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刘盈:食盐滞销,帮帮我们!(哭腔……)(1 / 2)

加入书签

“慌什么?某正是为此事而来。”

听到纪信的话,富顺县令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情不自禁的凑到了纪信面前。

他想要在汉国的官场之上更进一步,就必须要做到‘大干快上’。

如果是别的郡县,就只能是劝课农桑,维持治安,然后鼓励百姓多生几个娃,实现人口翻番,进而使得税收翻番。

这样,年终考评的时候才能得个‘最’字。

但富顺县有所不同,这里有着独特的资源,盐。

随着一口口盐井的建成,每天都会有几车,亦或是十几车白花花的食盐从盐场运出去,送往蜀郡各县的市场,亦或是送到山里面的棘人那里去,换取他们抓到的奴隶,采集到的山珍等特产。

所以,富顺县的政绩,从来都不是什么人口、农桑、赋税,而是盐,多多的出盐,多多的卖盐。

比如今年,富顺县盐场的小目标,就是年产量翻番,争取到来年九月上计吏出发之前,再修建二十口以上的盐井!

因此,富顺县令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保守估计还要再增加三到五万名盐工。

但问题的关键,是没人。

毕竟这时候的巴蜀开发程度还不高,不如后世的川渝地区有着上亿的人口,轻松堆出了一座直辖市和一座西南第一。

棘人这座人矿经过了这么几年的无节制开采,已经接近枯竭,毕竟不止是蜀郡的发展需要棘人兄弟的参与,南郡那成片成片,种植着甘蔗的种植园中,也到处都是棘人的身影。

按照纪信这几年的统计,大约有六十多万的棘人从深山中走出,陆陆续续被送到了南郡的甘蔗种植园。

因此,刘盈才有了近乎无穷无尽的朗姆酒,支撑起了和东胡人以及匈奴人的牲畜交易,换回了数以十万计的牛、马,使得长江以北的近七成土地实现了牛耕,亦或是马耕。

也因此,当蜀郡的市场接近饱和,棘人这座人矿已然枯竭之后,富顺县的盐场产出,自然就供大于求了。

被堆积如山的白花花食盐逼疯了的富顺县令抬头望着纪信,双眼之中露出了一种名为希冀的光芒,带着几分祈求的语气说道:

“哦?郡守可是已经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纪信摸了摸颌下短须,笑着说道:“你可听说过五尺道?”

富顺县令轻轻摇头,眉心挤出了一个川字型,只觉得这个名字好熟悉,但又想不起具体是什么。

纪信解释道:

“那是昔日秦朝时期,为了掌控西南夷,所以蜀郡尉常頞[e]在僰道(今四川宜宾)以南修建的一条道路,据说道路的尽头有河流,可以直接连通象郡,然后抵达南海郡……因道宽5尺,所以被命名为五尺道。”

嗯,‘道’是一种行政单位,类似于少民自治州。

听完纪信的解释,富顺县令担忧的摇了摇头,轻声呢喃:“僰道?那里荒废了这么多年了,即便是有道路,只怕也不堪使用了……毕竟秦末大乱,很多地方都脱离了秦国掌控,就连和富顺县挨着的僰道不也是差点自立为王,还是咱们重新打下来的。”

纪信笑着说道:“荒废了就荒废了,大不了重新修建起来不就行了?如今咱们可不同于秦国时期,修路的时候全靠人力。到时候我向太子殿下申请一下,搞点炸药,把五尺道炸开成五丈道……”

富顺县令依旧保持质疑:“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就算是修好了五尺道,但我听说南海三郡濒临大海,人家还能缺盐?”

纪信摇头:“谁说要卖到南海三郡了?”

富顺县令问道:“那郡守打算把咱们这里的食盐卖到哪里去?”

“当然是夜郎国!”纪信这次不等富顺县令发问,自顾自的解释道:“就是昔日秦国在时,向秦国俯首称臣,但趁着秦末大乱,秦庭中央无力顾及的时候,杀掉了秦国派来的县令等秦吏,然后再度自立的夜郎国!”

富顺县令想了一下,再度问道:“夜郎国地处荒僻,上古时期是荆蛮之地,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才能有多少人口?能支撑得起二十口盐井的产出吗?”

纪信一愣,笑着说道:“不错,不错。还知道‘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这两句话,看样子太子殿下编纂的《堪舆万国图》你也看过!”

富顺县令矜持一笑:“年关之时入关中省亲,在伯父那里稍稍看了几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