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斧燧”并非两个部落,而是一个部落的名字。燧石坚硬,在石器时代燧石也常常被制作成为斧头。
从这个角度出发,末代炎帝榆罔之所以讨伐斧燧部落,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强大的石制兵器,进而,能与已经掌握金属兵器的蚩尤相抗衡。
公元前26世纪,原始农业的发明所开创的全盛时期氏族制度早已走向衰落,为物质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日益增多,给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威胁,社会分化日益加剧,氏族制度的习惯法对于调节社会矛盾已显得无能为力了。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战争,首先是亲属部落联合在一起,结成联盟,进而又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武力强大的黄帝部落用暴力征服不顺从者,根据“以力为雄”的原则,成为享有很高威信的“酋豪”,很多较弱小的部落纷纷投靠,以求得保护。然而活动地区相近的炎帝部落也在四方征讨,扩大自己的势力,同样想占有雄者的地位,为此,两强相遇,黄帝、炎帝间终于发生了阪泉之战。
这场战斗中,黄帝亲率“熊(熊氏)、罴(姜氏)、狼(佘氏)、豹(冯氏)、貙(杜氏)、虎(李氏)为前驱,雕(吕氏)、鶡(吴氏)、鹰(周氏)、鸢(赵氏)为旗帜。”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
首先,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用水熄灭火焰,黄帝率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叮嘱手下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伤其性命。
在阪泉河谷中,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火战失利后,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使,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黄帝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决心与他携手创建文明国家。他在炎帝营外摆阵练兵,千变万化的阵法层出不穷,星斗七旗阵,让炎帝的士兵看的眼花缭乱。
在长达三年多的操练中,使各部的战斗力逐渐增强,而炎帝利用崖头作屏障,只能观望阵势。
然而,黄帝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内,一边以星斗七旗战法练兵做掩护,一边派人日夜掘进,早将洞穴挖到炎帝营的后方。
忽一日,黄帝兵将突然窜出,偷袭了炎帝阵营,活捉了炎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