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欲先取之 开大朝会(1 / 2)
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二人的会面,是瞒不住成都中那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的。
尽管成都中的达官贵人,不知道刘备与诸葛亮两者之间具体说了些什么。
但只要是有些智慧的人都猜的出来,他们君臣二人的会面肯定与糜旸的新政有关。
所以当刘备与诸葛亮两者会面的消息在成都中传开后,本来成都中沸腾不已的清议,竟有那么一瞬间的低沉。
当年刘备刚刚入主成都的时候,益州士族的气焰是十分嚣张的。
嚣张到刘备忍不住要开地图炮,将成都内外的属于豪族大户的宅院田亩,通通赐给他的将领,想以此来给益州士族一个警告。
虽然刘备的那个举措,在赵云的劝阻下没有实施,但从此事可见刘备对益州士族的厌恶,以及益州士族当年逾矩到何种地步。
只是有幸的是,当年在刘备身边有两位左膀右臂,他们与刘备一同形成铁三角,将整個益州士族整治的欲仙欲死。
而在那铁三角的政治联盟中,作为主要输出的便是“睚眦必报”的法正。
当年法正是蜀郡太守兼尚书令,是除去诸葛亮之外的手中行政权力最高的臣子。
在这种身份之下,法正先四处扬言自己恩怨分明、睚眦必报的性格。
然后成都中曾经对他有恩惠的士族都受到他的照顾,与他有过小矛盾的士族都受到他严厉的清算,死在法正手下的世家豪族人士不知凡几。
谯瑜的儿子,当年正是死在法正的尚书台中。
毕竟法正纵算在刘璋手下再怎么不受重用,但以他的家世与背景,能与法正有恩怨的也就益州的世家豪族了。
因为法正的“报复”行为过于酷烈,许多益州世家豪族被清算的快崩溃了。
许多人都联名上告诸葛亮,希望他能将此事禀告刘备,让法正不要再作威作福。
而诸葛亮在知道这件事后,他只是好好宽抚那些受到清算的世家豪族,然后本来一向秉公执法的他就直接对此事当做没听到一般。
至于刘备,他做得就是不断给法正施加权力,让他有足够的权力可以掀翻一切人。
渐渐地整个益州的世家豪族才回过味来。
刘备、诸葛亮、法正这三位当世大才,是有意的组成一个铁三角,对他们这些益州的世家豪族下手呀。
也是从那之后,在这铁三角的互相配合之下,益州诸多世家豪强的气焰被彻底压制下去。
曹操拿下汉中后听说的益州“一日三惊”,当年正是出自这对铁三角的手腕。
在有着这种惨痛的教训在前,所以现在哪怕刘备手中的利刃法正已经逝世,但只要刘备与诸葛亮二人还在,那么益州的世家豪强心中就有着忌惮。
可是让众多的益州世家豪强没想到的是,刘备在接见诸葛亮之后,依然没有下诏就此事表达自己明确的看法。
他甚至没有在一位近臣面前,为糜旸的新政说过一句好话。
这样的政治信号,让许多益州世家豪强心中的忌惮渐渐消失。
毕竟今日的情景不同往日,尽管有不少人看出成都中的这场清议乃是针对糜旸而发生。
但至少从表面上,无论是清议发生的原因,还是清议的主要发言者,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光明正大,合情合理的。
君子可欺之以方,这招或许对法正没用,但想来对刘备与诸葛亮还是有用的。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仿佛受到鼓舞的众多益州世家豪族,开始积极的筹措起下一步。
很快的,随着益州各地正在进行秋收,关于各地秋收的不利消息也化作一摞摞文书,以极快的速度被报送到成都中的尚书台中。
只是这段时间以来,不知怎么的,基本无甚实权的尚书令刘巴也经常值守在尚书台中。
不过虽然刘巴手中的实权大不如往,但是只要他尚书令的身份还在,那么阅览各地报送来的众多文书,还是没有人能阻止他的。
在看完那些记载着各地秋收进度,因为糜旸的新政受到大大影响的文书之后,刘巴苍白的脸上明显的流露出不满之色。
他轻咳了几声之后,便着重拿起一份文书快速的朝着诸葛亮所在的议事厅前来。
等刘巴到来的时候,诸葛亮正在与他的臣属议事。
正在沉浸在议事之中的诸葛亮看到刘巴眼露不满到来,又看了看刘巴手中握着的那封文书,他先不动声色的让他的臣属先告退。
诸多臣属见刘巴面露不豫的前来,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所以在诸葛亮的命令之下,他们马上纷纷退出议事厅之中。
等旁人都离开之后,刘巴手持文书来到诸葛亮的身前,只是尽管心中有着许多问题想问,他还是率先对着诸葛亮一拜。
刘巴是不太瞧得上刘备的,只是对于诸葛亮,刘巴是满心佩服的。
在刘巴一拜之后,诸葛亮温和地让刘巴起身。
等刘巴起身之后,早已看穿一切的诸葛亮率先问刘巴道:“子初,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因为敬重诸葛亮的为人,所以在诸葛亮面前,刘巴并没有好隐瞒的。
他直抒胸臆地说道:“丞相难道就这样任由他一直胡闹下去吗?”
刘巴口中的他,指的正是糜旸。
“彼之新政尚未施行,却已经先动摇人心,引得各地秋收进度大大延缓,国之乱象已经显现。
国库须有九年储,粮者国本也,丞相若再不阻止他的话,恐怕大汉的国本将会越来越动荡。”
刘巴性格清高张扬,他不屑拐弯抹角,要说就将他心中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或许他时至今日都不是真心臣服刘备,但只要他身为刘备的臣子一日,那么他就会为大汉考虑一日。
面对刘巴的担忧,诸葛亮的反应却没刘巴这般激烈。
刘巴能看到的,他也早已经看过。
现在大汉在面临着怎样的动荡与不稳,他心中也早已经有数。
只是心中有所计较的他,现在却有个疑问。
“子初之前上书弹劾子晟,为的就只是子晟的新政吗?”
面对诸葛亮的这个疑问,刘巴一下子有些语噎。
在之前上百位大臣的公开弹劾糜旸的上书中,刘巴因为他的身份,可是其中领衔的几位大臣之一。
不过刘巴也不是会为自己狡辩的人。
他也知道以诸葛亮的智慧,无须拿一些假话来欺瞒他,所以在诸葛亮的注视之下,刘巴将他心中的另一层想法给说了出来。
“两汉四百年以来,多有外戚乱政,前汉尤甚。
糜旸虽立有大功,然他毕竟是外戚,而且太子优柔,非雄断之主。
有此隐患,陛下不但不加以提防,还对他过于优宠过甚,这对国家来说不是好事。”
当将心中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后,刘巴亦注视诸葛亮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