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关中童谣 不可思议(2 / 2)

加入书签

  “吾等乃吴国使臣,汝等岂可欺人太甚。

  汝等不怕今日所为传出去,会被天下人耻笑大汉无大国气度吗?”

  “士可杀,不可辱。

  若让吾忍受屈辱而进长安,吾宁愿血洒于此。”

  周鲂越说越气,说到最后手指都在颤抖。

  可面对着周鲂的愤怒,柳隐好似早有预料一般。

  柳隐先是恭敬地遥指了一下身后的金色战旗,他言道:

  “本朝大司马以自身将旗,相迎尔等入长安,已然是礼敬至极。

  你怎可污蔑我朝欺你,辱你?

  相反我朝大司马将旗在此,正所谓见将旗如见本尊,如此礼敬尔等却还不知好歹的话,那就是尔等过于狂妄。”

  “大司马不喜欢狂妄的使者。”

  说完这句话后,柳隐率先抽出腰间的佩刀,而随着柳隐的抽刀,他身后的数千骑军也纷纷将腰间的佩刀抽出高高举起。

  数千刃钢刀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散发着令人胆寒的锋芒。

  见到数千汉军一言不合就拔刀,张温与周鲂都瞬间被吓得愣住了。

  可望着那面将旗,再琢磨着柳隐方才说的话,张温与周鲂一时之间竟都没办法做出反驳。

  在世人看来,糜旸派出他的将旗远行百里来迎接,的确就是一种礼敬呀,至于实际情况世人又怎么会完全知道呢?

  重要的是现在先别管世人怎么想,张温与周鲂相信,一旦有口实被汉军抓到,那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通例,是会作废掉的!

  一想到这一点,张温与周鲂就皆倒吸了一口凉气。

  下一刻,还是机警的周鲂反应更快。

  在张温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周鲂率先一跃跳上柳隐为他准备的战马,然后笑着对柳隐言道:

  “将军说笑了。”

  周鲂的表现,真的把张温看呆了呀!

  只是在孙权的影响下,江东上下多的是“忍辱负重”之人,见周鲂都如此,张温最后也只能无奈地爬上了马。

  看见周鲂与张温上马的举动后,柳隐脸上隐隐闪过一丝失望之色。

  不过柳隐还是很快调整好情绪,率领着数千汉军“押着”几名有马骑的东吴使者朝着长安的方向快速赶去。

  嗯,在道路两旁田野中的百姓看来,那几名垂头丧气的江东贼子,就是被押着走的。

  哪怕距离太远听不到对话,可周鲂前倨后恭的举动,还是被眼神好的百姓所捕捉到。

  在看到这一幕后,登时就有不少田野间的孩童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

  而在汉代,孩童可谓是最具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之一。

  渐渐的,在百里绵延田野间,有着一首童谣响起:

  “吴蛮入武关,金旗相迎之。金旗隐,吴蛮怒。金旗舞,吴蛮伏。”

  随着汉军骑军的不断行进,这首童谣也在以极快的速度在田野间不断传播着。

  吴蛮,好好笑哦!

  ...

  日光慢慢退去,漫天星光登上了长安城的上空。

  而第一时间,糜旸的大司马府内也点起了烛火。

  烛火摇曳下,蒋济捧着一些案牍来到糜旸的身前。

  察觉到蒋济的到来,糜旸开口问道:“柳隐回来了吗?”

  面对糜旸的询问,蒋济快速答道:“尚未。

  但至多明日,他们就该入长安了。”

  听到蒋济的回答后,糜旸不置可否,随后糜旸抬头借助着烛火看到了蒋济脸上似有疑惑的神色。

  糜旸清楚蒋济在疑惑什么,蒋济在疑惑糜旸为何要让柳隐特意羞辱东吴使者。

  当然糜旸此举从情理上来说,也算不得什么错。

  汉人向来讲究快意恩仇,而东吴屡次背盟,还意图在刘备死后抹黑他的清誉,身为刘备的爱徒糜旸应该有所表示。

  但蒋济却觉得糜旸的目的不会那么简单。

  还为了什么呢?

  糜旸不介意为蒋济解答他的疑惑:“当年公安之战,孤之所以会获胜,很多人以为皆是孤筹谋有方所至。

  一开始孤也是如此觉得的。

  可是后来,孤却从孤的伯父口中得知了一件隐秘。”

  紧接着糜旸就将当年糜芳是如何不惜一切相助他的,告诉给了蒋济。

  而在得知这件隐秘后,蒋济几乎是顷刻之间明白了糜旸的另一层意图。

  蒋济抬起头用惊讶的眼神看向糜旸,他不可思议,糜旸竟然想的这么远。

  看着蒋济惊异的目光,糜旸咧嘴露出淳朴的笑容问道:

  “子承父业,不应该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