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为饵 东吴为援(1 / 2)

加入书签

因心中想到了办法,田豫心中就燃起了觐见曹叡的心思。

  田豫现任护乌丸校尉,虽表面上职位不高,但护乌丸校尉与一般的校尉不同,真论起地位的话,田豫的地位不比幽州刺史低。

  本来以这样的身份,田豫想觐见曹叡不难。

  但令人意外的是,当心中的想法出现后,田豫的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

  一旁的家仆跟随田豫多年,对田豫的心思颇为了解。

  察觉到自家郎君的神色后,他便知道了田豫是为何而苦恼。

  “家主,算了吧。”

  家仆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并如是劝道。

  家仆之所以会这么劝田豫,自然不是因为他想田豫失去建功立业的机会。

  是因为家仆知道,自从田豫投效曹操以来,曹操一直对他忽冷忽热。

  曹操之所以会对田豫如此,是由于田豫性格不够讨喜吗?

  还是说田豫的能力,不足以引起曹操的重视?

  这两点都不是。

  论起名声,田豫早年就是公认的大孝子,他与同僚相处的更是十分融洽。

  而论起能力,这就不得不提及一件事了。

  曹彰生前曾立过一件大功——远征代郡,大败乌桓与鲜卑的数万雄兵。

  因此大功,曹彰生前不知受到了多少赞誉。

  但世人很少知道的是,当时曹彰之所以会获胜,基本上都是田豫在暗中筹划的功劳。

  而从曹操特地任命田豫为曹彰的副将可知,曹操很早就看出了田豫的才能不同凡响。

  可要是并非以上两点,那么一向爱才的曹操,又为何会对田豫忽冷忽热呢?

  原因就在于在田豫少年时,曾因仰慕刘备的作风,主动投效过刘备。

  只是后来兵凶战危,田豫为保护老母,只能不得不暂时离开刘备。

  田豫离开时,刘备哭的可伤心了。

  刘备会有此表现,足以说明他对田豫的看重。

  数十年来,能同时得到曹操与刘备看重的人才,恐怕也不过十指之数。

  可惜纵使田豫再如何有才能,曹操在听闻过田豫与刘备惺惺相惜的过往后,也会对田豫有所忌惮。

  而这种忌惮,在曹操去世后,不仅未在曹丕的身上消失,反而愈演愈烈起来。

  曹丕的能力不如曹操,故而田豫越优秀,他越不会放心。

  要不是有着曹丕数年的有意打压,凭借田豫过往立下的赫赫战功,田豫又岂会只是一护乌丸校尉?

  多年的打压下,田豫本该冷却心中那颗想建功立业的心。

  但田豫真的做不到。

  面对家仆的劝阻,田豫思考了一番说道:

  “听闻陛下有武帝之风,我应该试上一试。”

  田豫的想法很简单,要是曹叡真的像曹操的话,那么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曹叡是会不顾一切起用人才的。

  若无这番自信与胆气,曹叡也就配不上“颇有武帝之风”的赞誉。

  打定主意后,田豫抬起桌案上的毛笔,伏首快速写了一封奏表。

  当写完奏表后,田豫并未让家仆将这封奏表送往尚书台。

  “你将我的奏表,亲自送到陈司空府上。”

  田豫想的是,让陈群帮他一把。

  田豫不能断定陈群会不会帮他,但田豫知道,若他的这封奏表直接送入尚书台,很大可能会石沉大海。

  故而就算希望再低,他也要试上一试。

  家仆接过田豫的奏表后,连忙就走出了驿馆,朝着司空府的方向走去。

  作为大魏的三代元老,陈群的府邸在邺城是很有名的。

  没花多大的功夫,田豫家仆就找到了陈群的府邸外。

  而田豫家仆也是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的身份告知,并将手中的奏表交给陈府的门房。

  正所谓宰相府前七品官,身为陈群的门房,自然是有眼力见的。

  护乌丸校尉,可是实打实的边疆大将,陈府门房不敢怠慢,在将田豫家仆迎入府内好生安置后,他便带着田豫的奏表找到了刚刚回府的陈群。

  陈群刚从海量的奏表中抽身回府,心情正是烦躁的时候,这时他听到有人想走捷径直接向他递奏表,他本能的感到不喜起来。

  拒绝的话语正要从陈群的口中说出,然旁边一位年轻人的声音却让陈群改变了主意。

  “田豫?

  他的奏表倒是值得一观。”

  说这句话的,正是陈群的爱子陈泰。

  虽说当年在曹操的操作下,许多世人不知田豫在代郡一战中的功劳,但这件事却瞒不过自小混迹在贵族圈内的陈泰。

  正因知道这件事,陈泰现在才会对田豫的奏报感到好奇。

  陈群见爱子想看,他就示意门房将田豫的奏表送上。

  待陈泰接过田豫的奏表后,他很快就展开浏览了起来。

  陈泰在看完田豫的奏表后,他脸上浮现了惊喜的神色。

  陈泰连忙手持田豫奏表来到陈群身前,对着陈群一拜道:

  “父亲,儿子以为,田校尉之策可行。”

  听到陈泰的话后,陈群轻咦了一声。

  尽管陈泰年岁不大,但陈群知道陈泰一直颇有见识,以往他有何为难的地方,陈泰也总能提出中肯的建议。

  于是陈群从陈泰的手中接过田豫奏表,仔细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

  好的吧,不善军略的陈群无法做出评价。

  但陈群却选择相信陈泰。

  “既玄伯如此说,那为父就帮上田豫一次。”

  说完这句话后,陈群沉吟半响,又小声感慨道:

  “希望也是在帮大魏一次。”

  ...

  第二日清晨,陈群就带着田豫的奏表急忙赶来宫内求见曹叡。

  曹叡正在郁闷中。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表,可以说自他求策的诏令下达了,的确让许多人踊跃的献策了。

  但数量是拉起来了,质量却实在堪忧。

  最让曹叡气愤的是,竟然有大臣建议他,派出使臣向糜旸求和,还开出和亲的条件。

  还不止一位大臣如此建议!

  且不说糜旸会不会答应,就说他一旦这么做了,不仅他的声望会降到谷底,恐怕魏吴联盟也会顷刻间土崩瓦解。

  这样饮鸩止渴的计策,亏那些大臣想的出来。

  而就在曹叡被大量气人的奏报折磨的时候,他得知了陈群在外求见。

  曹叡不认为陈群会有什么好的建议,可陈群是老臣,他也不能不见他。

  没有等待多久,陈群在曹叡的召唤下,来到了他的身前。

  见陈群站在身前后,曹叡有些有气无力地说道:

  “司空可有要事?”

  曹叡萎靡的神态,让陈群意识到,看来目前曹叡还未得到满意的计策。

  察觉到这一点后,陈群拱手对曹叡言道:

  “护乌丸校尉田豫忧心国事,有计策献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