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维跨步 追求幸福(2 / 2)

加入书签

  以上种种,无一不体现着,司马懿“善于出奇”的作战风格。

  可为何在后世,司马懿在世人的印象中,会变成一个老乌龟呢?

  这就得问问糜旸对面的诸葛亮了......

  得到糜旸对司马懿的评价后,诸葛亮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他觉得自己,更有些兴奋了。

  诸葛亮的兴奋不止糜旸观察到了,就是刘禅也隐约间有所察觉。

  刘禅是不笨的。

  而在刘禅察觉到一点后,他看了看一脸亲和的糜旸,再看了看一脸庄重的诸葛亮,最后将目光定格在满脸严肃的张飞身上。

  难不成表兄离开后,相父也要走?

  那他们要是都走了,留下来陪伴自己的,不就是?

  一想到这,刘禅幼小的身躯不受控制的抖了一抖。

  下意识地,刘禅又伸手将案上的天子印玺收入怀中藏了起来。

  不要呀!

  ...

  待议事结束后,糜旸第一时间就返回大司马府调兵遣将。

  正如糜旸方才在议事时说的那般,他对陆逊是相当重视的。

  尽管数年来,糜旸陆续击败过不少世间名将,可在糜旸看来,那些名将与陆逊相比,却还是有所不如的。

  从不会轻视任何一位对手,是糜旸的信条。

  糜旸召来蒋济,然后将他心中早就想好的与他一同去荆州的将领,一位位念了出来。

  在糜旸的叙述下,蒋济正笔走龙蛇地将糜旸口中的每个名字,记录在帛书上。

  石苞、州泰、丁奉......

  由于荆州本来就有着一些良将,这让糜旸并不想带太多大将前往荆州。

  他今日所念的名字,基本上都是他的嫡系将领。

  而当糜旸念完心中所有的名字后,蒋济很快就发现了有一点不对。

  蒋济再仔细回忆了一遍糜旸方才的话语,在察觉到不是自己有所疏漏后,他看向糜旸的目光就有了一些疑问。

  糜旸看见蒋济有些疑惑的目光后,他有些好奇地问道:

  “怎么了?”

  听到糜旸的询问后,蒋济才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大司马好似忘记了一个人。”

  见蒋济的疑惑是这个,糜旸想了一下,就知道蒋济口中指的是谁。

  那人正是近来在汉军中,声名鹊起的姜维。

  姜维虽说是曹魏的降将,但他自从投效糜旸后,为糜旸立下了不少功劳,他更是颇得马超的赏识,这导致他在汉军中的地位直线上升。

  尽管目前姜维的军职不高,但许多人包括蒋济都知道,将来姜维的前途是很可观的。

  最重要的是,汉军中时常流传着糜旸对姜维的“特殊宠爱”。

  这是这一点,蒋济才意外糜旸为何会将姜维漏了。

  难道是姜维失宠了?

  不能吧,前几日还见过他,风采依然上佳呀!

  就在蒋济心中不断思考缘由的时候,糜旸似乎对这一点不想做出太多解释:

  “伯约去处,孤自有安排。”

  见糜旸都这么说了,蒋济也就点到为止的避开了这个话题。

  本来他就是看在姜维同是曹魏降将的份上,想着在无形中能不能帮他一把。

  现在看糜旸好像心中有着计较,那么蒋济自然也知道避嫌。

  随后蒋济就将手中写好的将领名单,交给糜旸审阅。

  在糜旸看完觉得没有问题后,蒋济就带着这份名单朝外走去。

  不久之后,长安城中就有一道意外的消息出现。

  “大司马正挑选将率,意欲前往荆州!”

  当这道消息在百姓中流传开的时候,长安城内的部分将率也收到了来自大司马府征调的檄令。

  得到这个檄令的汉将,无一脸上不流露出喜色。

  本来许多汉将,还为自己不能进入西征的将领名单,而感到遗憾。

  可岂料柳暗花明又一村,西征去不了,东征却有他们的份。

  当然了,西征没有什么不好,西域诸国虽实力不强,可胜在数量多,功劳很大程度上能够均沾。

  但东征对他们来说,才是更加的海阔天空呀!

  数年来,糜旸百战百胜的形象,早已经深入每位汉将的心中。

  同样的,跟着糜旸躺着都能立功的印象,也深深刻在了每位汉将的脑海中。

  最重要的是,剿灭西域诸国难度不大,成功了顶多称一句“化夷为华,教化番邦”。

  但平定东吴,最低却可以被称赞为,为华夏的统一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前者在史书中,可能只会一笔带过,后者可是会在史书内大书特书的。

  谁优谁劣,还需要说么?

  正因为如此,收到这道檄令的汉将,全都开心坏了。

  一统!一统!

  单单想到这两个字,就无比兴奋呀!

  他们立刻在家中收拢起行装来。

  而在众多收拾行装的汉将中,自然也包括着姜维。

  姜维是没有收到檄令的,但他收到了糜旸要平定东吴的消息。

  在姜维看来,似这等灭国大战,无论是以之前他展露出的才能,还是以之前糜旸对他表现出的宠爱来说,随军的将领名单中都应该有他一个。

  没准还是排在榜首的位置,因为邓艾现今不在。

  有着这种想法的姜维,哪怕没收到檄令,也只会以为是檄令还未收到。

  只是当姜维兴奋地收拾好行装,在家中静待檄令的时候,时间的一点点流逝,却让姜维察觉到了不对劲。

  看着天空中高挂的明月,姜维知道就算有所耽误,他的檄令也不会是这么晚送到的。

  聪慧的姜维,一下子就反应过来:很可能这次东征,糜旸并不打算带他。

  但这又是为什么呢?

  心中委屈,又百思不得其解的姜维,在房内辗转反侧,迟迟无法入睡。

  直到天边的一抹光亮出现,姜维直接从榻上跃起。

  在稍微收拾了一下行装后,姜维便打开房门径直朝着大司马府走去。

  心中有着大志向的姜维知道:

  与其在家中胡思乱想,不如迈开脚步,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未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