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刘禅求教(2 / 2)

加入书签

  糜旸又紧接着说出了这句话。

  听到糜旸的话后,蒋济的神色也瞬间肃穆起来。

  蒋济绝对是个好臣子,好就好在他不仅颇有智略,代入感来的还特别快。

  尽管他投效糜旸没多久,但他现在一心都放在糜旸的大业上。

  “大司马所言甚是。”

  “骠骑将军在羌氐异族中声望显着,与大司马在伯仲之间。

  将来若无骠骑将军坐镇长安,朝秦暮楚之羌氐异族,难免不会心生二意。”

  在进一步肯定了糜旸的顾虑后,蒋济紧接着又提出了他的想法:

  “为万全计,臣以为不若徙戎。”

  蒋济口中的徙戎二字,成功引起了糜旸的注意。

  就在糜旸要进一步听蒋济陈述的时候,门外的丁封却进来汇报道:

  “大司马,门外一小黄门前来,说是陛下有召。”

  丁封的汇报,将糜旸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他的身上。

  自刘禅登基以来,不执掌朝政的他,每日都在宫内读书,很少会主动召见他。

  而要是刘禅主动召见了,这就说明是有大事难以决断。

  意识到这一点后,糜旸连忙起身朝外走去。

  在走出几步后,糜旸又转身对着蒋济说道:“卿可将卿之徙戎策写于纸上,待孤回来后再仔细阅览。”

  吩咐完这一件事后,糜旸便在蒋济的目送中离开了大堂。

  ...

  大司马府距离皇宫并不远,没用多久的时间,糜旸就在侍卫的护送下来到了朝阳殿外。

  有着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特权的糜旸,要想进入朝阳殿自是容易的很。

  不一会儿,糜旸就进入大殿内,看到了坐在御座上的刘禅。

  而不出乎糜旸预料的是,诸葛亮亦赫然在殿。

  诸葛亮在糜旸并不意外,可张飞的出现就不是如此了。

  自刘备崩逝后,张飞悲痛难以自抑,日日在灵殿内号哭。

  后来虽说在众臣的劝谏下,张飞的悲痛缓解了不少,但依然无法视事。

  仔细算算,除去私下里的拜会,糜旸已有许久未在公开场合见到张飞了。

  今日是什么事,让张三爷重新出山呢?

  在对着诸葛亮与张飞一拜后,糜旸坐在了属于他的位子上。

  而随着糜旸的入座,刘禅便示意一旁的黄皓将手中的奏表送到糜旸的手中。

  接过奏表的糜旸,第一时间就浏览起奏表内的内容。

  这封奏表是镇东将军陈到送来的。

  陈到在奏表中所言的事,正是孙权遣使一事。

  当然若仅仅是此事,诸葛亮一人便可决断,但重要的是,陈到在奏表内清楚的说明,此番东吴使臣还带来了孙尚香的尸体。

  一般两国通使为的是交好,但孙权让东吴使者带着孙尚香尸体来长安,为的可不是交好,而是恶心大汉朝廷了。

  孙十万,你还真是一点没变呀。

  就在糜旸心中的感慨升起的时候,察觉到糜旸看完奏表内容的张飞,登时气呼呼地说道:

  “先帝尸骨未寒,孙权小儿就用此卑劣之举,妄图玷污先帝英名。

  是可忍,孰不可忍!

  依我之见,管他什么使臣不使臣的,我先用长矛在那张温身上捅上几个窟窿,方才能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这下糜旸知道张飞为何会在今日出现了。

  而当张飞话音落下后,诸葛亮便用眼神示意糜旸,让他劝一劝张飞。

  尽管东吴是敌国,可人家好端端的派出使者前来,大汉总不能做出强盗般半路劫杀的举动吧。

  况且张温乃是江东一流的名士,若贸然杀了张温,只会引起江东士民对大汉的反感,这不利于大汉来日的统一战争。

  最不济真要杀,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杀,得缓缓图之。

  得到诸葛亮的眼神示意后,会意的糜旸登时看向张飞言道:

  “若贸然杀害张温,恐正合孙权之意,到那时对先帝的英名伤害更大,大将军三思。”

  劝人是一门功夫,特别是劝张飞这样的人。

  张飞并不愚笨。

  纵使他不能看出孙权的险恶用心,诸葛亮也定然会为他解释一番。

  而在知道孙权险恶用心的情况下,张飞还囔囔着要捅张温,这纯粹是他心中对刘备的情感在作祟。

  所以要想劝动张飞,就不能跟他讲道理,要跟他讲刘备。

  果然在听到糜旸的话后,张飞脸上的怒色消散了不少,也不囔着要去捅张温了。

  在稳定住张飞的情绪后,刘禅的声音又响起:

  “敌国怀险恶用心遣使前来,大司马以为当如何应对?”

  表兄,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快点教我。

  在线等,加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